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1904年10月17日,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办,是南开系列学校(现有一所大学、三所中学)的发源地,是南开校友总会的九大成员之一。 [1]197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列为国家级重点中学。
截至2016年10月,全校学生3007人。其中高中部52个教学班,2393人;初中12个教学班,488人;国际部7个教学班,外籍学生126人。全校教职工303人。 [2]
2017年11月,天津市南开中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3]2019年9月20日,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4]2020年12月,该校学生艺术团(合唱、舞蹈、民乐)入选第一批天津市优秀学生艺术团名单。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共136个词条2.2万阅读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中学
大港区第五中学,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学府路669号 ,前身是天津市培英外语实验学校,1995年创建,原为体制改革校,成立之初为初中校,2001年4月迁址大港区教育园区,当年成立高中。学校占地153亩,现有主教学楼、圆城楼图书馆、体育馆及食堂、学生公寓等,合计建筑面积近24000平方米,有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15280平方米。2009年由区政府投资在原校园内正在建设一座新教学楼,新教学楼将具备一流的教学设备。2008年在区政府和区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成功转制为国办校——大港五中。现有38个教学班,1600余名学生。
天津市汉沽区第三中学
天津市汉沽区第三中学建于1981年,位于汉沽区河西二经路,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
大港区第一小学
大港区第一小学,位于大港区迎宾街122号,建于1985年8月,现有25个教学班,1270名学生,教职工80名,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58人,一名大港名师,一名市级优秀教师,12名区级优秀教师,一名市级优秀班主任,13名区级优秀班主任。 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
天津市塘沽区第一中学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又名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学,简称“塘沽一中”。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村街道烟台道3号,前身为私立津宁中学,创建于1946年10月。1949年8月天津市政府接管,后改为塘沽一中。熊资粹(四川万源人)担任首任校长、党支部书记。在其任职的十年中,把一所普通旧中学办成一所全市闻名的新型重点中学,1959年被天津市教育局(现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市重点中学,成为全国先进中学之一,受到国务院表彰和周总理的嘉奖。
共7个词条9316阅读
天津市第九中学
艺术门类:管乐/舞蹈
天津市南开中学
艺术门类:合唱/舞蹈/民乐
南开大学附属小学
艺术门类:弦乐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
艺术门类:合唱
共12个词条2.3万阅读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简称“南开”,位于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是“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为国际公立大学论坛成员。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私立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长沙合并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校区、滨海校区,占地443.1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4.49万平方米;设有专业学院28个,开设本科专业84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个;有专任教师2291人,在籍学生34636人,其中本科生17305人、硕士研究生11772人、博士研究生5559人。
自贡市蜀光中学
自贡市蜀光中学(Shuguang Middle School),简称蜀光,位于四川省自贡市,是南开系列学校和南开校友总会成员,自贡市教育局直属中学、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该校于2002年成为川南地区首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始建于1924年,1938年改制为完全中学,由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于右任先生题写了校名。1953年成为首批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成为川南地区首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3年批准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占地380余亩,有建筑81174m2,运动场面积41564m2,共有104个教学班,在校生5000余名,教职工39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
