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首都医科大学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首都医科大学

中国北京市公办高校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首都医科大学宣传片

02:00

首都医科大学两次落选双一流,未来是否会考虑并入高平台院校呢?

03:34

首都医科大学,认可度极高的双非大学

02:07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殿堂,培育未来健康守护者

03:33

“医科大学”排名“较调整”,首医大位列第一,哈医大排第三

04:25

首都医科大学,医药类最牛四非大学,没有之一!

01:12

首都医科大学落选高水平公卫学院建设高校惹争议,此事怎么看?

03:58

高考志愿填报微课堂之全国医科大学系列 -首都医科大学

01:09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走进首都医科大学现场交流活动举行

01:21

大学校园风景如画50:首都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01:05

医科类中的佼佼者——首都医科大学

01:06

高考加油,泰安学霸送祝福|首都医科大学子祝福学弟学妹收获成功

01:11

收藏

1011

146

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首医大,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京港大学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等名单。 

学校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始建于1960年; 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次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右安门校区占地245.18亩,顺义校区占地104.05 亩,和平里校区占地5.26亩,东四十条校区占地3.75亩,以上各校区共计358.24亩, 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开设27个本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按照二级、三级学科统计,有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全日制在校生15732人,成教生1916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师7266人。 

创办时间

1960年9月12日 

主管部门

北京市人民政府 

学校官网

http://www.ccmu.edu.cn

图集

目录

  1. 1历史沿革

  2. 北京第二医学院

  3. 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

  4. 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 北京职工医学院

  6. 并入首都医科大学

  7. 2办学条件

  8. 院系设置

  9. 学科建设

  10. 师资力量

  11. 教学建设

  12. 合作交流

  13. 3学术研究

  14. 科研平台

  15. 科研成果

  16. 学术资源

  17. 4校园文化

  18. 学校标志

  19. 精神文化

  20. 社团文化

  21. 5行政管理

  22. 现任领导

  23. 历任领导

  24. 6校区情况

  25. 右安门校区

  26. 顺义校区

  27. 和平里校区

  28. 花乡校区

  29. 首都国医名师馆

  30. 7校园环境

  31. 第一教学楼

  32. 进业桥

  33. 8校友情况

  34. 9所获荣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首都医科大学 [6]

  • 外文名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5]

  • 简    称

  • 首医、首医大(CMU) [5]

  • 所在地

  • 北京市 [5]

  • 创办时间

  • 1960年9月12日 [4] [8]

  • 办学性质

  • 公办大学 [5]

  • 学校类别

  • 医药类

  • 学校特色

  • 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 [55](1986年)
    省部部共建高校 [91](2015年)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54](2012年)
    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56](2015年)

  • 主管部门

  • 北京市人民政府 [5]

  • 现任领导

  • 呼文亮(党委书记)饶毅 [92](校长)

  • 专职院士数

  •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截至2024年5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截至2024年5月) [21]

  • 高职专业

  • 2个(截至2024年5月) [6]

  • 本科专业

  • 27个(截至2024年5月) [6]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截至2024年5月) [6]
    学术学位授权二、三级学科77个(截至2024年5月) [6]

  • 博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截至2024年5月) [6]
    学术学位授权二、三级学科59个(截至2024年5月) [6]

  • 博士后

  • 科研流动站9个(截至2024年5月) [6]

  • 国家重点学科

  • 8个国家重点学科(截至2024年5月) [6]

  • 国家重点学科

  • 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截至2024年5月) [6]

  • 院系设置

  • 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22所临床医学院(截至2024年5月) [6]

  • 校    训

  • 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5]

  • 校    歌

  • 《首医之歌》 [5]

  • 校庆日

  • 2025年10月25日 [5](每年10月第四周的星期六)

  • 地    址

  • 主校区: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顺义校区:北京市顺义区大东路4号
    和平里校区: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22号
    东城校区: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7号
    丰台校区: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口路口107号 [5]

  • 院校代码

  • 10025 [93]

  • 主要奖项

  • 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含合报)(截至2024年8月) [94]
    北京市科技奖38项(截至2024年8月) [94]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2项(截至2024年8月) [94]
    中华医学科技奖37项(截至2024年8月) [94]
    吴阶平系列医学药学奖4项(截至2024年8月) [94]展开








  • 知名校友

  • 丁惠国 [82]方保民 [83]段钟平 [84]张澍田 [85]陈凯 [86]

  • 知名教师

  • 赵继宗 [21]王松灵 [21]江涛 [21]吉训明 [21]田伟 [21]

  • 学生人数

  • 15732人(在校生),7345人(研究生)7311人(本科生)509人(高专高职生)567人(留学生)1916人(成教生)(截至2024年5月) [6]

  • 教师人数

  • 学校和附属医院教师7266人(截至2024年5月) [6]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办本科名单

