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四川旅游学院

  • 区域:四川成都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红岭路459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2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四川旅游学院(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是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单位、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单位、“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入选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四川2011计划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85年5月的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原为商业部部属院校;1998年,因高校体制改革,划转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筹建四川旅游学院;2013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四川旅游学院。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主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红岭路459号,占地面积67.2万平方米(合1008亩);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31个本科专业;图书馆藏书117万余册,电子图书70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多人,有教职工近1000人。

历史沿革

追根溯源

  •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1985年5月,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创建,原为商业部(今商务部)部属院校,位于北巷子,校区仅有的10亩,开设1个烹饪工艺专业。

1992年7月,学校从北巷子迁址到清江东路。

1994年6月,学校与法国杜盖酒店管理学院结为姊妹学校,每年互派师生学习交流。

1995年,学校新增教学系有面点系、酒店管理系,专业有饭店管理、餐饮管理、面点工艺、食品工艺等4个专业。

1998年,因高校体制改革,划转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 

2001年3月,学校制订了《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十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学校办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烹饪旅游类四年制普通高等学校。

200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现实需要,决定在全国率先建立一所独立设置的旅游本科高校。

2003年,为了加快龙泉新校区的建设,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四川旅游学院校区(四川烹专龙泉新校区)建设列入全省重点项目。同年,学校取得了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格。

200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创建四川旅游学院列为政府工作任务,并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学校首次招收留学生;10月,四川旅游学院的申报工作通过四川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组的初评

  • 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办的"农业干部培训班"。

随着管理体制的变迁,先后更名为"四川省农业厅实验所干部班"、"四川省农林厅干训班"、"四川省农业厅干训班"和"四川省农业干部学校"。

1984年12月8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四川省农业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1997年,在四川省教育厅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中,学院被评为良好学校。 

合并发展


2012年3月29日,经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与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筹建四川旅游学院的通知》,明确“同意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与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筹建四川旅游学院,同时撤销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建制。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建立四川旅游学院的函》,正式批准建立四川旅游学院。 

2014年,四川旅游学院入选四川2011计划。 

2016年,学院入选为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之一。同年10月28日,发起成立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 [8]

2017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批准四川旅游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0年7月13日,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名单。 

2024年9月,四川旅游学院启动“山地旅游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 

2025年3月13日,四川旅游学院烹饪职业教育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31个本科专业,同时开办有中西烹饪、高尔夫等特色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管理学、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近10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4.5%,博士占比25%。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国家级人才7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天府峨眉计划专家、天府青城计划专家,天府工匠、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教指委委员,四川省乡村旅游培训、规划策划专家、文化和旅游专家、旅游青年专家,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四川工匠、三八红旗手、教学名师省级专家人才100余人;中国食品安全专家、非遗专家、烹饪大师、烘焙大师、天府名厨、成都川菜烹饪青年名厨、驿都工匠等行业知名专家人才40余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立项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特色、优势、应用型示范、综合改革试点”等专业13项;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育部宏志助航课程3门,教育部能者为师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应用型示范、精品在线开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思政示范”等课程共69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各类特色实验实训室180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214个。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省级新工科项目1项,省级新文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项;获7项省政府教学成果奖

合作交流

  • 校企合作

截至2024年3月,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等厅局以及雅安、资阳等20余个地市州人民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省旅投、省商投等近100个企业及相关协会、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大量协同育人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先后为地方(行业)制定标准14个,为省市政府制定旅游、川菜、户外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咨询建议20余项。构建了全方位多元化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 国际合作

学校与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格鲁吉亚等国家(地区)的30多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长期与新加坡、阿联酋、卡塔尔、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合作,开展海外实习就业项目。学校是“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的发起单位和理事单位,参与东盟旅游教育合作;加入欧盟伊拉斯谟+高等教育能力提升项目可持续旅游人才,成为国内仅有的4所项目院校之一。学校建有国际教育学院,与法国EPF工程师学院合作,举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开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校与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建立全球第二家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国家化、专业化的高端酒店管理人才。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地厅级科研平台,在川菜、旅游研究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有全国最大的餐饮人才实训基地“烹饪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优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中餐繁荣基地2个省级教学实训平台。有烹饪科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校川菜工业化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川藏智慧旅游工程研究中心、中华饮食文化学院、欧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创新创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等省级研究机构;有美食与旅游文化普及基地、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基地等省、市社科研究平台;有山地旅游研究院、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川菜特色调味品研究院、利和味道四川旅游学院联合川调研究院、火锅产业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马铃薯深加工研究所、龙泉山民宿研究院等校企共建的研究机构;有食品加工与检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部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乡村休闲旅游研究设计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红色文化教育学院等科研教学机构。

科研成果

2003年-2014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7项,科研成果奖120余项。

2017年学校科研向外争取并立项101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5项,地厅级82项,横向4项。年内到账各项科研经费631.3万元,其中省部级科研经费费97.9万元,地厅级项目经费486.6万元,横向合作项目46.8万元。教师发表论文347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期刊收录3篇,CSSCI来源6篇,CSSCI扩展5篇,中文核心84篇,EI会议收录1篇,ISTP会议收录3篇。获得实用外观新型专利1项。获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2项,获专著类三等奖1项,获论文类三等奖1项;获四川省教育厅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7万册,电子图书71万册。图书馆先后购买了涵盖我校所有学科专业的综合数据库、专题数据库、考试资源、论文检测等各类数据库资源20余个;建成移动图书馆,全方位保障师生在校外有效获取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还自建“烹饪特色数据库”“川菜产业特色资源服务平台”“旅游学术及行业信息特色服务平台”等;建成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图书馆局域网、计算机检索系统、电子防盗监测、门禁系统、RFID自助借还系统及3D导航定位系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