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1904年10月17日,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办,是南开系列学校(现有一所大学、三所中学)的发源地,是南开校友总会的九大成员之一。197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列为国家级重点中学。截至2016年10月,全校学生3007人。其中高中部52个教学班,2393人;初中12个教学班,488人;国际部7个教学班,外籍学生126人。全校教职工303人。2017年11月,天津市南开中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19年9月20日,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2020年12月,该校学生艺术团(合唱、舞蹈、民乐)入选第一批天津市优秀学生艺术团名单。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是全国足球先进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天津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首批争创“国家级示范校”的示范性高级中学、“素质教育先进校”、“3A”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校、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绿色学校、足球传统运动项目学校、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的前身是1923年由张伯苓先生创建的南开中学女生部,1937年7月天津南开中学女中部校舍被日寇飞机轰炸焚毁,1978年被定为天津市首批办好的市级重点中学。1985年更名为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2015年6月第二南开中学小学部成立。学校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学校初高中共有教学班86个,可容纳4000余名学生就读。现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19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9人。
共4个词条5898阅读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直管高校,中共中央指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创办于1895年10月2日,原名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天津大学是全国新工科建设组长单位,提出新工科“天大行动”,牵头建设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和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入选国家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计划、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高校、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项目、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是建筑老八校之一。2024QS世界大学排名第285位(国内第13位),THE世界大学排名第201-250位(国内第16位),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0位、工科大学评级第10位。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3个校区(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410.7万平方米;设有28个学院(部),开设76个本科专业;有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职工4830人,全日制在校生38484人。
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1904年10月17日,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办,是南开系列学校(现有一所大学、三所中学)的发源地,是南开校友总会的九大成员之一。197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列为国家级重点中学。截至2016年10月,全校学生3007人。其中高中部52个教学班,2393人;初中12个教学班,488人;国际部7个教学班,外籍学生126人。全校教职工303人。2017年11月,天津市南开中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19年9月20日,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2020年12月,该校学生艺术团(合唱、舞蹈、民乐)入选第一批天津市优秀学生艺术团名单。
和平区岳阳道小学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创建于1911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前身为私立竞存小学,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五区第十小学,1958年为体育馆小学二分校,1962年更名岳阳道小学。1992年经国家教委推荐,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款、市区政府投资,在天津市著名的“五大道”建起一幢教学设施先进的“逸夫教学楼”。学校有2个校区,分别在大理道、汉阳道。2017年11月,和平区岳阳道小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12月,该校学生艺术团(合唱)入选第一批天津市优秀学生艺术团名单。
上海道小学
上海道小学,始建于1950年,是天津市河西区的中心校,历年得到政府投资,校舍、设备不断充实、改造。上海道小学有三个校区,友谊路校区(主校区)位于河西区绍兴道226号,广东路校区位于河西区广东路5号,利民道校区位于河西区大沽路和平新村1排1号。原校舍位于河西区广东路5号,1979年建成。新校舍(友谊路主校区)位于河西区绍兴道226号,于2001年竣工。两处校舍共占地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2017年11月,上海道小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12月,该校学生艺术团(合唱)入选第一批天津市优秀学生艺术团名单。
中文名
天津市南开中学
外文名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
简 称
南开中学
创办时间
1904年
创办人
严范孙、张伯苓
办学性质
公立中学
主管部门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校 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校 歌
南开校歌 [16]
地 址
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22号
知名校友
周恩来,温家宝,曹禺,端木蕻良,梅贻琦等
现任校长
刘浩 [5]
所属地区
天津市
官 网
http://www.nkzx.cn/
目录
1历史沿革
▪办学之初
▪战争时期
▪解放之后
2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国际交流
