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西南石油大学

  • 区域:四川成都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1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西南石油大学(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简称“西南石大”(SWPU),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 由四川省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建 。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111计划 、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处于世界高水平行列,在清洁能源与新材料领域具有优势和特色,是国家能源行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四川石油学院,校址位于四川省南充市。1970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主体搬迁成都市新都区。2004年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05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7月,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共有15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行列。

办学历史

四川石油学院阶段

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招收643名本科新生,分属石油钻井、石油开采、石油矿场机械、石油炼厂机械、石油地质、石油炼制、人造石油七个五年制本科专业。 同年9月,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成立第二所石油本科高校——四川石油学院,校址设在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南充市。同年,由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调入相关院系师资及图书仪器组建了四川石油学院。 

1962年8月15日起,学校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领导。1965年12月,石油部任命何千里为四川石油学院院长。1970年7月,国务院批准四川石油学院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同年,学校改为隶属四川省革命委员会。 

西南石油学院阶段

1970年6月,四川石油学院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7月下放给四川省革命委员会领导。1978年8月,再改由石油工业部(后改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 同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6月,经石油部批准并报四川省备案登记,《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正式出版。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内部刊物《教学研究》创刊号出版。 

1984年,时任美国总统卡特赠送的石油钻头被转送给学校。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石油工业部撤销,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领导, 同年,学校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建中国的油井完井技术中心落户学校。 1991年,学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0年3月,学校划转为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2年,学校成都校区(一期850亩)正式投入使用,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阶段

2005年12月,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成都校区二期工程(1200亩)建成。同年,成为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 

2017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共建世界一流能源大学战略协议。 9月,西南石油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2月,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4月,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 7月,学校首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共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西南石油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9年8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2月26日,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20年4月,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月,与重庆大学等20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学校光伏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参与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正刊发表。 2021年7月,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正式成立并挂牌。 [21]12月,获批首批50所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之一——国家级天然气现代产业学院。

2022年2月21日,获批教育部“计算机课程虚拟教研室”。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4月28日,全国总工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西南石油大学作为教育系统优秀集体的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2月,西南石油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入选成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2023年3月,西南石油大学参与的“新技术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该成果以“A membrane-based seawater electrolyser for hydrogen generation”为题于发表在《Nature》期刊上。5月,《Nature》封面文章报道西南石油大学参与的晶硅光伏领域研究进展,刊发题为《基于可折叠晶体硅片的柔性太阳能电池》,该文章首次提供了一种制造大规模、可折叠硅晶圆和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制造策略,这是晶硅光伏领域第一篇Nature正刊文章,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了这项研究成果。

2025年3月25日上午,西南石油大学与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共建签约仪式在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举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7月,学校共有15个学院、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74个(其中2023年本科招生专业7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自主设置能源类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32个。 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涵盖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15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行列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20年再次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753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8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21人。有500余人次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德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能源大奖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天府万人杰出科学家4人、省杰出创新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4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9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团队1个,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1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2人,“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师1人,“天府青城计划”教育领军人才1人,“天府青城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天府青城计划”科技菁英9人,“天府青城计划”社科菁英2人,“天府青城计划”青年科技人才4人,四川省天府学者特聘专家4人,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优秀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21人。有100余人次重要荣称号获得者。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最美教师”1人,省“四有”好老师1人,省教书育人名师4人,省优秀教师9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师德楷模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5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7月,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6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0门,省级一流课程118门。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7月,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33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2项(含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优秀奖1项)。学校在全国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榜单中的排名从2019年第106位提升至2023年第74位,在已发布的4期“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榜单中,均位列全国前十,是进入前十的唯一省属高校。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主编出版各类教材330余部,其中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获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入选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1部,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4部,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优秀教材奖37部。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位列全国第10名,是进入前10的唯一省属高校。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7月,西南石油大学与美、加、俄、德、英等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2014年以来,我校大力推进石油专业方向及其它通用学科的学术交流,积极拓展海外合作渠道,与多所海外高校、机构建立校际交流项目10余项。同时,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平台与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开展学生联合培养。

学术研究

研究平台

截至2024年7月,现有国家级、部省级各类科技创新基地(平台)70个。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含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14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中心、实验室等)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5个;国土资源部等其他部级平台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含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产学研创新联盟、科普基地、“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等)38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普)研究基地(实验室)4个;与中国石油集团创建全国首个“央企-高校”创新联合体,构建新型产学研用科技创新模式。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7月,“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科技部、四川省、成都市等各级各类自然科学纵向项目4561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四川省规划、科技厅软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237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10947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723项;发表论文31991篇,出版著作745部;授权专利10676件,省属高校第1位,其中发明专利5209件,实用新型(含外观设计)专利5467件;获中国专利奖4项,并列全国双一流大学第38位,四川省第2位。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止2024年6月,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报刊文献231万册,订购电子资源数据库58个。馆藏建设保障了文献的连续性和学科覆盖面,满足了重点学科和核心研究的需求,突出了石油石化、能源以及相关学科领域,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文献为特色,理、工、管、经、文、法、教等不同学科协调发展的文献资源架构,建成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服务支撑的“三级互补”文献保障体系,校区图书馆之间实现了纸本文献的通借通还和电子资源的共享。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