共894个词条689.9万阅读

北京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清华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北京交通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首都医科大学知名校友

共9个词条3.7万阅读

王辰

王辰,1962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5年,王辰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历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北京医院副院长、呼吸中心主任;2013年2月,始任原卫生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主持工作副司长;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9月—2018年1月,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2018年6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王辰长期从事呼吸病学领域的医疗、教学与研究工作。

赵国光

赵国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突贡专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主任、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立体定向与功能性脑病中心主任;担任国家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主任委员、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功能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任职。赵国光教授长期从事药物难治性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及功能性疾患,以及疑难性脑病立体定向活检/诊疗研究。于2003-2004在意大利米兰大学Niguarda医院癫痫治疗中心研修SEEG与癫痫外科,归国后按照国际顶级标准,在宣武医院开展癫痫外科业务,现已建立和培养了一支融合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科、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相互融合的学科体系。发表文章80余篇,其中,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4.423分。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主编或主译著作5部

张澍田

张澍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会常委。国家临床医学协同研究创新联盟秘书长,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主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任,消化疾病癌前病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消化诊疗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主任,香港大学、山东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会长。 2020年2月,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

路生梅

路生梅,女,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1月生,北京市人,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1963年,路生梅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1968年,大学毕业,响应祖国号召来到陕西佳县,任职于佳县人民医院。198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1983年,在陕西省第一届儿科主治医学习班学习。1984年,任佳县人民医院妇儿科主任,创办小儿科,为儿科制定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各科室会诊制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在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位置退休,拒绝了亲人回北京生活的建议,拒绝了其他医院的高薪聘请,继续留在佳县为群众看病。2016年5月,组建“我爱佳县”老年志愿者团队。2019年起,在佳县人民医院和佳县中医院每周一、三、五上午为佳县儿童义诊。50多年来,当初与路生梅一同被分配到边远地区163名毕业生中,有70多名调回北京,10多名去往海外,而留在毕业分配所在地一直没有任何调动的,只有路生梅一人。路生梅坚定“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诺言,守护孩子健康,服务一方百姓,用赤诚的医者仁心守护着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被誉为一诺千金、德耀杏林的“信义医生”。2021年,获得最美医生;3月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3月,获得最美巾帼奋斗者;4月获得陕西省先进工作者。2024年9月13日,被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2025年1月,入选2024年度女性新闻人物。

2024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

共84个词条9.6万阅读

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校排名:1

首都医科大学

学校排名:2

南方医科大学

学校排名:3

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排名:4

首都医科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共7个词条408阅读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部于1966年建设完成。“文革”期间,基础部建制被撤消。“文革”结束后,根据教学需要,于1973年重新建立了医学基础部,1979年更名为基础部。1994年学校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后,为适应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所有的学科进行了重新调整,并于1996年1月23日成立基础医学院。学院设有神经生物学学系、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学系、细胞生物学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系、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系、病原生物学学系、免疫学学系、病理学学系、实验动物学学系、药理学学系和医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学系等11个学系,1个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拥有生物学和基础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还设有药理学博/硕士培养点。现有教职员工290人。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460人,本科生1900余人。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于2013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1988 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由首都医学院、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市防疫站三家共同组建成立预防医学系, 2000年12月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 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北京、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宗旨,以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培养合格的高质量人才为使命,以弥合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学之裂痕为己任。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前身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始建于1961年,首任系主任是我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华护理学会副会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王琇瑛先生。文革期间高等护理教育中断,直到1990年才得以恢复,2002年护理系更名为护理学院。现任党总支书记魏京云,院长吴瑛副教授。学院形成了拥有全日制本科、专科、研究生及成人教育的比较完整的护理教育层次,年招收全日制学生约400人,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90%分布在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为北京市护理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是首都医科大学下属教学院系,主要负责对外交流与合作。