3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教师成绩
▪学校荣誉
4学校文化
▪学校标识
▪学生活动
5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6杰出校友
7校园环境
8外界评价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办学之初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严修创办的“严氏家馆”,这是天津市南开中学最早前身。 [18]1904年,严氏家馆和王氏家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是年冬,校名改为“私立敬业中学堂”。
1905年,又改为“私立第一中学堂”。
1906年,津绅郑菊如将天津西南水闸旁十余亩空地捐助学校。这片空地位于天津城西南的开洼地带,有“南开洼”之称。
1907年秋,学校由严宅迁入新校舍,校名因所在地名之故,改称“私立南开中学堂”。这也是南开系列学校均以“南开”为校名的由来。 [18]
1912年,改名为私立南开学校。
战争时期
1937年,华北事变时校舍遭日军轰炸,大部分校舍被毁,此后学校停课。
1938年,部分师生内迁重庆,与同为南开系列学校的重庆南渝中学组建重庆南开中学,在天津的师生被位于天津英租界中的耀华学校收编为耀华学校“特班”。耀华学校改为上下午两班制,原南开师生下午在耀华学校校舍上课。一年后,特班改称“耀华学校华部”,耀华学校正班改为“耀部”。
1945年,南开中学在天津复校。
解放之后
1949年,天津市人民委员会于1952年将私立南开中学收归公立,称天津市第十五中学。
1960年改称天津市南开中学。
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重点中学,后为天津市教委直属中学、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天津南开中学与名企业合作举办了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
2010年9月3日,南开中学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设立南开中学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天津市前副市长孙海麟担任理事长、校党委书记。
2014年初,天津南开中学于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兴建分校。
2017年,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南开学校成立。 [17]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硬件设施
初中部传鉴楼
截至2014年,学校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教学设施、体育设施、住宿生活设施、后勤设施先进齐备,建有高水平的教学校园网;学校的主体建筑有8层的综合办公楼,其南侧为第一教学楼、电教信息楼、大会堂、科普馆,北侧为第二教学楼、实验楼、报告厅和多功能体育馆,校园东部有多功能综合体育运动场,其北端第三教学楼和南端的学生公寓、师生餐厅遥遥相对。千兆校园网、遍及全校的800多个计算机终端。
办学规模
高中部翔宇楼
截止2014年,学校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高中部每年招收部分外省学生,同时招收香港、澳门、台湾学生进行学历教育;国际部除对外国学生进行中学学历教育外,同时为短期来华来津的外国学生进行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短期教育。截至2012年9月,全校共有学生2576人。其中高中部40个教学班,1869人;初中部17个教学班,637人;国际部6个教学班,外籍学生70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12年9月,全校教职员工289人。任课教师140人,其中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60人。现岗教师均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同时还有一批从大学及有关单位聘请的客座教授队伍及外籍教师队伍。
特级教师
学科名称 | 姓名 |
数学学科 | 康岫岩 |
语文学科 | 潘印溪、王学刚 |
政治学科 | 朱爱武 |
英语学科 | 马桂芝 |
物理学科 | 谷明杰 |
历史学科 | 赵义华 |
(表格中所有的资料来源于: [6])
知名教员
姓名 | 简介 |
马千里 | (20世纪一十年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
杨石先 | (20世纪一十年代)有机化学专家、中国化学学会会长、中科院院士,曾任南开大学校长。 |
董守义 | (20世纪20年代末体育老师,篮球教练)解放后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 |
范文澜 | (20世纪20年代文史教员)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学部委员 |
姜立夫 | (20世纪20年代算学教师)中国现代数学先躯,著名数学教育家、中研院数学所所长、院士 |
罗常培 | (20世纪20年代国文教员)原名罗莘田,国学大师、学部委员 |
熊十力 | (20世纪20年代国文教员)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著名哲学家 |
老舍 | (20世纪20年代国文教师)原名舒庆春,被国家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
王昆仑 | (20世纪20年代国文教员)民革中央前主席、全国政协前副主席 |
何其芳 | (20世纪30年代国文教员)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中国文联前党组书记、学部委员 |
(表格中所有的资料来源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官网: [7])
国际交流
截至2014年,学校不断增强与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交流,已与法国巴黎德萨伊中学、新加坡华侨中学、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成为中外基础教育借鉴和交流的桥梁。
办学成果
播报
编辑
学生成绩
学科竞赛
高中
自1997年开始,学校连续五年获四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物理、化学金牌,一块信息技术银牌;学校有一大批优秀学生在国际和国内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和计算机大赛中获奖。李平立同学获2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王建梅同学获2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银牌
1996年王晨扬同学获国际物理竞赛金牌;齐鑫同学获1997年在香港举行的“全国信息学大赛”金牌;
