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武警工程大学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AP [1]坐落在古城西安秦阿房宫遗址上,原名武警技术学院,1983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1998年9月更名为武警工程学院,2011年7月改建为武警工程大学。是武警部队最早组建、最早开办本科和硕士教育、最早被确定为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军事院校,是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唯一全军现代化教学工程试点,唯一指挥与技术并重、工程与管理结合、教学与科研一体的武警综合大学,主要担负武警部队指挥类、工程技术类干部的学历教育和任职培训任务。

截至2015年3月,学校设有8个教学系旅(队),开办11个“合训”专业、3个“直通车”专业,拥有200余名教授、副教授。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师部机关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技术学院。


-蓬勃发展-

985年,武警部队学院消防专业并入武警技术学院。

1990年,武警部队学院内卫系、政治系并入武警技术学院;武警技术学院消防管理系、消防工程系分出,并入武警部队学院。

1998年9月,更名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学院;11月12日揭牌。

2003年2月,学院被总参谋部确定为全军现代化教学工程试点单位。

2006年,学校党委确定了以“忠诚卓越”为主要内容的“铸盾精神”、校训、校风、校歌。

2007年3月,被中央军委批准为“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2011年7月,改建为武警工程大学。

2011年8月8日,武警西安指挥学院并入;9月1日上午举行更名揭牌仪式。

2017年6月,原武警工程大学、原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调整组建新的武警工程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5年3月,学校设有理学院、军事基础教育学院、装备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电子技术系、干部培训大队、研究生管理大队和学员旅。截至2017年6月,共有18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3月,学校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先后创建了武警信息工程、武警装备技术、武警后勤管理三个专业特色学科群。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200余名教授、副教授,300余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教员,79名研究生导师,3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0人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36人被评为全国、全军和武警部队优秀教师,35人获全军杰出人才奖和育才奖,其中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者1人,全军优秀教师7人,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人,全军专业技术人才奖3人,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15人、银奖38人。

-教学建设-

学校主要承担武警部队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合训”,通信、机要专业技术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现职干部培(轮)训和军事装备学、军队指挥学等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任务。截至2015年3月,学校拥有电化教研室、外语语音室、计算机网络中心、指挥自动化培训中心和20多个基础教学实验室,以及占地500亩的野外综合演练训练基地。此外,《计算机密码学》和《非致命武器与警用器材》被评为全军优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

-合作交流-

截至2015年3月,学校与30多所军地知名高校、20余个总队(师)、256个支队(团)、20余个地方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有美国、英国、伊朗、意大利、阿根廷、智利等外国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参观访问。与国家西北工业大学、兵器雷达集团、某特种车辆厂建立科研合作机制。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3月,武警工程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研究成果-

截至2015年3月,学校先后出版各种专著、译著40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0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100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100多项获军队、省级科技进步奖或国家专利;其中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全军军事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国防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此外学校自行研制生产的防暴弹、防暴自卫喷射器、防暴驱散车、小型战术无人机等5大类27种非致命武器和警用器材已装备部队。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数字化图书馆藏书100多万册。

  • 学术期刊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是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5年7月。双月刊,大16开本,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年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学报二等奖”,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2006年陕西省期刊评比中荣获“期刊质量奖”,编辑部被全国理工农医类院校社科学报评为“优秀编辑部”。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