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Shaoxing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一所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普通制综合性高等院校,2013年8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1月,被确定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23年3月,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组建于1996年,由原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与原绍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此后绍兴卫生学校、上虞师范学校和绍兴建工中专等学校相继并入;其前身可以追溯至1909年(清宣统元年)创立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2006年启动筹建绍兴大学工作;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公示公告绍兴文理学院申请更名为绍兴大学。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本部(河东、河西、南山)、兰亭、上虞等校区,占地面积2238.78亩,总建筑面积74.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10.95万册,电子图书约136.54万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元培学院)和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59个;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余人。
2024年11月17日,绍兴文理学院(中国)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清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由浙江省咨议局议员、山阴劝学所总董杜海生等发起,在绍兴府城南街原会稽县立高等小学堂址(今延安路),创办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杜海生任监督(校长)。学堂由山阴、会稽两县共管,经费由官府拨给,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员为目的,并在当年春季开始招生。以后,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把农历二月初十(当时公历为3月1日)定为学校创立纪念日。
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绍兴光复,绍兴督军王金发任命鲁迅为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
民国元年(1912年)1月,撤府建县,山阴、会稽合并为绍兴县,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改名为绍兴初级师范学校。同年2月,鲁迅发表《周豫才告白》辞校长,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履新。
民国二年(1913年)6月,绍兴初级师范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俗称“绍兴五师”,因原址校舍不敷使用,迁往龙山书院旧址办学,因位于龙山脚下,故又称“龙山师范”。
民国十二年(1923年)秋,省立五师奉命与省立五中(今绍兴一中)合并,成立新五中。龙山师范原址为新五中师范部。旧制师范学生最后一届(第十二届)于1927年毕业。改制以后新办三年制师范讲习科,至1931年第六届学生毕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为急需造就小学教育师资,新五中办四年制简师科。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3日,日本飞机轰炸绍兴,龙山师范旧址和旁边的府署衙门毁于战火。学舍被毁以后,简师部先在南门外安顿,暑假后,迁至漓渚宝寿寺分部办学。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17日,绍兴沦陷,学校向嵊县(今嵊州)崇仁镇撤退,并在廿八都一带办学。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因嵊邑沦陷,学校再向浙南撤退,中学部分入第二、第三临中,简师科第二届学生毕业,未毕业的简师生则多入省立金师。同年10月,又有118人向浙南前进,除简师生入省立温师外,其他学生入第三临中。此后,已改名的省立绍兴中学停办,简师部亦停办。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停办一年后的省立绍兴中学在台州天台重新开学,但不再设立简师部。此时,迁往稽东乡裘村的绍兴县政府,为发展绍兴本地教育,对敌开展文化斗争,筹备复办师范。根据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实施方案,定名为绍兴县立简易师范学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2月4日,绍兴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在裘村附近的南山村建校,并开始招生,同年4月30日举行成立典礼。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绍兴简易师范学校迁回绍兴市区,此时,原五师旧舍已倾废,绍兴简师在原承天中学(今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办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绍兴简师又移至南街南涧桥29号办学。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绍兴简易师范学校升格为绍兴县立师范学校。时任国文教员的董秋芳,因德高资深,从1948年2月1日起出任校长。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同月,由绍兴军管会接管绍兴县立师范学校;同年9月,浙江省文教厅决定学校停办。
1951年8月,浙江省文教厅决定在绍兴新办绍兴初级师范学校,校址在市区南街柳桥下7号(今延安东路)。
1956年9月,绍兴中等师范学校建立,校址在今延安路西端南北两侧,北侧则包含原山会师范校址。
1957年上半年,绍兴初级师范学校停办,办学资源多并入绍兴中等师范学校。
1960年1月,绍兴中等师范学校校址因被选定建造政府办公大楼,西迁至柯桥阮社办学。
1965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要求绍兴师范半耕半读试点,该校又被动东迁至山区攒宫宋六陵办学。
1970年春,绍兴中师改名为绍兴地区师范学校。
1978年4月,浙江省政府决定将绍兴地区师范学校改制为大专,以浙师院绍兴分校名义招收首批大专生。
1980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在绍兴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绍兴师范专科学校。
1981年10月,该校由攒宫迁回和畅堂办学。
1984年12月,绍兴高等专科学校建立。
-蓬勃发展-
1993年10月,绍兴市委市府决定在绍兴师专、绍兴高专基础上筹建“绍兴大学”。
1995年8月,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与绍兴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合并,成立绍兴大学(筹)。
1996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绍兴高等专科学校、绍兴职工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绍兴分校等校合并,组建绍兴文理学院。
1999年,绍兴卫生学校并入。
2000年,上虞师范学校、绍兴市城乡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入;同年1月,创办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2006年,启动筹建绍兴大学工作。
2010年3月,学校正式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8月,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0次会议审核,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8年9月,原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和绍兴市立医院两院整合,组建新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同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绍兴文理学院入选。
2019年1月,绍兴文理学院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2019年9月17日,浙江省教育厅官网发布了《关于我省2019年拟提出设置申报高等学校基本情况的公示》。绍兴文理学院,申请建校名称为绍兴大学。12月11日,绍兴文理学院与百度公司、慧科集团共建人工智能学院签约及落成仪式在校举行,全国高校首所“百度云人工智能学院”建成。
2022年12月10日,担任浙江省新医科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023年3月,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浙江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2022-2026年)》(浙学位〔2022〕6号),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土木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为拟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
2024年11月17日,绍兴文理学院(中国)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11月27日,嵊州市绍兴文理学院创新研究院签约和揭牌仪式在嵊州市人民政府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元培学院)和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57个,学科专业涵盖九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硕士学位点29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9个;省一流学科(B类)6个;5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58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7%。拥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浙江省顶尖人才计划入选者、“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学术终身成就奖(Hans Cloos Medal)”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2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38人。有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合作)1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重点(优势、特色)专业23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省级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2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27个国家(地区)的8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硕士专业课程。拥有教育部批准与西班牙布尔戈斯大学联合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一项。此外,在四大洲10个国家设立11个海外“兰亭书法学堂”。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7个;合作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5个,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书法基地,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合作成立浙江技术转移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曾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近五年,学校教师共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6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0.95万册,电子图书约136.54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期刊301.17万册,数据库52个。
学术期刊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是由绍兴文理学院主办、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现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33-1209/C,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293。《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为第一届、第二届、第五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2009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15年被列入人大复印资料重要来源期刊,2018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曾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规范执行优秀奖,并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等收为论文统计数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