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四川省内江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四川省本级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丝路·内江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
学校前身是内江师范专科学校和原内江教育学院。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内江教育学院创建于1958年。2000年3月,在原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内江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合并建立内江师范学院。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现占地3115亩,校舍9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13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64亿元;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66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49个);有教职工1502人,其中专任教师1166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研究生18000余人。
历史发展
学校前身
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56年由教育部核准创办的四川省初中师资训练班。
1958年,更名为内江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与内江工专、简阳农专合并建立内江专科学校。
1962年6月,因国民经济调整,内江专科学校撤销停办,教职工被分流组建到实行内江专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内江专区初级教育行政干部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内江专区行政干部学校。
1978年,内江师范专科学校恢复,内江专区行政干部学校余下部分更名为“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建内江师专。
1979年,内江师专与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即内江教育学院)从一家分为两家独立建校办学。
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内江教育学院
内江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内江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和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1984年,经原国家教育部批准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内江教育学院。
内江艺体师范学校
内江艺体师范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05年的川南简易师范学堂,后几经变迁。
1952年,更名为内江师范学校。
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内江艺体师范学校。
1998年,内江艺体师范非实质性并入内江教育学院。
合并建校
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原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内江教育学院合并建立内江师范学院。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2011年,学校开始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2017年1月18日,学校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内江师范学院入选。
2019年7月12日,学校成为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1年,学校分批搬迁入高桥新校区。
办学力量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66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49个),其中师范专业16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
师资队伍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502人,其中专任教师1166人,正、副高级职称443人,硕、博士1077人;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名辅导员等20人;内江市领军人才、内江市学科带头、内江市拔尖人才人等9人,内江市创新人才团队1个;聘请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20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10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项目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应用示范课、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0门,省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1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3个;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先后获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教改项目9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87项。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4000余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1个、四川省级优势学科2个。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现建有首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数据恢复实验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沱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沱江流域特色农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拥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省社科联高水平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近五年来,学校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0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9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2600余篇(件);出版专(编、译)著15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余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213.4万余册,古籍线装书和民国文献2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702种,中外文数据库44个,自建数据库7个,数据资源约868.78万册。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复兴文库》等大型古今丛书及部分专科性和综合性工具书;购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读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PQDT、SCI等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有《沱江流域数据库》《狮山学馆(古籍资源库)》《张大千研究数据资源库》《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数据库》《中小学教育教革数据库》《本校优秀毕业生论文库》等特色数据库。
学术期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单月出刊,自然科学版双月出刊。
社会科学主要栏目:明清小说研究、张大千研究、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学、语言学、历史与文化、法律、教育、哲学、政治和艺术等。
自然科学主要栏目:峨眉武术文化研究、应用心理学研究、数学教学研究、数学、物理、建筑科学、化学、生物、环境、计算机技术、经济、地理、体育、教育教学和图书情报等。
1997年,期刊被列为《全国报刊索引》来源的核心期刊。2002年被列为CNKI期刊全文数据收录期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在“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累计招收培养来自20余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国际学生300余名;聘请外籍高层次人才累计150余名。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先后与20余个国(境)外高校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合作办学和合作研究等系列项目40余个;设立“学生国(境)外研修奖学金”,每年遴选1%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研修;近年来,累计派出600余名师生赴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