首都医科大学本科专业设置

共24个词条780阅读

临床医学

院(系):基础医学院、燕京医学院

口腔医学

院(系):基础医学院

儿科学

院(系):基础医学院

精神医学

院(系):基础医学院

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500

共500个词条6.7万阅读

哈佛大学

排名:1,总分:100.0

斯坦福大学

排名:2,总分:75.6

麻省理工学院

排名:3,总分:69.5

剑桥大学

排名:4,总分:67.8

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总榜

共817个词条7875阅读

清华大学

排名:1

北京大学

排名:2

浙江大学

排名:3

上海交通大学

排名:4

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共123个词条1.6万阅读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列国家“双一流A”“985工程”“211工程”,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学校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101计划、英才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国大学校长论坛、中日大学校长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北京大学建立于1898年7月3日,初名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员。1952年成为以文理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截至2024年6月,北京大学设有6个学部,共有11个学科门类,49个专业类,137个本科专业。截至2023年12月,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6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9个,博士学位点262个,硕士学位点285个,国家一流学科49个,博士后流动站54个。学校全日制在校生42913人,全校教职工10959人,其中专任教师3024人。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由教育部与北京市重点共建,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入选2011计划、10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英才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大学的前身为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校园面积482.84公顷,建筑面积338.87万平方米,馆藏总量585.50万册;设22个学院、59个系,开设9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管理体制的中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学校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办于1917年,原中文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是中国最早设置八年制医学教育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其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会于1906年共同创办的协和医学堂。1951年1月,学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且改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历经传承与发展,学校先后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后于1982年首次授予硕士学位,1985年首次授予博士学位。2006年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115.28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19个研究所、6家附属医院、9个学院、2个本科专业、106个院外研发机构;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3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7个A类学科;有博士生导师1032名、硕士生导师1231名。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8289人、校本部及各科研院所教职工3292人。2024年1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人文发展研究院成立。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首医大,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京港大学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等名单。 学校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始建于1960年;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次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学校。截至2024年5月,学校右安门校区占地245.18亩,顺义校区占地104.05 亩,和平里校区占地5.26亩,东四十条校区占地3.75亩,以上各校区共计358.24亩,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开设27个本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按照二级、三级学科统计,有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全日制在校生15732人,成教生1916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师7266人。

2023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

共85个词条1.3万阅读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管理体制的中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学校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办于1917年,原中文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是中国最早设置八年制医学教育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其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会于1906年共同创办的协和医学堂。1951年1月,学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且改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历经传承与发展,学校先后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后于1982年首次授予硕士学位,1985年首次授予博士学位。2006年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115.28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19个研究所、6家附属医院、9个学院、2个本科专业、106个院外研发机构;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3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7个A类学科;有博士生导师1032名、硕士生导师1231名。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8289人、校本部及各科研院所教职工3292人。2024年1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人文发展研究院成立。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首医大,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京港大学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等名单。 学校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始建于1960年;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次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学校。截至2024年5月,学校右安门校区占地245.18亩,顺义校区占地104.05 亩,和平里校区占地5.26亩,东四十条校区占地3.75亩,以上各校区共计358.24亩,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开设27个本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按照二级、三级学科统计,有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全日制在校生15732人,成教生1916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师7266人。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该校同时是中国首批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曾荣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2021年10月11日,南京医科大学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2022年2月14日,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南京医科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和常州校区(筹);设有19个学院、,开设25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校本部有教职工2000多人,在校学生总数近2万人。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所重点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中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首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的8所高校之一。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1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79年被确定为中国重点大学并且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1998年,学校被批准为中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2000年被批准为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学校连续3年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2023年入围全球前400强。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共有广州和顺德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4.6万平方米;学校有22个院系专业、29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500

共500个词条64.3万阅读

哈佛大学

排名:1,总分:100.0

斯坦福大学

排名:2,总分:74.8

麻省理工学院

排名:3,总分:69.1

剑桥大学

排名:4,总分:67.9

历史沿革

北京第二医学院

历史图片(6张)

1960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北京第二医学院。1960年初,北京市决定创建北京第二医学院。同年6月,提前招收归侨学生124名,暂借回龙观安定医院分院的空房补习文化课。1960年9月12日,该校在蓝靛厂隆重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1960年8月,经北京市高考录取新生399名,连同归侨学生共计523名,设医学系和儿科医学系。临时校址迁到海淀区蓝靛厂。1960年9月底,学校迁入现址。当时,教学楼才建成半截(即现在阶平楼西半部)。它既是教学和办公楼,也是学生和单身职工宿舍楼。 

“文革”初期,教学被迫中断,建设陷于停顿。1970年,根据上级要求,学校举办了各种农村赤脚医生培训班、外科医师班和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建立中专系。1972年起正式招收三年制大学生。1970年7月起,学校开始恢复招生,先后开办赤脚医生培训班等多种短训班。1972年秋季起,学校招收三年制大学生。为加强该校临床教学工作,1971年12月,北京市批准北京宣武医院为该校附属医院。1976年5月,学校部分七三级学生随北京医疗队赴延安地区开门办学。从1970年到1976年,共培养了三年制大学生1840名,中专系学生119名,各种培训班学员两万多名 

1977年,学校恢复招收五年制大学本科学生,1979年和1985年先后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11月,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北京第二医学院改称首都医学院。次年北京市有关领导部门批准了“首都医学院扩建规模和总体规划”,重新确定首医的领导体制,并将首医确定为北京市属重点院校 经教育部批准,1994年2月5日更名学校为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

1978年11月,北京中医学院分院成立,分南(东西十条27号)、北(蒋宅口)两院。

1985年1月,北京市对各分校进行调整后,归入北京联合大学,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

1986年6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北京职工医学院中医部并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实行由市卫生局.高教局双管并以市卫生局为主管的管理体制。 

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85年,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1987年,学校开始招生。 

