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辽东学院

  • 区域:辽宁丹东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5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辽东学院(Liaodong University)地处辽宁省丹东市,拥有经、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是由辽宁省主管,以举办本科教育为主的综合类教学型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由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和丹东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并更为现名,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百校工程”项目院校。 

1912年,安东地区的第一所中学三育中学创建。1920年9月21日,三育堂(现为动植物标本馆)建成使用,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原为私立安东国民高等专科学校(简称三育中学)旧址,安东师范学校、安东丝绸工业学校和安东医学专科学校等学校均基于三育中学的理念而创办,最后合并成现在的辽东学院。学校曾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辽宁省公安厅建党百年安保工作“集体一等功” 2021年度“辽宁省先进团委” 、辽宁省公安厅安保工作“集体一等功”等荣誉称号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临江、金山北苑、金山南苑、经山、五龙背等多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6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近4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8.4亿元,图书馆藏书117万多册,设有13个有全日制学生的二级学院,开设49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1547人、专任教师963人;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人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学校前身

1912年安东地区的第一所中学三育中学创建,于承恩任第一任校长。

1920年9月21日,三育堂(现为动植物标本馆)建成使用,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原为私立安东国民高等专科学校(简称三育中学)旧址,安东师范学校、安东丝绸工业学校和安东医学专科学校等学校均基于三育中学的理念而创办,最后合并成现在的辽东学院。 [39-40]

1929年,三育中学第二任校长包乐深卸任之后,三育中学的校长由中方人士出任,先后由曾任教于北平育英中学、汇文中学的崔毓麟先生和来自山东青岛大学的鲁景民先生接任。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沦陷,扶植伪满当政。三育中学以推诿、不合作的态度抵制日寇和伪满实施的奴役和殖民统治,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

1938年,吴立身出任三育中学校长,祈望通过换由外籍人士主持学校,以挽救面临厄运的学校,但最终,学校还是被迫在1942年7月30日关闭。从1912年开始至1942年办学终止,三育中学在安东运行了30年。

1946年,吴立身携家人回国。

1948年,吴立身又重返中国,在劈柴沟三育中学的原址上协助成立辽东省立安东农业专科学校后,于1950年离开中国。

1948年的安东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是辽东学院高等教育的肇始 

1950年安东农业专科学校更名为辽东省立安东农业专科学校。

1962年辽东省立安东农业专科学校(部分)经过整改更名为辽宁省熊岳农业学校,后发展成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东省立安东农业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丹东市农业学校,后经过多次合并重组发展成为辽东学院农学院。而后陆续有丹师、绸校、财校、卫校、职工大、师专、丹大、大医分校、财专、纺专、丹东高专、职院等不同历史时期。

1978年12月丹东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丹东师专是辽宁省建校最早的三所师专之一,曾是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1988年丹东师专成立十周年之际,启功先生亲自为丹东师专题词“十年树人,万象更新,骎骎四化,桑梓长春”。

1993年更名丹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49年,东北地区工业占全国工业总值的85%。上世纪50至70年代,东北地区的财经人才主要来自东北财经大学,满足不了彼时东北地区迅速发展的工商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所以东北各省财政厅纷纷成立财经学校,培养中等财经人才。

1957年3月,辽宁省干部学校于沈阳成立,建校目的一是培训辽宁省在职财经干部,二是于省内招收一定数量的学员进行正规财会教育,为企业和机关培养应用型人才。1961年该学校由沈阳整体迁至丹东市元宝区,1963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辽宁省财经学校。地址位于元宝区经山街现辽东学院医学院处。财经学校的设立,提高了辽宁省财会队伍的业务素质,提升了财务管理能力。可什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初创时,受师资力量和学校规模所限,招收的学生数量并不多,一年仅有二百余人毕业,尚不能满足辽宁省对财经人才的需求。上世纪80年代始,一年能毕业近四百人。建校前30年间,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中专毕业生3633名,干部专修班毕业生2272名,校内培训在职干部8203名,校外培训财会干部19165名,可以说桃李满园。

1968年以后,辽宁省财经学校教育事业陷入低谷,导致辽宁省机关和企业财会人员断层,社会急需大量有专业知识的财会人员。针对这种情况,辽宁省财政厅决定对在职的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职能技术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适应企业管理和核算的需要。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次年3月8日,辽宁省财经学校正式开学。当时教材很缺,就由教务主任徐泰丰亲自编写会计教材,一次写一个星期的讲义,之后刻板、印刷。其他各科的老师也大多亲自编写教材,所以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学养大幅提升。后来,他们编写的教材被全国17个省市选用,出版的教材专著也有七十多部。此外,时任校长杨维祖,在国家财政部主办的中华函授学校中担任《财务会计》主讲;副校长苏郁生、教研室主任赵英兰是我国会计专业的资深学者,多次参加全国统编教材编写。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财经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学识水平。如此雄厚的师资力量下,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财经管理人才。

