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学院(She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高校、辽宁省全面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测绘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挂靠学校。
学校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2000年成立的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04年,教育部分别确认“两院”为独立学院。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与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联合转设为沈阳工学院,同时撤销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建制,两所学院由独立学院转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680亩,建筑面积4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7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约176万册,电子图书约157万册;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4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招生;有专任教师811人,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近1.85万人。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学校前身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1999年7月6日,沈阳工业学院决定筹建沈阳工业学院国有民营分院。9月12日,沈阳工业学院国有民营分院首批6个本科专业的417名新生报到。9月21日,辽宁省教育委员会、辽宁省计划委员会批准设置沈阳工业学院国有民营分院。
2002年6月,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成立。 [42]
2004年3月18日,教育部确认沈阳工业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为独立学院。5月19日,辽宁顺智教学园管理有限公司与沈阳理工大学签署合作举办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协议。9月15日,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在抚顺新校区举行落成揭牌仪式。
2007年9月,学院启用新校区。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00年7月13日,沈阳农业大学决定组建沈阳农业大学国有民办分校。9月13日,沈阳农业大学国有民办分校首批11个专业的484名新学生报到。
2001年6月19日,辽宁省教育厅批准设置沈阳农业大学国有民营分院。
2004年3月18日,教育部确认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独立学院。
2009年12月26日,辽宁顺智教学园管理有限公司与沈阳农业大学签署合作举办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协议。
合并建校
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与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联合转设为沈阳工学院,同时撤销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建制,两所学院由原来的独立学院转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2014年,学校入选国家级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单位(全国99所之一)。
2015年,沈阳工学院遴选为辽宁省首批十所全面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7月,学校正式获准加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12月,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审批,批准学校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2016年8月,沈阳工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
2017年,沈阳工学院成为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环境设计两个专业遴选为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 6月,辽宁省汽车产业链后市场产业校企联盟和辽宁省自动识别智能设备校企联盟在学校成立。
2019年4月,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测绘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挂靠沈阳工学院揭牌成立。
2021年1月,沈阳工学院华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和环境与健康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2024年11月8日,沈阳工学院库卡学院落成典礼暨2024年度库卡中国校企合作会议在沈阳工学院举办。
2024年12月25日,沈阳工学院—俄罗斯滨海国立农业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心揭牌成立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4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招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1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70人,占比33.3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788人,占比97.17%;双师双能型教师320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2个、“新农科”项目1个。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示范专业14个、省级优势专业10个,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93门,建成了适应专业群发展的16个实验中心、155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各类实验示范中心7个;校外实践基地144家,其中8家被评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项。2020年,15个项目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校际合作项目,包括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1项,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4项,教师互聘项目5项,校地校企研究院1项,重大科研项目2项,资源共享项目1项,对外合作项目1项
教学成果
2019-2020学年,学校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69项;省级一等奖62项、二等奖125项、三等奖261项。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3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技术转化示范机构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艺术基金4项、中央军委科技委项目1项、中央引导地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34项,授权专利953项。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近三年,开展相关领域研究项目392项,科研到款1157.41万元。 2020年,学校辽五味子无性繁殖苗木生产技术规程、蓝靛果贮运保鲜技术规程两个项目被纳入2020年辽宁省地方标准立项计划。 2020年,学校获批各级各类课题项目123项,科研到款首次突破1000万元。
2021年,学校申报的有关信号检测技术方面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成功获批,项目经费为200万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约176.05万册,中文期刊296种,电子图书157万册,电子期刊19万册;同时引进中国知网、超星、万方、博学易知、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博看、文泉学堂、中国社会科学文库等数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