北京职工医学院

1981年3月,北京市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正式成立。1983年1月,更名为北京市卫生职工学院。1987年1月,更名为北京职工医学院 1991年6月,经市政府批准,友谊、朝阳、同仁、天坛、安贞、儿童和口腔医院确定为该校附属医院。

并入首都医科大学

1991年11月,重新组建了由卫生局、首医和各附属、教学医院领导参加的该校临床教育委员会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该校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首都医科大学。 

校园建筑(9张)

2002年7月,经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审查和选拔,入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原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5月,入选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5年4月,入选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决定共建首都医科大学。 

2017年3月,入选北京市 “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2018年4月13日,成为京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2019年9月,入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2月,首都医科大学等6所医学院校发起成立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 

据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综合实施方案成果公告,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项目选址位于大兴新城生物医药基地组团东北角,占地约72.55公顷。 6月17日,首都医科大学肝癌临床诊疗研究中心北京佑安医院揭牌成立。 8月,北京市发改委批复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位于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的新校区建成后,将腾退现有五个校区,实现“一校一址”办学。 10月,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项目在大兴区正式开工。 

2024年年12月18日,中国致公党首都医科大学基层委员会成立。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开办27个本科专业;有22所临床医学院(其中20所为附属医院);还设有40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 

校本部学院及学部设置

二级学院 [25]

学系及研究中心

基础医学院

神经生物学学系、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学系、细胞生物学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系、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系、病原生物学学系、免疫学学系、病理学学系、实验动物学学系、药理学学系和医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学系等11个学系 [99]

药学院

药物化学系、药理学系、药剂学系、天然药物学系、化学生物学系、临床药学系,以及实验教学中心、药物研究所 [101]

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学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学系、卫生毒理学与卫生化学学系、卫生管理与政策学系和教学实验中心 [103]

护理学院

基础护理学学系、成人护理学学系、老年健康护理学学系、母儿护理学学系、人文护理学学系、护理仿真教学中心、实验护理学研究中心、临床教学部 [105]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学学系、生物医学仪器学学系、生物医学信息学学系、临床工程学学系以及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实验教学中心 [106]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系 [104]

中医药学院

-

医学人文学院

卫生法学学系、医学心理学学系、医学伦理学与医学史学学系、应用语言学学系、应用体育学学系、医学信息学学系、艺术教育学学系,医学人文研究中心、卫生法学研究中心 [100]

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

1个全科医学基础与管理学系、7个全科医学临床学系 [102]

国际学院

-

燕京医学院

公共教学部、临床医学学系、检验学学系、护理学学系、医学影像学学系、预防医学学系、医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学系 [107]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

临床专科院系

神经外科学院

眼科学院

耳鼻咽喉科学院

神经病学系

儿科学系

口腔医学系

呼吸病学系

心血管病学系

消化病学系

麻醉学系

妇产科学系

皮肤病与性病学系

传染病学系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普通外科学系

急诊医学系

临床检验诊断学系

危重症医学系

医学影像学系

核医学系

血液病学系

老年医学系

精神病学系

临床心理学系

骨外科学系

中西医结合学系

康复医学系

中医临床学系

肾病学系

肿瘤学系

泌尿外科学系

风湿病学系

临床护理学院

超声医学系

胸外科学系

心脏外科学系

血管外科学系

临床病理学系

-

-

资料来源: [26]

本科专业一览表

修业年限

学 制

专业类

学位授予门类

临床医学(5+3 一体化)

八年制

临床医学类

医学

临床医学

五年制

临床医学类

医学

临床医学(北京郊区定向)

五年制

临床医学类

医学

临床医学(留学生)

六年制

临床医学类

医学

儿科学(5+3 一体化)

八年制

临床医学类

医学

儿科学

五年制

临床医学类

医学

精神医学

五年制

临床医学类

医学

眼视光医学

五年制

临床医学类

医学

口腔医学(5+3 一体化)

八年制

口腔医学类

医学

口腔医学

五年制

口腔医学类

医学

基础医学

五年制

基础医学类

医学

预防医学

五年制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医学

预防医学(北京郊区定向)

五年制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医学

中医学

五年制

中医学类

医学

临床药学

五年制

药学类

理学

药学

四年制

药学类

理学

中药学

四年制

中药学类

理学

护理学

四年制

护理学类

理学

助产学

四年制

护理学类

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

四年制

生物医学工程类

工学

假肢矫形工程

四年制

生物医学工程类

工学

康复治疗学

四年制

医学技术类

理学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四年制

医学技术类

理学

医学检验技术

四年制

医学技术类

理学

医学实验技术

四年制

医学技术类

理学

医学影像技术

四年制

医学技术类

理学

卫生检验与检疫

四年制

医学技术类

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

四年制

公共管理类

管理学

法学(卫生法学方向)

