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成都师范学院

  • 区域:四川成都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海科路东段99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2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成都师范学院(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和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单位、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四川省综合改革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四川省公费师范生和地方优师专项师范生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四川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创建于1955年,前身是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年)、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年)、四川教育学院(1984年)等发展阶段;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 2023年,获高校优秀组织奖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普通本科专业40个;有在校生1.7万余人,教职工1040人。

历史沿革

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

1955年5月,创建四川省中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

1955年9月,成立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校址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 

1965年1月,学校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首次更名。“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升格改名为“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 

1966年5月,“文革”开始,学校正常教学被中断。学校曾一度被撤销停办,校舍被部队占用,干部教师或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或调至其他单位,一段时间只有十余名职工留守。 

四川教育学院

1978年9月,经四川省批准,“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院”。

二十世纪80年代初,学校校舍及用地被部队占用问题,得到民主爱国人士裴昌会将军亲切关怀;裴将军亲自致信时任中央领导,反映学校用地在“文革”中被占用问题;胡耀邦同志批转军队领导过问;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学院校舍用地被占用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张爱萍将军还为学校题写校名。 

1981年,学院借力国家文件的强大行政力量,确立了学校省级教育学院的法定办学地位。 

1983年,学校开办成人高师本科学历教育。首次面向全省在职中学教师开展大学本科学历教育,招收了中文、数学、英语等5个专业首批共200名学员,开创“以大专毕业水平进修本科”的“专升本”培训新模式。 

1984年1月,四川省教育学院更名为四川教育学院

2003年4月,四川省教育部门原则同意学校新校区的办学发展规划;同年7月,学校与成都市温江区签订了1000亩“征地协议书”,确定新校区选址温江“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

2004年,学校新校区建设列为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 

2005年10月31日,温江新校区首期工程全面动工。

2006年国庆节前夕,学院所有学生入住温江新校区。 

成都师范学院

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教育学院改建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 

2012年6月16日,成都师范学院正式揭牌。 

2016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2年1月5日,成都师范学院校园警务站正式揭牌成立。 

2022年,学院智能软件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四川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2023年9月27日,成都市基础教育研究会在成都师范学院正式成立。 

2025年4月7日消息,成都师范学院与成都理工大学、梓潼县人民政府、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四川两弹城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普通本科专业40个。

学科建设

2016年9月,经四川省社科联同意,成都师范学院与四川省社科联共同开展“学科共建项目”,重点支持该校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四个重点学科的建设,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为1.5万元。 

2016年5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同意增列成都师范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同意该校美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6个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 队伍建设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1040人,其中,专任教师907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天府万人计划”文化领军人才1人,“天府青城计划”社科菁英1人,“天府峨眉计划”青年科技人才1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3人,四川省督学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7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校“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共11人。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获得者、教学科研团队带头人等500余人次。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卓越师范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项目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建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3门、省级思政课示范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7门;有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等省部级教改项目221项,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获首批省级教师培训基地2个。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近三届获省政府教学成果奖3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2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2021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25项。近五年,学生累计获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奖励6000余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获奖总数连续三年居全省前3、新建本科高校之首,“挑战杯”获国家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省级优秀组织奖2次,2023年首捧省赛“优胜杯”。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捷克、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港台等15个国家和地区30余家高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举办中外交流合作项目6个,合作开展智慧汉语教学项目1项;招收来华留学生300余名,赴中国国(境)外交流师生200余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建有省部级研究机构4个,10个市厅级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有四川科创教育成都市科普基地1个。 此外还有两个省级学会挂靠在该校。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月,2012年以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257项;公开发表论文4900余篇,出版著作300余部;获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等100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被政府部门采纳咨询报告40余份。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范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55项、市厅级项目286项,校级项目181项,横向项目28项;公开发表论文1918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27篇,被SCI和SSCI收录39篇、EI收录33篇、CSSCI收录108篇,出版著作(含教材)117部;其中“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7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获得科研成果奖励90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9月,成都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190万册,电子图书约77万册,已基本建成集教育、理、工、文、艺术等学科为主的综合性藏书体系,覆盖学校所有专业。为广大读者提供阅览、外借、学科服务、参考咨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用户培训等多种信息服务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