浙江中医药大学(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浙中医大”(ZCMU),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8],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 ,“浙江省文明校园”。
学校始创于1953年,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确立“以中医中药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和目标。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4年4月,有滨文和富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 ,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下设22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3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点10个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 ;重点学科13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1个。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同质化管理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
创建于1953年6月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是学校的前身。1955年10月学校开始独立办学。1956年初学校搬至杭州市四宜亭,下半年又搬至杭州市庆春路原浙江大学旧址。
浙江中医学院
浙江中医学院于1959年6月成立,学校分别在1960年、1970年两度并入浙江医科大学,并于1974年9月恢复浙江中医学院。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等院校。1980年12月,浙江省中医院由浙江省卫生厅直属划归浙江中医学院,成为学校首家附属医院。1981年10月,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7年成为全国中医院校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的学校。1990年附属第一医院率先通过省第一轮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 1998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创建独立学院浙江中医学院滨江学院,2000年3月,学校整体迁至滨江高教园区,同年获准开展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硕士专业学位工作。 2001年获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优秀。2003年,获批设立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蓬勃发展-
2006年2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同年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 2007年设立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10月,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校建成,成为浙江省首家综合性中医药博物馆。2011年,获得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临床医学、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 ,同年成为全国首批 63 所对港免试招生院校之一。 2012年设立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4年,独立设置国际教育学院,同年“中医风湿病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同年入选科技部第二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省属高校首个国家级人才基地。
2015年9月,学校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正式开始两校区办学。 2015年11月,与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合作开办学校首家孔子学院。2017年8月,学校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同年9月学校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的高校。2018年,获得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同年动物实验研究中心获批成为全国中医药院校和省内高校第一家通过AAALAC认证的动物实验中心,同年12月获批开办南非西开普大学中医孔子学院。 2022年2月,学校被列入浙江首批省属社会评价组织名单。同年7月25日发起成立长三角中医药高等教育联盟。 同年9月6日浙江中医药大学松阳研究院成立。 同年12月10日,学校担任浙江省新医科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 2023年12月,学校成为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并发起成立全国中医药数字化教学联盟。
2024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皮肤病临床研究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下设22个教学单位,开设了中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等医学类及相关本科专业3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以中医学、中药学为核心学科,推进医学与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的协调发展。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点10个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32个,其中中医临床基础为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共6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共29个,浙江省重点学科共14个,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共64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共5个、医学支撑学科共1个。有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和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00强中列779位(中医药院校第二位),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500余人 ,博士生导师215人,硕士生导师171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名中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截至2023年9月,有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6人。截至2022年9月,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专家学者。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共11个,截至2023年9月,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共5个、浙江省一流专业共24个、浙江省重点专业共8个、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共5个、新兴特色专业共9个,中医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国家教学团队共2支、浙江省教学团队共5支,国家精品课程共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共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共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18门、浙江省精品课程共22门、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15门、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共229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8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6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共1个、省级最美中医药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共1个、省级教材研究基地共1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同10余个市(县、区)共同创建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等7个地方研究院,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工作站等校地合作平台。学校获批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与美国、英国、捷克、日本等国家及地区共160多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达成合作,建孔子学院共2所、海外分校共1所、海外中医药中心共4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共1个。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共54个 ,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共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共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共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共10个、浙江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1个、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共2个、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共3个、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共6个,以及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共5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共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共14项。“十三五”以来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共89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共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共5项。学校发表SCI、SSCI、EI等收录论文共3500余篇,其中TOP期刊收录论文共370余篇;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松葛降尿酸颗粒)共1项;授权专利共90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共200余项,包括美国等国家发明专利6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于1959年6月创建,截至2023年5月19日,有滨文和富春两个馆区,总建筑面积约达2.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有3326个。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共达1102891册(含中医古籍9455余册),有CNKI(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瀚堂典藏等三十余种中外文数字资源。
博物馆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于2009年创建,2019年博物馆(新馆)建成使用。2020年获国家二级博物馆,2022年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基地,2023年获评为国家3A景区。
学术期刊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主管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综合类学术期刊。设论著、基础研究、国医传承、浙派中医、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中药研究、针灸推拿、教学管理、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硕博之窗、本科习作、学术进展等栏目。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俄罗斯《文摘杂志》、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等13家检索系统收录,曾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等荣誉、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浙江临床医学》,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和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医学类学术性期刊,于1998年创刊,为月刊。设有专家论坛、医学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中西医专科专病、诊治分析、检测诊断、综述、临床麻醉、临床护理等栏目。
CCMP期刊,Clinical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即临床补充医学和药理学期刊,由学校主办,核心内容为刊登中医临床循证研究和具有循证证据的药理学研究,2021年9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