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交通学校。200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高等教育系列,隶属于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陕西省唯一一所培养公路交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文景、自强、通远、太白四个校区,总建筑面积47.3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7.7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90万余册、电子图书18万余册;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全日制高职专业46个、成人教育专业33个;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生2990人。
历史沿革
1952年9月,公路工程班、会计班、统计班、干部轮训班相继开办。
1956年10月,陕西省交通学校成立。
1961年,国民经济因自然灾害进入”困难时期“,学校暂停办。
1964年,复校更名为”陕西交通技工学校“。
1965年, 更名为”陕西交通技术学校“。
1966年,复名”陕西交通学校“至1970年文革期间停办。
199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部级省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2000年9月,学校迁入新址。
200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高等教育系列,更名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25年1月9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液智能装备技术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全日制高职专业46个、成人教育专业33个。
-学科建设-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教授63人(三级及以上教授5人)、副教授213人,博士39人、硕士423人,重点专业“双师”比例100%。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入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团队1个,入选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计划1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6个,省部级教学名师13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教育部示范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陕西省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陕西省“一流专业”8个,获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个,1+X证书试点专业26个;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32门。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月,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已培养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留学生,是中德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示范学校和示范中心,教育部“TUV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建设单位、中韩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合作院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日本、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及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学校和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并与韩国国立群山大学共同建立教师工作站、共享专业教学站。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08年底,学院有陕西路桥勘察设计研究所1个校级研究机构。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月,近五年,学校教职工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69项,其中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96项,主持和参与厅局级课题83项、横向课题31项,校级课题59项。主持和参与各类教研教改项目271项,其中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26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76项,课程思政专项课题76项,各类学会课题93项。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月,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90万余册、电子图书18万余册。
学术期刊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陕西省交通厅主管,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发行的内部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A4开本,64页码,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