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成都东软学院

  • 区域:四川成都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3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成都东软学院(Chengdu Neusoft University),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 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单位。

2003年,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成立,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成都东软学院;2015年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

截止2024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52.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85万平方米,共有在校生20000余人;设有13个教学机构,设置31个本科专业; 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7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32人,有在校生2万余人。

历史沿革

2002年8月12日, 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奠基典礼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脚下隆重举行,四川省副省长邹广严以及当地有关政府领导出席了奠基典礼。这是东软集团与东北大学继大连、南海之后,在我国西部地区投资规模最大的IT专业学院。

200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开展高职专科教育,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

2004年3月18日,成都东软学院取得接受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生资格。 

2005年4月,学院获“国家火炬计划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 9月,学院获“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 

2010年6月,学院成为中国软件名城(成都)人才培养基地。 

201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成都东软学院,成为四川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 


2012年12月,学校成立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3年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7月8日,学校注册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中国网站。

2015年4月,经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并批准,学校在川招生的软件工程专业从2015年起调整到本科第一批录取。 5月,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 

2016年,学校成为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单位。

2017年7月,学院的“成都东软学院SOVO众创空间”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确定省级众创空间

2019年11月,在成都东软信息学院等3所东软高校开设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专业基础上,百度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双方合作设立的“东软百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

2020年4月,学校“SOVO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是四川省第一所经科学技术部审批获得该称号的民办高校 

2020年6月11日,学校成立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是学校第一所二级学院 ,也是四川省首家退役军人教育学院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1年1月,学校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22年,获批“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软件新工科基地”。 

2024年5月,成都东软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止2024年5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设置31个本科专业,含工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5大学科门类,专业涉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智能医学工程等。

师资力量

据《成都东软学院2019-202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55人,外聘教师17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21人,占比39.82%,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415人,占专人教师的74.77%。

据2018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有10余名外籍专家和教师参与学校英语、日语和专业课的教学;学校从东软集团思科SAP等IT企业聘请30多名教师到学院授课,同时定期选派在校教师到东软集团的相关企业参与开发。

2009年,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010年,王春秀教师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名师”。

2012年,刘明理教师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

2014年,张兵、杨瑞良2名教师被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四川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

2015年,钱永胜教师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学科建设

据2018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建设项目24项,其中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课程48门,其中包括应用型示范课程9门,一流课程2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 

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先后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示范高校、成都市已建创新创业载体(苗圃)、 成都创新地标等,2017年成功备案四川省省级众创空间。

  • 教学成果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累计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近三年累计1400余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4.5%。

合作交流

  • 校企合作

截止2024年5月,学校依托300余家校企合作单位、学校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多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了与举办者及其合作伙伴、其他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深化治理层、设计层、任务层的校企合作对接,形成了“八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将产业需求内化成专业目标和人才培养能力指标,实现产教协同育人的深度融合,面向产业所需基本技能和专业实践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 

  • 国际合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紧紧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始终致力于为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多样性的学历、非学历留学以及海外交流、实训和工作机会。学校与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等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包括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徳大学、爱尔兰莱特肯尼理工学院、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等60多所名校和多个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面向在校学生开展与国外知名高校间的交换学习活动,并为毕业生提供可靠的留学平台与海外就业咨询服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成立了旅游产业与技术研究所、普适计算研究所、网络空间安全研究所 、新媒体传播与应用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移动互联网实验室等8个校级研究所和实验室。

科研成果

据2018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年来,学校承担教育部及省市级纵向科研项目71项,签订技术开发、咨询、成果转化等横向产学研合作项目19项;共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授权专利7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6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篇,SCI检索论文6篇,EI检索论文9篇,ISTP检索论文5篇,其他国际会议论文26篇。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止2024年5月,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05万余册,藏书体系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动漫、艺术、外语、医学医疗等为重点并覆盖经济学、心理学等其它学科门类,实行藏、借、阅、查、咨、习一体化的全网络、全开架服务模式。图书馆还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电子图书158万余册(含电子期刊)。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