四年制

法学类

法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信息管理方向)

四年制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管理学

资料来源: [27-28]

专科专业一览表(部分)

专业名称

学 制

临床医学(北京农村基层定向)

三年制

临床医学(山区、半山区定向)

三年制

临床医学(乡村医生)

三年制

护理学

三年制

药 学

三年制

医学检验技术

三年制

卫生信息管理

三年制

资料来源: [27]

附属医院与临床医学院

医院类型

医院名录

临床医学院

及附属医院

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第十二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

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医学院)

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康复医学院)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第九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潞河临床医学院)

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第十临床医学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院)

三博脑科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教学基地)

教学医院

丰台教学医院

良乡教学医院

电力教学医院

怀柔教学医院

石景山教学医院

昌平教学医院

密云教学医院

延庆教学医院

大兴教学医院

门头沟教学医院

平谷教学医院

顺义教学医院

资料来源: [75]

学科建设

  • 重点学科、重点专科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 

重点学科

类 别

名 称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神经生物学、外科学(神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儿科学、神经病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内科学(消化系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眼科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皮肤病学、针灸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急诊学、临床中药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

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络病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神志病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剂学、药物分析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全科医学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

首都经济学科群

资料来源: [34]

  • 博士后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类 别

名 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公共卫生与语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 [35]

  • 学位点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按照二级、三级学科统计,有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具有所有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术学位博士点一览表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0710

生物学

071002

动物学

071003

生理学

071005

微生物学

071006

神经生物学

071007

遗传学

071008

发育生物学

071009

细胞生物学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1

生物物理学

0710Z1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1001

基础医学

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00102

免疫学

100103

病原生物学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00106

放射医学

1001Z1

病理学

1001Z2

医学伦理学

1002

临床医学

100201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202

儿科学

100203

老年医学

100204

神经病学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100210

外科学(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

100211

妇产科学

100212

眼科学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100214

肿瘤学

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0216

运动医学

100217

麻醉学

100218

急诊医学

1002Z1

疼痛医学

1002Z2

全科医学

1002Z3

儿内科学

1002Z4

儿外科学

1002Z5

临床病理学

1002Z6

危重症医学

1002Z7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1003

口腔医学

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

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

1003Z1

口腔内科学

1003Z2

口腔颌面外科学

1003Z3

口腔正畸学

1003Z4

口腔修复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0040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100405

卫生毒理学

1004Z1

卫生事业管理学

100701

药物化学

100702

药剂学

100703

生药学

1007

药学

100704

药物分析学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706

药理学

1007Z1

临床药学

1007Z2

天然药物学

1011

护理学

101100

护理学

资料来源: [36]

学术学位硕士点一览表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

-----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402

心理学

040203

应用心理学

0710

生物学

071002

动物学

071003

生理学

071005

微生物学

071006

神经生物学

071007

遗传学

071008

发育生物学

071009

细胞生物学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1

生物物理学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1001

基础医学

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00102

免疫学

100103

病原生物学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00106

放射医学

1002

临床医学

100201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202

儿科学

100203

老年医学

100204

神经病学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100210

外科学(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

100211

妇产科学

100212

眼科学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100214

肿瘤学

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0216

运动医学

100217

麻醉学

100218

急诊医学

1003

口腔医学

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

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0040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100405

卫生毒理学

1005

中医学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

100504

方剂学

100505

中医诊断学

100506

中医内科学

100507

中医外科学

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

100509

中医妇科学

100510

中医儿科学

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

100512

针灸推拿学

1006

中西医结合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1007

药学

100701

药物化学

100702

药剂学

100703

生药学

100704

药物分析学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706

药理学

1008

中药学

100800

中药学

1011

护理学

101100

护理学

1204

公共管理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资料来源: [36]

专业学位点一览表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授权类别

0454

应用心理

硕士

0854

电子信息

硕士

1051

临床医学

博士、硕士

1052

口腔医学

博士、硕士

1053

公共卫生

硕士

1054

护理

硕士

1055

药学

硕士

1056

中药学

硕士

1057

中医

博士、硕士

资料来源: [36]

  • 学科评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的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1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学科前1‰,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进入全球前5‰。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位次百分位

1002

临床医学

A-

5%~10%

1011

护理学

A-

5%~10%

0710

生物学

B+

10%~20%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B+

10%~20%

1007

药学

B+

10%~20%

1001

基础医学

B

20%~30%

1003

口腔医学

B

20%~30%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B-

30%~40%

1005

中医学

C+

40%~50%

1006

中西医结合

C

50%~60%

1008

中药学

C-

60%~70%

资料来源: [37]

师资力量

校园内景(8张)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和附属医院有教师7266人,其中有院士7人;教授1176人,副教授1889人;博士生导师1281人,硕士生导师1793人。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2名市级教学名师、5名青年教学名师、3名“高创计划”教学名师。 

