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辽工大”,坐落于辽宁省锦州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首批辽宁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辽宁工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历经“锦州工学院”“辽宁工学院”等发展阶段,2007年3月更名为“辽宁工业大学”。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63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51亿元,图书馆藏书138万余册,电子图书量达到64万余册;设有18个教学院(部、中心),开设53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有教职工13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7184人,其中本科生14638人,硕士研究生2309人,留学生237人
办学历史
锦州工学院
1951年,锦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立。
1960年4月,升格为锦州工学院,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院题写校名
1969年10月,锦州工学院停办。
1978年4月,锦州工学院恢复,复办后第一次录取新生246名。
辽宁工学院
1992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辽宁工学院。
1993年,被辽宁省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四所高校之一,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国家教委对学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成为中国首批评价合格的高校之一。
辽宁工业大学
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工业大学;
2013年5月,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同年,学校获批国家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资格高校。
2016年,获批首批辽宁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获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
2019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3月,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2021年,学校入选国家2021年“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 ;同年获批辽宁省数字校园试点高校 。
2022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试点建设高校;12月12日,“辽宁工业大学虚拟仿真与验证实训中心”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院(部、中心),开设5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教授、副教授57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辽宁省教学团队4个,辽宁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4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辽宁省专业带头人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8人,辽宁省优秀专家5人,青年拔尖人才1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68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辽宁省中青年社会科学人才百人层次3人,辽宁省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3人。6人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引用科学家榜单。9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8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人才成长计划,15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学科建设
硕士学科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辽宁省一流学科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
重点学科
省特色学科项目:材料物理与化学
省培育学科项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8个,省示范专业4个,省特色专业3个,省本科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7个,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11个。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1个,获批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获批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高校实训培训基地1个,省汽车制造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个,省高新区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现代产业学院6个,省示范性虚拟教研室2个,省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一流本科课程132门,省级精品课15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9门,省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省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课程47门,辽宁工业大学MOOC在线教学资源平台上线运行课程1100余门。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0项,省高质量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省校际合作项目30项,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1项,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4项。获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63项,省教材建设奖11项,省级精品教材、规划教材8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科学、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交通运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
省示范专业: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国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本科教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辽宁工业大学-锦州万得工业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示范专业: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省特色专业:艺术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汽车制造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汽车工程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计算中心
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工业大学—锦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63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辽宁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智库平台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辽宁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与辽宁省发改委合建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
省重点实验室: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汽车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电动汽车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汽车零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振动与噪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材料轻量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协同创新中心: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光伏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汽车振动与噪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近五年共完成了包括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5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23年底,馆藏纸质书刊文献资料138万余册,光盘等音像资料6万余件,中文电子图书64万册,外文电子图书8万册、电子期刊118万余册,电子报纸400余种,每年订购中外文报刊近900余种,拥有CNKI、重庆维普、读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博看期刊、中科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数据库、泛研全球科研项目数据库、创新树-全球创新知识平台、新学术外文高影响力期刊整合服务平台、博学易知考试数据库、博学易知考研数据库、维普经纶知识资源系统、美星外文图书等网络数据库30多个,自建了本校硕士论文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