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职业大学(China Civil Affairs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直属高校,是一所专门培养社会工作、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技能型人才的公办本科院校,是集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于一体的国家级民政高职教育、干部培训和科学研究基地,为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行业试点单位。 [1]
学校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内务部干部学校。1983年11月,民政部批准成立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5月,民政部成立民政部培训中心,与学院合署办公。1997年9月,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并入学院。2007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2010年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中国假肢矫形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整合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并加挂民政部培训中心牌子。 [2]2024年5月,教育部正式发函同意设置民政职业大学,同时撤销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建制。 [1]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大兴和燕郊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58.32亩,总建筑面积25.1万平米,馆藏图书94.79万册;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25个专业,其中5个为职业本科专业 [1];有教职工347人,其中专任教师265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原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1959年,国务院原组成部门内务部成立内务部干部学校。
1983年12月,经民政部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
1995年5月,民政部成立民政部培训中心,与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合署办公。
1997年9月,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并入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 [2]
2000年,依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学院停止招生,主要业务也转为民政干部教育培训和联合办学。 [30]
2007年4月,民政部成立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具体工作由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负责。同年6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 [2]
合并组建
2010年9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将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中国假肢矫形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整合为新的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并加挂民政部培训中心牌子。 [2]
2015年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 [22]、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行业试点单位。 [23]
2016年,学校成为教育部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类专业示范点之一。 [23]
2021年9月,学校获批首批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 [10]
2022年11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7]12月,学校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升格成立
2024年5月,教育部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同时撤销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建制。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25个专业,其中5个为职业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3门,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有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学校7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专业(群)入选省部级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成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有教育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北京市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9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近年来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二、三等奖50余项;获得全国首届优秀教材评选二等奖1项。学校建有国家级“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3种、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评选二等奖。 [1]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牵头申报的《新时代殡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以东、中、西、东北部150家殡葬服务机构为例》课题,获2020年民政部部级课题(专项业务类)立项,课题《北京市农村互助型养老长效机制研究》获2020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立项。学院横向课题立项16项,合同金额共计164.546万元。教师发表论文121篇,其中包括核心期刊5篇。 [28]
2023年,学校获6项民政部2023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奖项。 [5]2024年,学校获立4项2024年度民政部部级课题。 [4]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一、二、三等奖70余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