师资情况

类 别

姓 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

赵继宗王松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

韩德民王辰田伟吉训明王振常江涛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松灵、李巍、杜杰、施焕中、张罗、吉训明、范志朋、王伊龙、曹彬、张晨、李汇华、郝峻巍、王成硕、杨旗、金子兵、陈瑞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刘怡、王伊龙、杨旗、鄢丹、张晨、郝峻巍、陈志国、卢洁、李兵辉、金子兵、陈萍、吴燕、谢萍、洪韬、金薇娜、王思、徐俊疾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王拥军、曹彬、崔勇、吉训明、张罗、陈志国、王伊龙、杨新健、范志朋、卢洁、刘亚欧、刘怡、曹春梅、金子兵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陈彪、魏文斌、薛富善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杨旗、郝峻巍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韩德民、王松灵、魏文斌、周兵、李勇杰、王振军、陈彪、薛富善、张罗、李巍、于炎冰、施焕中、周玉杰、马长生、王辰、王振常、崔勇、吉训明、鲜军舫、曹彬、金子兵、王成硕、赵性泉、聂绍平、张永宏、白玉兴、张鸿祺、曹春梅、尤红、鄢丹、王向东、梁庆丰、李子孝、翟振国

国家级教学名师

徐群渊

国医大师

柴嵩岩、金世元

全国名中医

危北海、陈彤云、钱英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张罗、吉训明、王艳、陈志国、王伊龙、曹彬、崔勇、范志朋、高伟、卢洁、刘怡、刘亚欧

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王拥军、马长生、贾继东、吴昊、陈彪、张罗、江涛、吉训明、王振常、张澍田、魏永祥、王刚

北京学者

王松灵、韩德民、王宁利、赵继宗、孙立忠、贾建平、王振常、王拥军、马长生、贾继东、张罗、周玉杰

资料来源: [21-23] [49-50] [73]

优秀教学团队一览表

团队级别

团队名称

获批年度

国家级

神经病学教学团队

2010年

儿科学教学团队

2010年

神经生物学教学团队

2009年

外科学教学团队

2009年

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团队

2009年

生理学教学团队

2008年

全科医学教学团队

2008年

北京市

医学人文学教学团队

2010年

内科学教学团队

2010年

神经生物学教学团队

2009年

物理学教学团队

2009年

外科学教学团队

2009年

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团队

2009年

生理学教学团队

2008年

全科医学教学团队

2008年

儿科学教学团队

2008年

免疫学教学团队

2007年

神经病学教学团队

2007年

资料来源: [24]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6个;7个国家级和10个市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3个国家级和11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门国家级和18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21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素质教育基地。有7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8个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 

教学建设

类 别

名 称

“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

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儿科学、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临床技能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与专业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外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全科医学概论、神经病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外科学、眼科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耳鼻咽喉科学、全科医学概论、神经病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神经病学、细胞生物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实验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医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口腔医学实践技能中心、临床技能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生物学与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基础医学、中医学、假肢矫形工程、儿科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法学、精神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护理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康复治疗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假肢矫形工程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医学机能学实验、生物化学、外科学、医学影像学、检体诊断学、神经病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统计学、耳鼻咽喉科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内科学、眼科学、人体解剖学、医学免疫学、小儿内科学、生理学、小儿外科学、人体寄生虫学

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资料来源: [15] [18] [29-32] [51-52]

  • 教学团队

优秀教学团队一览表

团队级别

团队名称

获批年度

国家级

神经病学教学团队

2010年

儿科学教学团队

2010年

神经生物学教学团队

2009年

外科学教学团队

2009年

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团队

2009年

生理学教学团队

2008年

全科医学教学团队

2008年

北京市

医学人文学教学团队

2010年

内科学教学团队

2010年

神经生物学教学团队

2009年

物理学教学团队

2009年

外科学教学团队

2009年

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团队

2009年

生理学教学团队

2008年

全科医学教学团队

2008年

儿科学教学团队

2008年

免疫学教学团队

2007年

神经病学教学团队

2007年

资料来源: [24]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共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9项、优秀奖1项,市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40项、优秀奖1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转为“5+3”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二等奖

2018年

整合临床学科,转变培养理念,实施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2014年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特等奖

2009年

临床医学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二等奖

2009年

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2009年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2005年

创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2005年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二等奖

2005年

一般医学院校临床医药专业本科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二等奖

2001年

科研追踪-培养临床医学生的重要环节

优秀奖

1989年

资料来源: [33]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香港、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先后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数百人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学校获批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国际人才培养项目院校。留学生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除交流访问外,学校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选派师生参加有关学习项目和学术会议。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5个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信部实验室、1个国家药监局实验室、3个北京实验室、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

平台类型

平台名称

国家工程实验室

互联网医疗救治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41]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1]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41]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38]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1]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医疗信息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脑血管病分中心)、眼科诊疗设备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内源式预防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1]

