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电子科技大学

  • 区域:四川成都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源大道2006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2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电子科大(UESTC),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管理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和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9月,由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的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的无线电系合并创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划归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划转为教育部主管,同年建立研究生院

截至2024年8月,电子科技大学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及永宁(在建)4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设有40余个教学科研单位、研究机构,65个本科专业;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有教职工3800余人,在读本、硕、博学生42000余人;有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历史沿革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9月,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合并创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两个月后,又增设了电真空系、无线电零件及绝缘材料系,计算机装置制造系开始筹建。该校的半导体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属国内首批建立。学校先后归属二机部、一机部、三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负责管理。

1958年学院设夜校部,创办夜大学。学院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划归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66年,该校已开设6个系,下设12个专业。1970年,学院划归四机部和解放军总参通信兵部共同管理;1971年招收工农兵学员。1977年学院恢复高考招生;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至80年代末,已发展到13个系,包括30个专业。

电子科技大学

1988年,成都电讯更名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为以电子科技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同年建立成人教育学院;1992年,成立电子工程学院、信息材料工程学院;1993年,学校成立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1994年,成立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立体育系;1998年,冶金工业部所属的成都冶金干部管理学院并入电子科技大学。

2000年,电子科技大学由信息产业部主管划归教育部主管,建立研究生院;200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物理电子学院、光电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体育部;2002年,成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03年,成立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2004年,成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2006年,成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2007年,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占地3000余亩的清水河校区投入使用;2008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2009年,成立英才实验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2010年,成立无锡研究院;2011年,成立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2012年,成立资源与环境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成都研究院;2013年,成立格拉斯哥学院、医学院;2014年1月,四川省编办正式下文,四川省人民医院成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正式开始了医学院的建设;同年,学校成立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成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学院。同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认定为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

2018年1月,由原电子工程学院、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原物理电子学院所属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方向合并组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月,电子科技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11月,入选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同年,成立宜宾研究院。

2019年2月,电子科技大学成立国内首个AI卫星科研机构;2019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是市校合作的重要内容,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并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同年,教育部和四川省共同签约推进电子科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2020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9月,教育部发文公布了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遴选结果,该校申报的“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成为首批12个国家级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之一;10月,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

2021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成为宜宾高校联盟理事会成员单位;4月,牵头成立“西部高校青年宣讲联盟”2022年,学校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产业创新园正式揭牌。 2022年9月,电子科大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11月,2023年“英才计划”正式启动,电子科技大学入选。

2023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与四川省教育厅、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四川省无人机学院在电子科技大学正式成立;6月10日,与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机构,共同发起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思政联盟;9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入选“101计划”;9月22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正式成立。

2024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沙河园)开源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1月27日,电子科技大学新疆研究院揭牌筹建;3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 6月5日,电子科技大学-扬州未来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10月,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建设的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12月5日,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科技体育研究院揭牌。12月25日,电子科大举行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校级研讨会。

2025年3月9日晚,电子科技大学发布消息,2025年将继续扩大招生规模100人。3月13日,电子科技大学-常州能芯电子科技联合实验室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常州科教城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8月,电子科技大学设有26个院(部),6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电子科技大学4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光学工程为A-。进入B+(全国前10%-20%)的学科有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科。此外,该校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前100名;学校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近三年均进入US News全球学科排行榜百强。 

截至2024年8月,电子科技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8月,电子科技大学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师2600余人,教授7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60余人。 其中,有两院院士11人、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1人、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4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 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78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9门。 截至2024年8月,该校有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20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

  • 教学成果

2014年9月,电子科技大学4个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独立完成单位有5个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2023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单位排名第二),同时以独立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以独立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8月,电子科技大学已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建立了海外高端学术培育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系列等世界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境内学习环节和境外学习环节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40%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长短期留学目的地覆盖近50个国家和地区。有1000余名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在校学习。建立了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若干个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积极实施“一流伙伴计划”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格拉斯哥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建立了本硕博层次的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8月,电子科技大学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其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省部级科研机构70余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8月,电子科技大学获科技成果国家级奖励20项、部省级奖励20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由清水河校区主馆和沙河校区分馆组成。截至2022年,该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7万余平方米,座位总数7000余个,各类研修间114间。 截至2022年底,该馆拥有数字资源系统128个平台,电子图书700余万册,电子期刊186万余册,在线学位论文1000余万册,并自建特色数据库,如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导航系统等。引进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超星LSP)和资源发现系统(Primo),采用RFID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泛在式全方位服务。 截至2023年10月,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纸质图书馆藏量263.02万册,生均图书40.69册。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