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简称“西工程大”(XPU),坐落于古城西安的兴庆湖畔、骊山脚下。学校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为中央与陕西省共建的省属高等学校,陕西省“双一流”培育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
学校办学溯源于1912年创办的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历经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西北工学院纺织工程系等发展阶段,1978年独立建校为西北纺织工学院。1998年,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高等学校。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授权单位,亦是第二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9月,西安工程大学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约82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招生专业51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有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0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西安工程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的机织科。这一阶段是学校历史的起点,随后学校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在1922年4月,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的机织科更名为北京工业大学机织科,此时校址为北京。到了1927年9月,学校更名为京师大学工科机织科,并在1928年11月成为北平大学第一工学院机织科。1929年8月,学校又转变为北平大学学院机制工程系。随着1937年9月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师范大学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北平大学学院机制工程系也随之迁移至西安,并转变为西安临时大学机织工程系。1938年4月,学校进一步发展成为西北联合大学的机织工程系,此时校址迁至城固。同年9月,西北联合大学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并,成立了西北工学院,学校成为西北工学院纺织工程系。
1952年3月,山西大学纺织系并入西北工学院纺织系,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学科实力。1957年8月,学校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纺织工程系,并在同年迁至西安。1960年8月,陕西工业大学成立,学校成为其纺织工程系的一部分。在1972年1月,学校成为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工程系。到了1978年12月,在纺织工程系基础上成立了西北纺织工学院,这一时期学校隶属纺织工业部。1998年,学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1年2月,学校更名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标志着学校在学科建设和教育质量上的一次提升。最终,在2006年2月,学校定名为西安工程大学。
-蓬勃发展-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0月,西安工程大学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西安工程大学柯桥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暨“西安工程大学(柯桥)研究生学院”。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授予单位。2023年1月,依托西安工程大学建设的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陕西省大学科技园”
2024年6月26日,西安工程大学时尚创意研究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西安工程大学设有15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招生专业51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9月,西安工程大学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学科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优势更加彰显,设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工商管理等4个学科稳步前进;“工程科学”和“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入选陕西省第二轮“双一流”培育高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列为建设学科;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2个学科上榜,设计学进入全国排名前30%。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优势学科3个,省部级特色学科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西安工程大学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5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0余人;获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师德先进集体、师德建设示范团队10余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5人。入选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省级人才计划入选专家、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十佳辅导员”等100余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9月,西安工程大学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全面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现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4门;入选“十四五”部委级规划教材100余部,省部级优秀教材40部;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9月,西安工程大学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合作举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培养,举(承)办“中国-伊朗不确定性理论国际会议”“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数字传播论坛”等国际会议30余场,对外合作的规模质量不断提高。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9月,西安工程大学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省级现代化产业学院1个、创新创业基地1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9月,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艺术基金项目14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6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在册读者23196人,馆藏资源累计量达367.4万余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128.9万余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始终围绕纺织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等重点特色学科,同时兼顾理、工、管、文、法多门类学科,已形成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相补充,集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多类型文献为一体的综合性馆藏资源体系。
电子资源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有电子文献238.5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4万种,购买全文库、索引库、多媒体资源库、发现系统、事实案例库等各类数据库23个。
学术期刊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是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姚穆教授任主编。该刊创刊于1986年,主要刊登纺织与材料科学、服装与艺术设计、环境工程、化学化工、机电工程、计算机技术、经济与管理及基础科学等方面具有创见性及实用性的研究论文、科研报告与文献综述等。截至2012年9月1日,已出版发行116期,刊发论文3300余篇。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是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西安工程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西安工程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高勇教授任主编。该刊创刊于1987年,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及力学等基础学科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有创见性或实用性的学术论文。截至2012年7月20日已出版发行96期,刊发论文27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