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陕科大(SUST),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管 ,是陕西省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建大学,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和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陕西科技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北京轻工业学院;1970年,西迁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81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2002年,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3年9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学校主体迁至西安;2012年,陕西省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签订协议共建陕西科技大学。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西安未央校区、太华路校区和咸阳校区,总面积2055亩,建筑面积129.6万平米,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设有16个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7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24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陕西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在中央手工业干部学校旧址上进行改扩建的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64年8月,河北轻工业学院造纸专业并入学校。1970年,北京轻工业学院迁往陕西咸阳,与筹建中的咸阳轻工业学院合并,更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2年,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并入西北轻工业学院。
“文革”期间,学校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的办学逐渐步入正轨。1978年,西北轻工业学院成为国务院认定的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同年,纺织系从学校分出至西北纺织学院。1979年,轻工业部与陕西省委商定,学校不再迁回北京。1981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1998年,学校从轻工业部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蓬勃发展-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西北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3年9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学校主体东迁西安。2011年,学校入选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同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陕西省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签订协议共建陕西科技大学。同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4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8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2020年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2021年6月,加入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2022年11月25日,陕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医药学院揭牌成立。2023年12月7日,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加挂第二院名亚欧贸易与数字经济学院。
2024年1月,陕西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揭牌。4月9日,陕西科技大学碳中和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7月,陕西科技大学新型蛋白肽调味料研究中心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陕西科技大学设有16个学院(部),开设7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医学、艺术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陕西科技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8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领域1个,A类学科1个,B类学科5个,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6个;5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材料科学位列1.80‰,化学位列2.29‰,工程学位列2.90‰,农业科学位列4.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1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陕西科技大学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拥有“杰青”“优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省级各类人才百余人;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9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陕西科技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9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13个(其中本科生8个、研究生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优秀教材24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7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4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学院2个。
-合作交流-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陕西科技大学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陕西科技大学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116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重大重点项目等;获得科技成果奖励366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7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出版著作147部,SCI二区以上收录论文3901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875件,国外专利103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2.94万平方米,提供阅览座位3126个;馆藏纸质图书230万册、电子图书620万册(种),订购中外文纸质期刊686种,电子期刊83万余种,在线运行中外文镜像和网络数据库42个。 [21]
学术期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创刊于1982年,由陕西科技大学主办,该刊主要刊载轻工行业各学科有独创性的科学研究论文,共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生命科学与工程等栏目,具有鲜明的轻工业特色和交叉学科特色。学报曾被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选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固定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固定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