1998年刘媛同学获2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2000年吕莹同学获国际物理奥赛金牌第一名和最佳解题奖。
2001年韩德伟同学在印度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又获金牌。
2004年又有学生入选国家奥赛集训队。在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全国科技发明展金牌、国际发明展银牌。2003年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生物科技小组获一等奖,2004年获“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牌。 [8]
时间 | 学生姓名 | 竞赛名称 | 获奖情况 |
2013年 | 毕锦程 | 第27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 金牌 |
2012年 | 朱雅轩等8人 | 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天津赛区 | 一等奖 |
陆作雨等8人 | 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 | 一等奖 |
(表格中所有的资料来源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官网:)
初中
学校初中部学生在天津市初中理科竞赛中同样取得优异成绩,16人获数学竞赛一等奖(其中3人进入全市前十名),17人获物理竞赛一等奖(其中3人进入全市前十名),12人获化学竞赛一等奖(其中5人并列全市第十名)。
时间 | 学生姓名 | 竞赛名称 | 获奖情况 |
---|---|---|---|
2013年 | 黄御华等17人 |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 | 一等奖 |
杨力宾等3人 | 二等奖 | ||
李亦明等12人 | 2013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 | 一等奖 | |
孙昕宇等13人 | 二等奖 | ||
李婧玙等2人 | 三等奖 | ||
李宗锴等16人 | 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 | 一等奖 | |
郝森跃等19人 | 二等奖 | ||
李宇凡等3人 | 三等奖 | ||
2012年 | 5人 |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 一等奖 |
20人 | 二等奖 | ||
45人 | 三等奖 |
(表格中所有的资料来源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官网:)
素质成绩
时间 | 学生姓名 | 竞赛名称 | 获奖情况 |
2014年 | 何琦 | 清华大学、加拿大滑铁卢、香港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 | 第一名 |
2013年 | 陈鹏宇 | 中国中学生手脑运动会 | 特等奖 |
王海容等2人 | 一等奖 | ||
2012年 | 添硕等2人 | 2012北大模联大会 | 委员会大奖最佳立场文件奖 |
刘颖等2人 | 最佳风采奖 | ||
何琦 | 中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 银牌 | |
张云昊等3人 | 铜牌 |
(表格中所有的资料来源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官网:)
教师成绩
(2张)
2012年3月31日,学校张旭老师获得“2011年度院校外国人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4月,王蕊老师荣获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并荣获现场作课展评一等奖第三名,并获得组委会特别颁布的单项大奖——最佳诵读奖。
2012年在天津市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比中,学校张久清老师的《稳定结构的探析》获得天津市一等奖,刘敬华老师的《凤头赢得百媚生:怎样写好作文开头》获得天津市二等奖。
2013年7月,由团市委会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天津市普教系统“十佳青年教师”评选活动中,学校马丽坤老师荣获 “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2014年9月,学校李丽丽老师被评为2014年度天津市普教系统优秀班主任。
学校荣誉
2005年10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一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9]
(4张)
2012年3月31日,学校荣获“天津市2011年度院校外事工作优秀单位”。
2012年10月,学校被全国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百所德育示范学校”。
2014年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天津市一等奖。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范围包括基础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取得的教学成果。
2014年9月,学校荣获“天津市教育系统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此外,学校还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艺术特色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央教科所科研基地。
2019年9月20日,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4]
2020年12月,该校学生艺术团(合唱舞蹈民乐)入选第一批天津市优秀学生艺术团名单。 [10]
学校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标识
南开精神
天津市南开中学
南开精神倡导并培养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不断奋斗,不断发展。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敬业、科学、创新”是南开精神的精髓。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天津南开中学不竭的动力。天津南开中学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南开校友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将继续深入实施整体高素养教育,向世界著名的一流学校前进!
