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浙外”(ZISU),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浙江省本科应用型建设试点高校、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高校、“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55年的浙江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7月,改建为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1958年,改名为浙江文教学院。1960年3月,更名为浙江教育学院。2010年4月,改制为浙江外国语学院。
截至2024年6月,有13个教学机构,36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一流学科。有教职工800余人,在校生9516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55年初,浙江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筹备成立;同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决定在该校基础上筹建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
1956年7月,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正式成立,原浙江省教育厅中等教育研究室、浙江省扫盲与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同时并入。
1958年,学校改名为浙江文教学院。
1960年3月,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批复同意改浙江文教学院为浙江教育学院。
1961年至1978年1月间,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几经更名,隶属关系几经变更。
1978年,恢复重建浙江教育学院。
1982年,学校开始举办高师业余本科班(仍为成人高校,以高职大专为主,本科发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的文凭)。
1984年,开办函授本科教育。
1993年,学校首次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生。
1994年,首次挂靠原浙江科技学院招收全日制普通师范本科生。
1999年,学校首次招收普通高职生。
2002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学校创造条件,由成人高校改为普通本科高校,并同意学校选择合适地块建设新校区。
200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浙江科技学院求是应用技术学院终止办学,由该校全面接管。
2007年始,学校招收非师范类普通本科生。
2009年3月,为加快推进浙江教育学院新校建设,同意将原浙江科技学院求是应用技术学院建设工程项目业主变更为浙江教育学院。
2009年12月,以浙江教育学院为建校基础,设立浙江高等师范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的初审。
2010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2010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将“浙江教育学院”升格更名为“浙江第二师范学院”。
-蓬勃发展-
2010年4月,浙江教育学院正式改制为浙江外国语学院。
2021年5月15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10月,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外话语语用研究院成立。
2022年11月20日,浙江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浦江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2年12月,浙江外国语学院被授牌为浙江省华侨华人研究会综合研究基地。
2025年3月2日上午,国际语言服务中心正式宣布成立。该中心由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负责管理运行,设主任、副主任和秘书岗位,负责中心建设和日常管理。
浙江外国语学院新型国际关系高等研究院
2024年6月18日,在北京大学和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指导下,浙江外国语学院新型国际关系高等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开设36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16个,涉及外语语种14种,2个专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省一流学科6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占比4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0%以上,具有6个月及以上国(境)外研修经历占比50%以上,外语学科8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现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2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2人、省级青年人才项目2人、省“151人才工程”34人次,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4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11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2人)。此外,学校聘任资深教授、全职特评教授、兼职教授等30余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签署教育交流协议。常年开设教育交流项目160余个,包括10个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10余个境外实习项目、20余个双学位或本升硕项目和80余个校际交流交换项目。2023年,共有237人次学生参加出国(境)交流项目,接收各类学历和非学历国际学生100余人。学校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建有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此外,在国际青年交流、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举办论坛对话、主题交流、文化展演、文化体验等活动,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智库)8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3个、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研究院2个,与省商务厅、浦江县政府共建跨境电商浦江研究院,建有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区域国别研究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城市国际化研究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等6个校科研机构。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拉丁美洲研究所、德国研究中心、环地中海研究院
国家民委办公厅“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拉丁美洲研究所
省社科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省新型智库培育单位):阿拉伯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文化“走出去”研究中心
省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智库支持单位: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省委宣传部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基地: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研究基地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共建科研机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文化旅游服务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中国-南非教育比较研究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杭州、中哥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所
-研究成果-
截至2020年5月,近三年来,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共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7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出版学术著作、译著48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管理世界》《教育研究》《中国科学》(英文版)《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杂志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5篇,9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15万册,其中13个语种的外语原版图书11.2万册;有中外文电子数据库39个,电子图书178万种,电子期刊2.5万种。收藏有历代绘画大系全集。
学术期刊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类学术理论期刊,1983年创刊,2001年获准公开发行。2011年3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学报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该刊以外语学科为主、多学科渗透,主要有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流与翻译学、外国文学、国际汉学、拉丁美洲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栏目,2010年和2014年荣获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