教育部创新团队

大血管疾病转化医学研究、鼻病基础和临床研究 [39]、帕金森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0]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器械研发创新团队、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研究创新团队 [22]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脑功能疾病调控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热带病防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消化疾病癌前病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全牙再生与口腔组织功能重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乙型肝炎与肝癌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艾滋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帕金森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癫痫病临床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发突发传染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耐药结核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糖尿病研究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老年认知障碍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脑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血压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毒理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肿瘤治疗性疫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神经再生修复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肝脏保护与再生调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肿瘤侵袭和转移机制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头颈部分子病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移植耐受与器官保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医络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神经电刺激研究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童慢性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肺脑复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传染病相关疾病生物标志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银屑病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尿液细胞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上气道功能障碍相关心血管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脑可塑性与脑功能重建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临床合理用药生物特征谱学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肝衰竭与人工肝治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遗传性出生缺陷精准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冠心病精准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1]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神经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人工听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心脑血管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免疫试剂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儿童外科矫形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大血管外科植入式人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神经系统3D打印临床医学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肝炎与肝癌精准医疗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1]

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科学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41]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 [41]

北京市科研院所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校本部)、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宣武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同仁医院)、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朝阳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友谊医院)、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友谊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童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天坛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安贞医院)、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中医医院) [41]

校级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疼痛生物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低氧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脑功能影像研究中心(基础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基础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基础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基础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基础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所(公卫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公卫学院)、首都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药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工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研究中心(生工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生工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所(中医药学院) [41]

资料来源: [41]

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眩晕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宫腔粘连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急性胰腺炎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呼吸系感染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眼部肿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儿童血液肿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儿童肝脏移植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结直肠肿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主动脉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中枢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耳鸣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儿童上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冠心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抑郁症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口腔颅颌面畸形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慢性鼻炎和鼻窦炎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帕金森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神经变性病与记忆障碍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青光眼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结核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垂体腺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脑胶质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少见、罕见肝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地坛医院)

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佑安医院)

消化道早期癌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心脑联合病变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脑血管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心律失常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OSAHS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42]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357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083项),累计科研经费31.7亿元。获得各类各级奖励16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含合报)、北京市科技奖3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37项、吴阶平系列医学药学奖4项、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4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奖4项、何梁何利科技奖4项、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3项、华夏医学科技奖49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北京市优秀调查成果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6774项。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000年以来)

奖 项

项 目

第一完成人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进关键技术与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57]

王拥军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耳科影像学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 [57]

王振常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脑胶质瘤诊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58]

江涛

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及其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王拥军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新防治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59]

王宁利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诊治应用研究 [60]

贾建平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与防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60]

王宁利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眼耳鼻咽喉疾病CT 和MR 技术创新与应用 [61]

王振常

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 [62]

马长生

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口腔颌面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62]

王松灵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颅脑手术中脑认知功能保护的微创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63]

赵继宗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和诊治 [63]

韩德民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 [63]

王辰

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74]

王忠诚

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人工耳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64]

韩德民

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脊髓血管病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64]

凌锋

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ILS)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64]

王辰

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脑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及其形成和破裂出血机制的研究 [69]

赵继宗

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宫腔镜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 [65]

夏恩兰

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腮腺慢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66]

王松灵

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及其形成和破裂的基础研究 [66]

王忠诚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诊治研究 [68]

韩德民

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 [67]

胡大一

参考资料: [57-69] [74]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

截至2024年5月,图书馆馆藏总量107万余册(件),图书杂志藏书库8个共5649.7平方米;学校附属教学医院共有图书馆面积6817平方米,馆藏书籍52.2879万余册。同时,校图书馆大力发展电子资源,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5万余种,电子图书129万余册,形成了以医学文献为主体,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 学术期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0年。学报主要刊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设有专家述评、专题报道、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病例报告、短篇论著、综述、学科简介和名师访谈等栏目。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网络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 

 《医学教育管理》

《医学教育管理》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教育管理类学术刊物。《医学教育管理》为双月刊,大16开、80页。目前该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收录。此外,每年出1期增刊,正刊和增刊均为首都医科大学自主认定的核心期刊。2018-2023年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2020-2023年入选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根据中信所2024年期刊引证报告,2023年度影响因子为2.023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 校徽

校徽为中心华表圆形。中心为华表图案和学校建校时间“1956”,用华表作为校徽中心图案,一方面表明学校地处首都北京;另一方面因华表形似代表医学职业精神的红十字“╋”,寓意首医人承担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使命与责任。外圈为中英文校名“首都医科大学”和“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校徽

