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1930年在北平(今北京)成立的京剧演员学校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是一所京剧演员学校,简称戏曲学校。1930年6月在北平(今北京)筹办,8月成立,9月开学,隶属于中华戏曲音乐院(程砚秋任北平分院院长)后改名为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

焦菊隐金仲荪先后任校长,教师有王瑶卿曹心泉高庆奎郭际湘(水仙花)等。1930年成立于北平崇文门外木厂胡同52号(今为北京市药材公司,是崇文区文物重点保护的四合院),校长焦菊隐。

学校历史

1930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的总导演焦菊隐李石曾的委托,创建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在他出任校长的四年时间里,培养了“德、和、金、玉”四科京剧演员,像王金璐高玉倩李玉茹等人均“焦氏”门下。 [1]

1934年金仲荪接任佼长,校址迁至沙滩椅子胡同(现北京东城区东四街道,早已拆除),1941年解散。

该戏校不同于其它旧科班,男女生合校是首创,而且不立卖身的关书契约。除学京剧专业外,还上文化课,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使学生开阔艺术眼界,还常组织学生观摩话剧,而且排练演出自娱。学制六年。先后办五科,招收学生200余名。学生以德、和、金、玉、永五字排名,10年间培养了5科学生200余人。学制6年,招收10岁至13岁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男、女生。报考录取者,试读两月。经考察及格,家长向校方订立保证书后,正式入学。

学校的教学设施,专业方面仍用科班教学的传统方式,通过练功、学戏、排练,授与学生戏曲艺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并登台演出;在教学宗旨和管理体制上,变革了一些科班旧制,开设以文科为主的文化课程,以达到培养有艺术创造能力的“适合时代之戏剧人材”。

学校演出了大量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如《雁门关》、《貂蝉》、《孔雀东南飞》、《天香庆节》、《宏碧缘》、《三妇艳》、《美人鱼》、《小行者力跳十二堑》、《鸳鸯泪》、《凤双飞》等,培养出的学生有傅德威宋德珠李和曾王和霖周和桐王金璐李金鸿沈金波李玉茹侯玉兰白玉薇、高永倩(现名高玉倩)等。对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培养戏曲人才,作出了贡献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