学校校训
南开中学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公乃为爱国爱群之公德,能乃为社会服务之能力,其含义是要培养自己为社会服务的公德和能力,每天都有所创新。
校训释义
南开校训是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本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按照他们的教育思想,办新学校的宗旨不同于办旧学,他们认为办新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人才,为社会谋进步,为公众谋福利。张伯苓在1944年总结他办学四十年的回顾文章中写到“……苓追随严范孙先生,倡导教育救国。创办南开学校,其消极目的在矫正民族五病(按:五病指愚、弱、贫、散、私,作者注);其积极目的,为培养建国人才,以雪国耻,以图自强”。所以严张办学思想总之是以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福利为宗旨。校训就是从此出发而制定的南开学校教育方针。
“允”字是承诺的意思,对受教育者来说也可理解为“要求”。这里的”公”,从严张的教育思想出发,与之相对应的集体当然是国家、人民大众和与之相联系的事业。另外“公”又是对矫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应解释为要求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具体到教育事业,即要求南开学子热爱母校,维护校风校誉,作者注)、大公无私、—心为公,在学习和工作中强调无私奉献精神。
“日新月异”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之进取精神。就是受教育者的时代使命,是不断改革、不断前进、自强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奋勇走在世界发展大潮的前沿,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奋进。
校歌歌词
天津市南开中学校歌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校歌由来
为巩固团体精神,南开在五四运动前就创制了校歌,编校歌的动议,是1917年5月16日在东京南开同学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老校长和南开运动员茶话会上,由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张伯苓老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曲子采用的是德国民间的圣诞之歌——《Oh Christmas Tree》。
校歌释义
南开校歌的歌词虽简短,却具有深邃的内涵。首段“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直接唱出南开校歌的主题——南开精神。南开中学创办以后,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相继创办,形成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之后,更加印证了歌词创作者的真知灼见。应该说,伟大的南开精神发源于渤海之滨和海河之津。南开校歌实际上就是“南开精神”的颂歌,曲调庄严肃穆,引人奋发向上。
申泮文先生曾经指出,历史使命锻炼了南开人,爱祖国、爱人民、仇恨侵略者,顽强不懈地参加抗日斗争,直到胜利。爱国主义教育自始至终是旧南开教育的核心。1986年4月5日,张伯苓校长被党和国家称誉为著名的爱国教育家,绝非偶然。所以在南开校歌中自始至终引亢高歌的南开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任何级别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教育人者切切不可忽略。
申泮文先生还强调,南开精神的全部实质内容是内涵丰富和深刻的,它代表了一整套有哲理基础的思想体系,是中国人民优秀思想传统的集中与升华,它又是南开学校历届师生经过多年艰苦奋斗,通过继承和发展而形成的。每位南开人都以“南开精神”激励自己,奋发有为,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光辉无限的无私奉献,力争成就非凡。就是这种无形的精神,形成为全体南开人奋发有为的原动力。这就是南开教育的精髓所在。
校徽校色校花
天津市南开中学校徽
校徽是八角中有“南开”二字,寓意南开中学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
校色为“青莲紫”色,喻意品格高洁,出污泥而不染。
校花为菊花,取凌霜而不凋之意。
容止格言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 勿暴 勿怠
颜色:宜和 宜静 宜庄
学生活动
南开中学重视体育也是学校的教育传统,张伯苓校长是中国奥运先驱,首倡中国举办奥运会;学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举办“五虎杯”篮球赛、“三六杯”足球赛等传统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截至2014年,南开中学为学生提供有男子篮球队、话剧社、民乐队、合唱团等展现各方面才华的舞台,这些社团均具有较高水平,其中学校篮球队、合唱团、铜管乐队、民乐队均是天津最好的学生社团,多次在全国和市级比赛中取得佳绩。。
学生社团列表 | |||
合唱团 | 管弦乐团 | 民乐团 | 舞蹈团 |
话剧社 | 校报记者团 | 电声乐队 | 篮球队 |
红学社 | 辩论协会 | 淡墨轻岚书画社 | 南熏社 |
凭轩诗社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NANKAI HIGHLIGHT | 学生电视台 |
新视界生物社 | 青春海洋心理辅导社 | 新视界生物社 | 爱心联盟 |
乐群相声社 | 舞蹈社 | 语艺社 | 动漫社 |
(资料来源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官网:)
学校领导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理事长兼党委书记 | 孙海麟 |
校长 | 刘浩 [5] |
副校长 | 李宝贵、马健、张娜、贺海龙 |
校长助理 | 潘印溪、王文昌 |
(上表所有资料来源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官网)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第一任校长(创始人) | 张伯苓 |
