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原名应用技术学院,2009年7月更名为食品工程学院。

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和能源与动力系,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能源与动力工程3个本科专业;1个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能源动力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简介

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为鲁东大学下属二级学院,位于鲁东大学主校区,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及较强的学习发展能力,具有创 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能在食品加工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监督检验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的分析检测、质量安全控制、企业管理、安全评价、生产和经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专任教师44人;其中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44人,占比93.6%。近年来,学院结合地域优势和产业结构特点,注重夯实科学研究基础,组建形成食品质量与控制、果蔬贮运与精深加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因子与功能性食品研发、能量分析与高效利用5个科研团队,科研创新能力与产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科研经费达800余万元。 

学科设置

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能源与动力工程3个本科专业招生,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通过不断优化与工程教育认证接轨的课程体系、实施学业导师制、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与国内知名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基地等方式,有力地支撑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生们在“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得各类奖项40余项,先后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余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持续达到95%以上,研究生考取率连续两年达到50%以上。

办学条件

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和能源与动力系,下设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畜产与活性物质、能源与动力工程4个教学科研中心,生物纳米技术研究院和校内食品加工实训中心,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3795m,仪器设备总值达1485万元。

教学科研

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章立制。一是坚持领导听课制。每学期每位班子成员至少完成两个轮次的随堂听课。二是制定新老教师“一对一”指导制。老教师对新进教师从备课到授课进行全过程指导。三是集体观摩课制。组织教师集体听取其他学院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四是教研室观摩课制。逐步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逐步完成由备课向备教的转变。本年度,获得校三级观摩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实现我院在教学工作中零奖项的突破。

学生教育与培养。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本年度申请校大学生科研立项4项;组织500 多人次到富士康、欣和食品、海杰食品、加宝食品等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制冷专业也与冰轮集团、顿汉布什等制冷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培养知识丰富又能服务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组织学生参加高级制冷工、高级食品检验工等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学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努力提高学生就业水平。初步与山东汇洋集团京鲁渔业有限公司、海杰食品、欣雅食品、LS乐星空调等10多家企业对建立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达成初步意向,积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科研工作。学院专职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40余篇,申请省博士基金立项1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973项目、863项目、山东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山东省教育厅计划项目、鲁东大学校基金项目等多项。学院进一步完善科研支持和奖励制度,建立全方位的科研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加强校企联合,推动成果转化,大力争取地方横向课题支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

在未来发展中,食品工程学院将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实用性特点,立足新起点,面向新目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坚持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方向,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特征与特殊的文化资源筹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为构建胶东半岛制造基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培养更多的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