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温州理工学院

  • 区域:浙江温州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高教园区景观大道1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4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温州理工学院(We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温理工”(WZUT),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院校、国家级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众创空间、浙江省“绿色学校”(高等学校)、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BGA国际认证会员院校、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院校”、澜湄国家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国际丝路创业教育联盟温州基地。

学校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温州师范学院瓯江学院。2006年更名为温州大学瓯江学院。2021年1月25日,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

截至2024年3月,占地面积901.8亩,基础建设已投资24.2亿元,校舍面积40.9万平方米。设有12个教学机构,本科专业35个。有教职工666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0357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2000年1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温州师范学院组建温州师范学院瓯江学院,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相对独立办学,财务独立核算;学院实行校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11月23日,温州师范学院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2001年3月18日,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温州师范学院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合作成立瓯江学院。

2003年9月28日,通过《温州师范学院瓯江学院章程》; 9月29日,学校向浙江省教育厅呈报《关于重新申报温州师范学院瓯江学院(独立学院)设置的请示》,并请省厅转报教育部审批;10月16日,瓯江学院接受美国库克大学教学评估,获得美国中部评鉴委员会优质评价。

2004年11月28日,经教育部批准,瓯江学院正式确立为独立学院

2006年3月15日,经教育部批准,温州师范学院瓯江学院正式更名为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2月26日,成立瓯江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实践指导委员会。

2007年5月22日,根据现有专业结构和师资条件,设立经济与管理学部、法学部、人文学部、艺术设计学部、数学学部、计算机与物理学部、基础英语学部、大学英语学部八大学部;11月1日,成立瓯江学院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中心。

2008年6月30日,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授予瓯江学院浙江省创业教育研究基地;7月1日,调整行政管理机构及系级设置,撤销原学部设置,整合设立经管系、法学系、文学系、艺体系、理学系、信息系、工学系等七个系。

2011年9月28日,被温州市工商局授予的“温州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牌匾。

2018年5月25日,入选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7月18日,浙江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公布了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学校的名单,学院正式成为全省第二批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的独立学院。

2019年1月17日,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院校。

-蓬勃发展-

  • 温州理工学院

2021年1月2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的函》。同意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转设后校名为温州理工学院。

2023年4月,倡议发起澜湄国家创业教育联盟。 

2023年11月7日,学校与乐清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温州理工学院乐清校区开工奠基,校区总占地578.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2.1万平方米,计划于2026年6月建成投用。 

2024年12月10日,温州理工学院附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正式揭牌

2025年1月15日,中国致公党温州理工学院支部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2个教学机构,开设本科专业35个,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666人,包括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省级特聘专家、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76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教师获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三等奖各1项,获省教师教学创新赛、青教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17项。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120项。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合作。 

  • 校企合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中科院光子集成(温州)创新研究院、浙江中德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成立联合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有温州市数字化改革研究中心、温州市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温州市区域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温州市海外仓研究院、山海协作泰顺研究院等十多个校地合作平台和智库机构,建成温州市韧性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护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温州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温籍数学家研究中心、温州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3月,近年来,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50多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共计105.48万册,茶山校区图书馆内藏书82.59万,滨海校区图书馆藏书22.67万册。馆内有电子图书50万册,电子期刊7000册,音视频资源2200部,可使用数据库52个,其中共享温州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资源36个,本馆采购数据库6个,试用数据库7个。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