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由广东省妇联主办、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女子高等学府,学校为广东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全国家庭教育学会广州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由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创办的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民国15年(1926年)9月15日 ,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在广州开办的广州妇女运动讲习所;1992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东女子中等专业学校;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更为现名。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番禺校区和海珠校区;设有5个二级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开设高职专业近30个;有教职工约400人,在校生9100余人
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
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的渊源可追溯到民国时期。民国15年(1926年)9月15日 ,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在广州开办了广州妇女运动讲习所,创办了全国最早的妇女干部学校。与此同时,为解决广东妇女干部急需,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与中山大学特别党部共同举办妇女运动人员训练所,所址设在中山大学西讲堂,由邓颖超任所长。
1950年6月,广东省民主妇联筹委会建立后,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承担起广东妇女干部的常规培训工作。
1958年8月,根据精简机构的需要,广东妇女干部班合并到青年团校,改名为广东省青妇干部学校,地址设在西关荔湾东路。青妇干部学校设有妇女业务教研室,由原省妇联妇干班同志负责,受省青妇干部学校和省妇联双重领导。
1960年,由于国家经济困难,省委决定党校、干校全部停办一年。
1961年,青妇干部学校合并到省委党校,由党校统筹青妇干部的培训工作。
1964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好转后,广东将工会干部学校、青妇干部学校合并,新建立工青妇干部学校,由省总工会直接领导,校址设在广州市东风东路广东工学院内。
1965年,因广东工学院恢复,工青妇干部学校迁往沙河瘦狗岭省机械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工青妇干部学校被迫关闭。
1980年5月,省妇联决定重新复办妇干校,恢复妇女干部班。
1981年,由广东省妇联复建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原校址在广州市东山区梅花村。主要承担对全省各级女领导干部的岗位培训。成立伊始,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开设政治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历教育。
1985年3月,省妇干校与省司法厅合办首期“女律师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市、地、县妇联法律顾问室(组)的专兼职干部,学员54人。
1990年,学校迁址至广州市海珠区大江苑。
广东女子中等专业学校
1992年11月,广东女子中等专业学校成立。
合并组建
2001年,广东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和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合并创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12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11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2012年12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近百家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组建了中国首个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并成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2013年11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被广东省教育厅列入自主招生试点院校。
2016年3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获省人社厅批准为“第二批区域性(特色性)创业孵化基地”,牵头成立广东巾帼创新创业联盟。
2018年12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成建制划转省教育厅管理。
2020年4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9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广州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10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获批成为省清远职教城第三期进驻学校,新增用地500亩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9月,学校设有5个二级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开设高职专业近3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1名广东省级教学名师,1名广东省级“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4名广东省级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3名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名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 南粤优秀教师4人,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2020年4月,学校入选首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名单。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约400人,其中专任教师323名;聘请国家级、省级行业大师3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型企业兼职教师36名。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1.58%,已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占73.68%。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教育部骨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4个专业群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3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4个,校企共建协同育人中心(创新中心)7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学生在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9项奖项,1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为2019年省级项目,获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一等奖10项,学校教师编著的《3D服装设计与应用》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广东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设有女性研究中心、高职研究所2个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8年,学校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44.23万元,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380.70万元,获技术专利(发明)22项。2020年,学校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187.35万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总数62.38万册,电子专业期刊12452册,中文数据库主要有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以及各具特色的自建数据库等。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藏书75万余册。
合作交流
2012年12月,学校联合近百家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牵头打造了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政、行、校、企多方联动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2016年3月,学校又牵头成立广东巾帼创新创业联盟,海珠校区建设成省级区域性、特色性“创业孵化基地”。
截至2023年9月,学校从1991年开始,已连续培训60期学员,为广东乃至新疆、西藏培养中青年女干部近3000名;还与港澳地区及日、美、德、澳等国多个高校和妇女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广东省多所大学合作举办本科班。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6个专业分别与广东省内6家企业开展广东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宝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广东省方志馆建立校馆共建实践育人基地,与以纯线共建服装行业人才实训基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加入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在与日本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美国圣玛丽山大学、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德国F+U教育集团等中国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交流和合作,和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签订培训项目合作意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