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终南山北麓、历史文化名镇太乙宫,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省属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由学校创始人丁祖诒先生于1987年建立,2005年升格为本科高校。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是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教育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点院校,先后荣获“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据202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31.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476.71万元;截至2023年9月,有中外文纸质图书242.86万册、电子图书271.90万册;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39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21242人,教师1268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87年,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成立。
-蓬勃发展-
2000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西安翻译职业学院,实施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
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西安翻译学院。
2009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4年,接受陕西省委、省政府巡视诊断,同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院校。
2016年,获批陕西省“管办评”试点院校。
2018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定为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
201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2年7月21日,西安翻译学院体育学院成立。
2022年12月1日,西安翻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12月7日,西安翻译学院主办的中外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2023年4月21日,西安翻译学院举行陕西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揭牌仪式。5月,西安翻译学院举行新媒体与表演艺术实践教学中心揭牌暨签约仪式。8月31日上午,西安翻译学院网络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3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经、管、工、教、艺、医7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师1268人,专任教师中硕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9.3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0.09%。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终南学者等人才项目和荣誉称号的专家学者52人。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特色专业9个;近三年,学校获批国家一流课程3门、陕西省一流课程19门、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省级特色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
-合作交流-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加拿大、英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9个国家的61所高校及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本硕连读、硕士直通车、免费交换生及境外游学等各类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成立科研机构11个,其中省级科研机构3个;获批建设省级科普基地2个。
-研究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年,学校先后承接各级各类横向研究项目934项,省级以上项目225项,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21场,发表论文近3000篇,出版学术著作74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20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42.86万册,电子图书271.90万册;馆藏纸质期刊1294种,电子期刊8.8万册;购买中国知网、超星发现等中外数据库21个。馆藏资源涉及中、英、法、德、西、俄、日、阿拉伯语、朝鲜语和世界语等诸多语种,形成了以外语类文献为特色,其它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多语种、多载体的馆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