1984年12月,辽宁省财经学校成立了函授部,以各市财政局为依托,成立了15个函授站,50多个函授点,由省财政厅直接管辖。67岁的张世友,曾是学校函授部办公室主任,他说:“函授教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因而吸引了很多学生。”1985年,学校一次招收了五千五百多名学生,第二年,又招收了两千多名学生,两年合计招收八千多人,数量相当于学校建校近三十年毕业生总数的2.5倍。

随着第一批学生入学,他们又产生了继续深造的需求。而财校只是中专学校,满足不了他们的愿望。时任财经学校函授部副主任栾德君是省委党校的毕业生,知道省委党校可以自主招生进行本科教育,但他们缺少经济类教员,而这方面恰恰是辽宁省财经学校函授教育的特长,于是产生与省委党校联合办学招收财经类大专生的思路。他找到省委党校领导,提出可以依托全省15个函授站,由他们负责教学,最后省委党校发证,解决学生的需求。省委党校领导认可了这条建议,最后经过讨论觉得由省委党校依托各市党校更为合适,当年省委党校在各市招生,很多课程聘请各函授站的老师授课,辽宁省财经学校的函授毕业生成为省委党校的重要生源。多年来,在全省范围内培养了数万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1985年,以辽宁省财经学校为基础,开始筹建大专院校,1987年辽宁财政专科学校成立。1994年更名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

丹东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简称丹东纺专)座落于丹东市大专院校比较集中的蛤蟆塘镇文化路。丹东纺专始建于1990年3月,该校前身分属丹东大学、丹东丝绸工业学校。1989年10月经丹东市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1983年建立的地方高校丹东大学与1958年建校的原中国纺织工业部所属的中专丹东丝绸工业学校合并为一所工科类地方高校。后经国家教委批准,定名为丹东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对外仍保留丹东丝绸工业学校名称)。

学校合并

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

1987年,辽宁财政专科学校创建;

1994年,辽宁财政专科学校更名为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

丹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49年,安东省立安东师范学校创建,

1949年,安东省立安东师范学校更名辽东省立安东师范学校,辽东省立安东师范学校更名丹东师范学校,

1978年,丹东师范学校升格为丹东师范专科学校,

1990年,丹东市教育学院并入丹东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丹东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丹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丹东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丹东丝绸工业学校创建,

1979年,辽宁广播电视大学丹东分校创建,

1983年,丹东大学(专科)创建,

1990年,丹东大学(专科)、丹东丝绸工业学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丹东分校合并组建丹东市轻纺工业专科学校,丹东市轻纺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丹东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1994年,丹东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丹东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大连医科大学丹东分校

1958年,安东医学专科学校创建,

1962年,安东医学专科学校改建安东市卫生学校,安东市卫生学校更名丹东市卫生学校,

1984年,丹东市卫生学校改建大连医学院丹东分院,

1994年,大连医学院丹东分院更名大连医科大学丹东分校;

丹东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丹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丹东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大连医科大学丹东分校合并,组建丹东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丹东职工大学、丹东农业学校并入丹东职业技术学院。

辽东学院

2003年,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丹东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辽东学院。 

2003年10月辽东学院正式揭牌。 

2011年9月,辽东学院与东北师范大学签署协议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20年9月28日,沈阳化工大学、辽东学院和营口理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13个有全日制学生的二级学院,设置49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门、校级重点学科2门。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纺织工程;

校级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应用化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547人、专任教师963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1%、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6%、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8%。拥有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千人层次、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等专家学者。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8个,省级转型示范专业2个,省级转型试点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

国家级高职教改试点专业:投资与理财、会计电算化、酒店管理、服装工艺技术;

省级高职示范专业:酒店管理、服装工艺技术;

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园艺、金融学、会计学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服装与纺织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辽东学院-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心;

省级教学团队:英语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造型创意教学工作室教学团队;

省级特色专业:地域文化视野下留学生本科课程设置与改革; 

省级重点支持专业:园艺;

省级精品课程:统计学基础、证券投资原理与实务、高等代数、电工技术。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发挥毗邻优势,打造对朝合作制高点,在朝鲜建立了全国首所“孔子学院”,连续18年通过国家汉办向朝鲜派遣汉语言教师,指导朝鲜中学生获全球汉语大赛总冠军,在国内唯一开设朝鲜特色课程,并聘用朝鲜籍教师担任本科教学工作;扩大对外交流,丰富合作办学增长点。与韩国、日本、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等国家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友好交流合作关系,与韩国友好学校开展“2+2”学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技术大学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4+0”国际合作项目;积极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招收中亚等国家在内的自费留学生550人;获批3项教育部语合中心“中文+技能”培训项目,设有HSK(汉语言水平)考试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辽东学院拥有辽宁省功能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水环境放射性预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蓝莓新品种育种与采后处理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蓝莓及小浆果种植技术、熊蜂周年繁育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推进了产业的发展;“梳理及成纱质量”关键核心技术、“环保阻燃剂”关键技术和地方特产柞蚕丝生态染整技术。 

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功能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水环境放射性预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蓝莓新品种育种与采后处理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辽东地区蓝莓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获8部教材获辽宁省优秀教材建设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获得国家级新农科研究改革与实践项目1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