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Chengdu Textile College)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直属四川省教育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中国西南地区独立建制的纺织类高等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院校、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是四川省轻纺食品类技能统考组考院校, 牵头西南纺织服装职教联盟 ,是以工为主,服务纺织服装产业的应用性多学科高校。
学校前身为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历经重庆纺织专科学校、纺织工业部成都纺织工业学校、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时期,1993年更为现名。2010年先后被四川省和国家遴选为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和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省教育厅确立为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邛崃产教园区开工奠基 。2023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输配电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同年,获评四川省2022年节水型高校 。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开办53个专科专业。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犀浦校区和邛崃产教园区,占地1153亩,资产总值11.15亿元,有印刷型文献88万余册,有电子图书49万余册;设有11个二级学院,有教职工900余人。
历史沿革
艰苦创业
时间 | 历史沿革 |
---|---|
1939年4月24日 | 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创办。 |
1949年12月 | 乐山解放,人民政府随即接管中央技专。 |
1950年10月 | 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国立乐山技艺专科学校”,隶属于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校址仍在乐山岷江东岸。 |
1952年10月 | 西南军政委员会发布命令,撤消国立乐山技艺专科学校,校名改称“重庆纺织专科学校”,校址仍暂设乐山。 |
1952年11月 | 西南军政委员会遵照教育部《关于统一中等技术学校名称的规定》,学校更名为“四川纺织工业学校”(四川纺校),并交由西南纺织管理局领导,重庆纺织专科学校停建。 |
曲折前进
时间 | 历史沿革 |
---|---|
1953年起 | 四川纺校隶属纺织工业部,由西南纺织管理局代管。 |
1954年初 | 中纺部决定将四川纺校迁往成都。 |
1955年7月 | 根据中纺部指示,学校更名为“纺织工业部成都纺织工业学校”。 |
1956年11月 | 中纺部决定将成都纺校和成都丝绸学校合并,校名仍沿用成都纺织工业学校,校址迁至丝绸学校磨子桥新建校址。 |
1958年12月 | 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成都纺专)。 |
1960年 | 中专停课,学生规模压缩到400人。 |
1961年6月 | 更名为“成都纺织工业学校”,同年9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撤销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中专部停课。 |
1963年夏 | 学校开始组织中专学生复课。 |
1966年5月起 | 学校因文化大革命停止办学。 |
1972年 | 学校恢复招生。 |
改革开放
时间 | 历史沿革 |
---|---|
1982年 | 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周晦若、熊季光、韩惠卿等同志提出了409号提案,建议:“将成都纺织工业学校恢复为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
1984年12月 |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成立,仍保留成都纺校。 |
1993年 | 根据国家教委有关要求,学校更名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1993年 | 在国家教委组织的“四省十二校金工实习评估”中学校名列第二。 |
2004年5月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都工业学院的工作已纳入省教育厅的工作计划;7月底,两校合并“升本”的请示与论证报告已递交至省政府。 |
2010年 | 学校先后被四川省和国家遴选为“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和“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
2013年11月 | 学校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高专院校验收,结论等级为“优秀”。 |
2014年 | 学校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2016年 | 学校被文化部、教育部批准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蜀绣)首批参与院校;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智慧服装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院校。 |
2017年5月25日 | 学校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
2017年8月 | 学院入选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
2017年11月20日 | 学院入选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 |
2019年7月 | 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
2019年10月 | 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第三类)。 |
2019年10月 | 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 11月,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蜀绣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
2019年12月 | 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
2020年7月2日 | 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
2020年8月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邛崃产教园区开工奠基 |
2023年12月12日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输配电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开办53个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专兼结合的教职工900余人,高级职称261人,其中校内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称5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副高职称148名,讲师、工程师、实验师等中级职称240名;有博士41人。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务院津贴获得者3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3人,四川省劳动模范1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6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省教学名师4名、省师德标兵2名、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天府名师2人、天府科技菁英1人,国际会议组委委员、国际园区技术顾问及国际期刊编委7人,还特聘8名教授、26名国内专家为客座教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技能本科专业5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主持和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3个;有教师主持和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国家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19个;牵头和参与制定国家级教学标准19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个;立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5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教师获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各类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6项、省级奖21项;立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5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新加坡、韩国、老挝、印尼、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40余所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实施教师培训、学生交换、学历提升、联合科研等交流与合作;与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大学纺织与服装科技院合作,为其培养博士生2名;与印尼UGM大学开展教师联合教学科研项目,开展中印英语教学体系比较研究;学校招收来自老挝、巴基斯坦、俄罗斯、加纳、孟加拉、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留学生160余名。举办四川省国际交流品牌活动“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吸引27个国家500多名境外师生参与;联合西班牙加泰罗利亚大区教育局等30余个国家单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等40余所境外院校,牵头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艺术教育联盟,举办国外传统文化论坛、专家论坛等国际论坛24场,召开国际会议5场,与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合作伙伴,与日本饭店协会、老挝磨丁经济特区、柬埔寨万盛印染洗水环保工业园等合作建立4个海外实训基地,服务“走出去”企业10家。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建立市厅级以上科技平台3个,校内科技平台30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联合省化学纤维协会共建纤维与面料研究实验室及中试基地、屏山纺织协同创新中心,研发纺织新TF251聚烯烃用无卤环保阻燃剂等产品18种,获得专利518项。完成技术服务150多项,技术服务到账经费逾4000万元。
根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来,该校教师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获教育部高专英语教学优秀集体三等奖1项,2门教材获纺织服装教育“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1门教材获四川省精品教材,1门教材获科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21项研究发明获国家专利。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9月,图书馆印刷型文献共93万余册,现刊178种,电子图书48万余册,各类数据库10余个,空间总量达到28T以上,满足全校师生日常学习和科研需求。
截至2020年12月,图书馆印刷型文献共91万余册,现刊178种,电子图书48万余册,各类数据库10余个,空间总量达到28T以上。截至2023年08月,图书馆订购了CNKI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超星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移动图书馆、“软件通”计算机技能视频学习系统、京东读书专业版、EBSCO纺织科技全文数据库等中外文数字资源;收藏了大量关于计算机、外语、音乐、历史、军事与国防知识、中外经典名片等方面的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