第二任校长 | 杨坚白 |
第三任校长 | 杨志行 |
第四任校长 | 王淑玲 |
第五任校长 | 纪文郁 |
第六任校长 | 康岫岩 |
第七任校长 | 杨静武 |
第八任校长 | 马跃美 |
第九任校长 | 刘浩 [5] |
(上表所有资料来源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官网:)
杰出校友
播报
编辑
天津市南开中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知名人士。在政界,涌现了两位共和国总理、9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40余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在学界,为57位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学界,培养了以三任清华大学校长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曹禺为代表的一批知名文化界人士;一批批医学界、外交界的知名校友使学校享誉海内外。1997年李鹏同志任总理期间,在给天津南开中学的信中说道:“南开中学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为科学进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英雄辈出,功不可没。”
政治界 | 周恩来 | (1917届)共和国首任总理。 | 屈 武 | (1922届)民革中央前主席、全国政协前副主席。 |
林枫 | (1930届)东北人民政府前主席、中央党校第一任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 | 王汉斌 |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40] | |
卢乐山 | (1934届)幼教专家、全国妇联前副主席。 | 万国权 | (1938届)民建中央前副主席、全国政协前副主席。 | |
孙孚凌 | (1938届)北京市前副市长、全国政协前副主席。 | 邹家华 | (抗战时期重庆南开中学1944 届)国务院前副总理、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 | |
温家宝 | (1960届)国务院总理。 | |||
科学界 | 陶孟和 | (1906届)中研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社会学家。 | 梅贻琦 | (1908届)清华大学前校长、中研院院士。 |
袁复礼 | (1912届)中国老一代地质教育家、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 | 江泽涵 | (1922届)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院士 | |
殷宏章 | (1923届)生物学家、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 吴大猷 | (1925届)国际著名物理学家、中研院院长 | |
黄家驷 | (1926届)医科大学校长、中国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胸外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奠基人之一、中科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 袁家骝 | (1926届)国际著名物理学家 | |
吴大任 | (1926届)著名数学家 | 李文采 | (1927届)钢铁冶金专家、中科院院士 | |
钱思亮 | (1927届)有机化学专家、台湾大学校长、中研院院长 | 张为申 | (1927届)杰出的抗生素工作者,五六十年代抗生素研究的领军人物,蜚声国际的抗生素专家。我国抗生素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 |
张文佑 | (1930届)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 | 罗沛霖 | (1931届)电子学、信息学专家,中科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 |
陈新民 | (1931届)冶金工程物理化学专家、中科院院士 | 梁守盘 | 二十世纪2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为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 |
阎沛霖 | (1931届毕业生。教育家,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兼国家科委计算机专业组组长 | 何炳棣 | (1932届)历史学家、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 |
吴阶平 | (1932届)泌尿科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 严仁英 | (1932届)妇产科专家、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前副会长、北医一附院名誉院长 | |
关士聪 | (1935届)石油地质专家、中科院院士 | 申泮文 | (1935届)无机化学专家、中科院院士 | |
叶笃正 | (1935届)大气物理专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前副院长。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 刘维正 | (1935届)美国工程院院士 | |
卞学鐄 | (1936届)航空航天学专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 | 方 圻 | (1937届)著名内科心脏病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院长、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 |
刘东生 | (1937届)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 涂光炽 | (1937届)地球化学专家、中科院院士、地学部主任 | |
翁心植 | (1937届)北京朝阳医院院长、内科学专家、 工程院院士 | 张滂 | (1937届)化学专家、中科院院士 | |