  • 校色

校色为宝石蓝色,称之为首医蓝。 

校色

  • 校旗

校旗由旗色、旗标和旗字构成。主校旗旗色为首医蓝,旗标为校徽,旗字为彭真体校名;校徽色为蓝白相间,校字为白色。辅校旗可为红底黄字、白底红字和蓝白相间,旗标与旗字色调一致。 

校旗样式

主校旗

副校旗

副校旗

副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训

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扶伤”出自毛泽东的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济世”出自医学典故“悬壶济世”。 

“敬德”、“修业”出自《中庸》“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周易》“君子进德修业”。 

扶伤济世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敬德修业是实现扶伤济世的基础。 

以“扶伤济世,敬德修业”为校训,体现了学校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要求,追求“德、业”境界,履行“济世”义务;体现了首医大办学的理念。 

  • 校歌

《首医之歌》

《首医之歌》

词:首医人

曲:吕远

美丽校园,医学殿堂,哺育着我们幸福成长。

团结友爱,手足情长,处处飘洒着杏林芬芳。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生命的责任在我身上,

扶伤济世,敬德修业,首医精神给我无穷的力量。

啊,首医,白衣天使的摇篮,人民健康的希望。

载着民族和恩师的重托,我们扬帆远航,扬帆远航,扬帆远航!

《首医之歌》

歌词:歌颂了母校之情,倡导着同学之义,强调着医学天职,体现着校训理念,寄托着学校希望,昭示着学校未来。于情中有理,在理中叙情。 [46]

曲调:著名作曲家吕远作曲,G调4/4拍,曲调抒情而不缓,节奏有力而不快,正是首医稳步发展的绝好体现。 [46]

  • 校风

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救死扶伤,严谨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甘于奉献,勇于奉献。为中华民族振兴贡献全部的心智和才学。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发扬建校的光荣传统推动学校建设发展。 

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维护圣洁,履行天职。以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实现医药卫生事业的神圣使命。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强调诚信,注重细节。用老实作人踏实做事的境界面对社会。 

  • 学校

勤学、博思、求精、创新 

勤学——目标明确,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在书中学,在做中学,在事中学。 

博思——勤于思考,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因学而思,以思而进,勤思而智。 

求精——学求其精,思求其精,做求其精;以实求精,以慎求精,精益求精。 

创新——勇于批判,善于探索,敢于实践;注重前沿,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社团文化

截止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拥有剑道社、跆拳道社、车协、足球社、英语社、寻梦医源社、博思学社、图管会、礼仪队、飞翼动漫社、星星环保协会、猫协等社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首都医科大学现任领导

职 务

姓 名

党委书记

呼文亮

校 长

饶 毅

党委副书记

王红、张莉鑫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黄京红

党委常委、副校长

吉训明、吴兵、徐良、张晨、陈瑞

截至2024年8月,参考资料: [47]

历任领导

首都医科大学历任领导

姓 名

职 务

任 期

吴阶平

副院长

1960年3月至1966年3月

首任院长(终身名誉校长)

1966年3月至1969年4月

陈 化

党支部书记

1960年4月至1963年初

冯佩之

党委书记

1963年至1965年

王新春

党委书记

1965年至1985年10月

戴士铭

代理院长

1978年4月至1980年8月

陈应谦

院 长

1980年8月至1984年4月

李光弼

院 长

1984年4月至1985年10月

杜金香

党委书记

1985年10月至2002年3月

徐群渊

校 长

1985年10月至2002年3月

史炳忠

党委书记(兼)

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

杜金香

校 长

2002年3月至2004年10月

吕兆丰

党委书记

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

校 长

2004年10月至2016年4月

李 明

党委书记

2004年10月至2017年3月

尚永丰

校 长

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

截至2024年8月,参考资料: [48]

校区情况

右安门校区

主校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该校区设有3个“5+3”一体化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9个五年制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精神医学、眼视光医学、中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9个四年制本科专业:康复治疗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假肢矫形工程、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法学(卫生法学)、护理学、助产学。 

右安门校区

右安门校区

顺义校区

顺义校区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大东路4号。 该校区设有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 

顺义校区

顺义校区

和平里校区

和平里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22号。 

和平里校区

和平里校区

花乡校区

花乡校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07号分校区。 [

花乡校区

首都国医名师馆

首都国医名师馆及首都医科大学中医门诊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7号,是一所以“燕京医学”传承为主,采用传统中医药及针灸、推拿诊疗技术和方法治疗疾病的特色医疗机构。 

首都国医名师馆

首都国医名师馆业桥

校友情况

播报

校友情况

姓名

备注

丁惠国

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82]

方保民

北京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和结核分会肺血管栓塞学组成员 [83]

段钟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暨第九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消化病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人工肝治疗培训中心主任 [84]

张澍田

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客座教授 [85]

陈凯

北京市皮肤病专家会诊中心特邀专家,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皮肤病治疗学组副主任 [86]

部分收录且排名不分先后,参考资料: [82-86]




联系方式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联系方式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