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Bohai University)简称“渤大”,位于辽宁省锦州市,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渤海大学始建于1950年2月,由原锦州师范学院和原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1950年2月,辽西省立第二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建立,先后更名为辽西工农速成中学、锦州师范学院。1951年11月,锦州商业技术学校建立,后经历了锦州初级贸易学校、辽宁省商业学校、辽宁商业专科学校、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3年4月23日,教育部同意锦州师范学院与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渤海大学。 2011年,渤海大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松山、滨海2个校区,占地1.5平方千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00余万册;设有20个二级学院,开设53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共35个硕士点;有教师14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在校生近24,000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锦州师范学院
1950年2月17日,辽西省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辽西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7月,辽西工农速成中学校址迁到锦州市凌河区解放路27号。1958年7月,在工农速成中学基础上,建立“锦州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11月20日,锦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锦州师范学院”,同时开始招收本科生。1959年8月至1962年3月,锦州师范学院经历了两改校名、两改学制,并降格为专科。于1960年5月定名为锦州师范学院。
1962年4月,辽宁工农师专并入锦州师范学院,同时将旅大师专、鞍山师专、抚顺师专、本溪师专、朝阳师专的物理、化学等教研室也并入锦州师范学院,学校正式由三年制专科升格为四年制本科。1970年1月8日,辽宁省革委会决定停办锦州师范学院。1973年10月3日,经辽宁省革委会批准,恢复锦州师范学院建制,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锦州分院”。1978年11月26日,辽宁省转发国家教育部文件,决定辽宁第一师范学院锦州分院恢复原校名“锦州师范学院”。
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1951年11月,锦州商业技术学校建立,校址为辽西省商业干部训练班旧址。1952年9月更名为锦州初级贸易学校,并迁入锦州西郊新建校舍,后更名为辽宁省商业学校。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辽宁省商业学校升格为辽宁商业专科学校。1992年12月改为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两校合并
2000年4月5日,辽宁省教育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辽教发[2000]3号文件,决定将锦州师范学院与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合并后暂定名为“锦州师范学院”。
2003年4月23日,教育部下发教发函[2003]141号文件,决定由锦州师范学院与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的锦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渤海大学”。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渤海大学入选。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开设53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法、教、文、史、哲、理、工、农、管、艺等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项目1个、省一流特色学科项目3个、省重点学科培育项目7个。科睿唯安2024年1月份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渤海大学农学、化学、工程、计算机4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1-2022年)》数据显示,学校在中国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位于第156位,辽宁省高校排名第5位;在USNews2022-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学校在世界大学中排名第997位,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106位;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渤海大学有1个学科进入前30%,3个学科进入前50%;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在辽宁省高校中排名第12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教师1400余人,其中教授200余人,博士5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兴辽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辽宁省“兴辽计划”教学名师、辽宁省“兴辽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人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千人层次入选者、省级优秀科技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近百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省级特色(示范)专业、试点专业18个,8个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160门,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24部,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教改立项、省级教改项目近30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0项,居省内高校前列。有7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省教育厅校企联盟2个、省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2个、省高等学校培育智库2个、省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基地3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基地3个、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2个、省大学科技园1个、省科普基地1个,其他省级平台6个。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公共检测中心,现有省高校创新团队11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全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两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和辽宁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9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9项),1个项目成功列入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各类科研奖励500余项;发表论文5000余篇,被SCI、EI、CPCI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8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3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46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渤海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0年,由锦州师范学院和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组成。渤海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舍总面积4.8万平方米,其中松山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滨海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松山校区图书馆建于2005年,是渤海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被评为中国建筑界鲁班奖,纸质文献涵盖了文、哲、史、法、外、艺、理、工、经、管等多个学科;滨海校区图书馆建于2015年。截至2021年12月,渤海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为300万余册,电子文献数据库26个。是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以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协议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