梁思礼 | (1937届)1941年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南开特班”。航天工业总公司科委副主任,导弹、火箭专家、中科院院士 | 吴蔚然 | (1938届)北京医院名誉院长、著名外科专家 | |
马杏垣 | (1938届)国家地震局前副局长、地质专家 、中科院院士 | 魏荣爵 | (20世纪30年代)声学家。博士、声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 |
钱 宁 | (抗战时期重庆南开中学1939届)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专家、中科院院士 | 夏培肃 | (抗战时期重庆南开中学1940届)计算机技术专家、中科院院士 | |
徐 僖 | (抗战时期重庆南开中学1940届)高分子化学专家、中科院院士 | 郭可信 | 1936-1937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初中,1941年毕业于抗战时期重庆南开中学。物理冶金、合金结构专家、中科院院士 | |
刘宝珺 | (1950届)地质学专家、中科院院士、四川省科协主席 | 孙大中 | (1951届)地球化学专家、中科院院士 | |
王大中 | (1953届)核能博士、清华大学前校长、中科院院士 | 王静康 | (1955届)结晶技术专家、工程院院士 | |
张大宁 | (1961届)中医肾病学国家授衔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际中医肾病学术会议主席 | 刘树成 | (1962届)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2-13] | |
程津培 | (1967届)有机化学专家、科技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 | 龙以明 | (1968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 |
王亚愚 | (1993届)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唯一的一等奖 [11] | 林松 | (2004届)康奈尔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哈佛大学化学博士;2019年获斯隆研究奖 [14-15] | |
文艺界 | 刘奎龄 | (1905届)国画大师 | 张彭春 | (1908届)教育家、戏剧家、外交家 |
吴玉如 | (20世纪10年代)国学大师、书法大师 | 叶公超 | (1918届)外交家,书画家 | |
曹禺 | (1928届)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戏剧大师 | 金焰 | (20世纪20年代)我国30年代的“电影皇帝” | |
张肖虎 | (1931届)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前主任、副院长 | 端木蕻良 | (1933届)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著名红学家 | |
韦君宜 | (1934届)作家、编辑。曾任《中国青年》总编辑、《人民文学》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 查良铮 | (1935届)笔名穆旦,著名诗人、作家 | |
周汝昌 | (1937届)著名红学家 | 黄宗江 | (1938届)著名电影剧作家、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家 | |
齐邦媛 | (抗战时期重庆南开中学1938届)台湾文学研究者、作家 | 沈 湘 | (1939届)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前主任,国际著名声乐大师 | |
黄 裳 | (20世纪30 年代)著名记者、编辑、作家 | 许国璋 | (20世纪30年代)英国文学语言学家、著名英语教育专家 | |
资华筠 | (1953届)原中央舞蹈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
(表格中所有的资料来源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官网)
校园环境
播报
编辑
天津市南开中学校园环境
南开中学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截止2014年,学校占地面积115亩,建筑面积60289平方米,绿化面积18000平方米,校园古朴典雅,设施齐全,新老建筑交相辉映,景观独特。
外界评价
播报
编辑
假使全国学校悉如南开,则诚中国之大幸。——梁启超在南开中学的演讲(1917年)
敌人能摧毁的只是南开的物质,南开的精神是摧毁不了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1937年)
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曹禺、老舍为张伯苓校长的祝寿词(1946年)
有中国就有南开,两园桃李一手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946年)
伟大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前国家主席杨尚昆为南开中学题词(1996年)
南开中学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为科学技术进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英雄辈出,功不可没。——国务院总理李鹏给南开中学的来信(1997年)
中学教育对培养人才有关键性作用,天津南开中学的宝贵经验在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有重大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为南开中学题词(1999年)
南开中学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笃笃实实最爱国的学校。——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2000年)
这座学校的出现,不仅仅是津沽一带的文化教育之殿堂,就是从近百年全中国教育史上纵览弘观,她也是首屈一指的光辉形象。——著名学者、红学家周汝昌(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