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浙江科技大学

  • 区域:全国
  • 学校电话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1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浙江科技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浙科大(ZUST),为应用型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高校。该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

学校前身是浙江大学和杭州市于1980年创办的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先后更名为杭州工业专科学校、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杭州高等专科学校和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2001年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2022年,成为浙江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

截至2024年9月,浙江科技大学有杭州小和山、湖州安吉2个校区,占地面积2900余亩;设有17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56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有在编教职工近1700名,专任教师1300余名,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9000余名,来华留学生1400余名。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时期

1980年,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成立,招收首批专科生。




1983年,被当时国家教委批准接受世界银行电大/短大17所之一的贷款项目,对外不用“浙江大学附属”字样,更名为杭州工业专科学校。

1984年,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学校为联邦德国下萨克森州援助合作单位, 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

1985年3月,浙江省政府与联邦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协议,学校开始执行省州合作办学项目。为学习借鉴德国办学经验,经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高等专科学校”。

1987年10月,学校被列为中德政府间合作项目单位,学校领导体制改为当时的国家教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领导,由浙江省政府管理。同时确定校名不再使用“浙江大学附属”字样,全称为“杭州高等专科学校”,使学校真正开始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

1987年,部分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1992年4月,当时国家教委根据中德政府代表合作办学需要,批准学校为中德政府培养 高等应用性人才的试点高校,校名改成“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所有专业均改为四年学制,招收本科生。 

1999年10月,学校举行与浙江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签字仪式。

2000年,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正式变更为本科层次普通高校。

  • 浙江科技学院时期

2001年,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

2003年,浙江求是职业技术学院(筹)、浙江省轻工业学校并入浙江科技学院。

2007年,浙江科技学院原浙江求是职业技术学院(筹)部分终止办学,并入浙江教育学院 (今浙江外国语学院)。同年年2月2日,浙江科技学院启动校标设计工作,通过全校投票评选最终确定学校校标,于9月19日正式启用。

2009年,学校被增列为立项建设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9年3月,为加快推进浙江教育学院新校建设,同意将原浙江科技学院求是应用技术学院建设工程项目业主变更为浙江教育学院。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确定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名单。

2017年,更名浙江大学列入浙江省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9月17日,浙江省教育厅官网发布了《关于我省2019年拟提出设置申报高等学校基本情况的公示》。浙江科技学院申请建校名称为浙江科技大学。

2023年,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中德学院四个成建制学院落定安吉校区。2月1日,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二期项目签约仪式在安吉县举行。2月27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3年第一批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浙江科技学院拟更名浙江科技大学。6月29日,学校与杭州市留下小学举行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杭州市留下小学(浙江外国语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成为浙江科技学院附属留下小学。

-蓬勃发展-

2023年11月20日,教育部公示:拟同意浙江科技学院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11月30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浙江科技学院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

2024年1月18日,浙江科技大学揭牌仪式在小和山校区举行。4月24日,浙江科技大学慈溪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慈溪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开设5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拥有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十三五”省级一流学科6个、“十四五”省级一流学科7个、ESI全球前1%学科1个。

“十四五”省一流学科:数学、土木工程等 

ESI全球前1%学科:工程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在编教职工近1700名,专任教师13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5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0%;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顶尖和国家级人才20余人次,省部级人才近120人次。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实践教学平台38个,国家级、省级专业40余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70余门,11个专业通过中外专业认证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9月,学校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中国国(境)外的150所高校(机构)签订各类合作交流项目近200项,建有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海外孔子学院2所。学校对口支援新疆理工学院, 先后执行中德省州、两国政府级合作办学项目,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对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省重点实验室、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和智库14个,与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共建研究中心1个,拥有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与地方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21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近年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项;学校近5年主持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7项,已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论文800余篇。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9月,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纸质图书210.5099万册(其中期刊合订本9.03万册),电子图书538.04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794种(其中小和山馆414种,安吉分馆380种),中外文电子期刊约45.97万册,书籍的学科覆盖面涉及工、理、文、经管、教育等各领域;订购了CNKI清华同方大总库、超星电子图书、读秀知识库、博图外文电子图书、Springer外文电子图书和期刊、Elsevier全文数据库(3个学科)、SCIE(含JCR)等数字资源库30个,其中自建3个,数据库内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

  • 学术期刊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