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西湖大学

  • 区域:全国
  • 学校电话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墩余路600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3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西湖大学(Westlake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浙江省教育厅管辖,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 学校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聚焦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致力尖端科技突破,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2015年7月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注册成立,同年12月,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作为西湖大学前身在杭州注册成立。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并于同年4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云谷校区。2020年11月,成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2022年7月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入学。2023年11月,西湖大学医学院启动创建。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西湖大学共设有云栖、云谷2个校区,总占地1561亩地;开设4个二级学院、7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共计拥有8个博士点, 其中联合培养5个, 独立授权3个。 有博士生导师238名。

历史沿革

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

2015年6月,《筹建西湖大学(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2015年7月,杭州市政府建立“推进西湖大学(筹)项目联络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同期,施一公等7位发起人成立了“西湖大学筹办委员会”,作为主体负责西湖大学筹建申报工作。 同月,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成立,作为西湖大学的举办方和西湖大学捐赠基金的筹资主体。

2015年12月1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在杭州注册成立,以其作为西湖大学筹建依托主体和前身。

2016年12月10日,由施一公担任首任院长、吴亚军、王东辉、王健林等多位企业家捐赠的中国第一所民办高等研究院——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杭州西子湖畔宣告成立。

2017年3月19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位于杭州市云栖小镇的约10万平米院址正式启用,首批教职员工入驻

2017年8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筹建西湖大学。8月4日“西湖大学”(筹)注册成立。2017年9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向教育部行文商请设立西湖大学。

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同意设立西湖大学。 同年4月3日,云谷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2018年10月20日,西湖大学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

2018年10月27日,西湖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2019年4月26日,兰州大学与西湖大学签署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2019年5月16日,西湖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2019年6月25日,西湖大学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1月20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与西湖大学签订了《区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生命科学产业研究院合作协议》和《组建西湖大学产业投资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等

2020年9月18日,西湖大学与杭州师范大学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美术学院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10月15日,西湖大学与昆山杜克大学签订两校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同年11月13日,西湖大学与重庆大学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12月,西湖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签署《西安交通大学—西湖大学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2024年7月15日,蔡磊与西湖教育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支持西湖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在渐冻症方面持续开展研究。

2024年11月,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文燎勇课题组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铝基跨尺度3D制造技术,为柔性电子、光学防伪和光电集成等领域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2025年3月,西湖大学AGI实验室张驰团队推出新智能体AppAgentX。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西湖大学全职教研教师队伍已达222人,仅2023年就加盟了46位科学家,其中包括9位各个领域世界讲席教授。


教学建设

  • 培养模式

西湖大学希望每一位西湖学子,都能将“求知、探索、厚德、担当”作为身体力行的准则,实现自我价值,并将“推动人类文明”这一宏大目标贯穿始终。学校一直强调“兴趣先导”的培养理念,同时创造鼓励跨学科交流的机制与环境,促进不同学科、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激发灵感的火花,寻找更多的创新生长点。

  • 奖助体系

学校的学生奖助体系囊括了政府、学校和社会资助,用于支持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费、食宿、水电、交通和保险等基本生活开支。设立有西湖女性科学家发展支持计划、西湖未来女性科学家奖 、西湖卓越女性科学家奖 、西湖优秀女性博士后奖 、西湖女性科研发展基金 、西湖大学校长奖章 、西湖大学院长奖章、苏武奖学金 等。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和复旦大学联合培养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和浙江大学联合培养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教育部教指委课程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40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10项,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5项,10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0项、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

截至2021年7月,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31项、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4项,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2020至2021学年,学校有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项、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5项、绍兴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目通过验收。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学校组建了一百多个基础和应用研究实验室,拥有省实验室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领军型创新团队2个、校科研机构7个、校级公共服务平台6个。

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项目和浙江省“万人计划”等各类重大重点项目。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