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Dongbei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东北财大或东财。学校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校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名东北财经学院,由解放初期党在东北地区创办的5所财经高校及东北人民大学财经系科逐步合并成立,校址设在沈阳。1958年与沈阳师范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辽宁大学。1959年原东北财经学院主体部分迁往大连,与辽宁商学院合并组建辽宁财经学院。1979年划归财政部管理,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1985年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12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9年成为辽宁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总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 有31个学院(研究院、中心、部),43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类别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在校生1.7万人,教职工1659人。学校有25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覆盖率高达75.6%。
历史沿革
东北财经学院时期
1951年11月,中国中央教育部召开会议,会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精神,揭开了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的序幕。 1952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调整设置方案,决定将东北财政专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东北计划统计学院及东北人民大学财政信贷、会计统计两系合并,成立为东北财经学院(设沈阳)
1953年,中央教育部加强和增设了工业院校并适当补充师范院校,对政法、财经大学进行适当集中。1953年8月,根据高等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东北商业专科学校、东北合作专科学校并入东北财经学院。
1954年6月,根据高等教育部关于全国财经院系调整和设置计划,东北人民大学的工业经济专业和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的工业统计、工业会计专修科并入东北财经学院。
辽宁大学时期
1958年7月,中共辽宁省委决定,东北财经学院与沈阳师范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综合性的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学院的全部资源并入辽宁大学,组成了学校的经济、财政与计划统计等3个学系。
辽宁财经学院时期
1959年7月,中共辽宁省委决定,将辽宁大学财政系、计划统计系师生,以及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贸易经济专业教师与辽宁商学院合并,在大连成立辽宁财经学院。同年9月,辽宁财经学院正式成立,由省人民委员会领导,省商业厅代管。
1966年-1976年,学校是文革期间中国唯一完整保留的财经类本科院校。 1978年,学校改由国家财政部和辽宁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1979年,辽宁财经学院划归国家财政部领导。
东北财经大学时期
1985年9月,财政部批准辽宁财经学院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学校更名后,依然实行国家财政部、辽宁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领导体制。
2000年,东北财经大学划转到辽宁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办学体制。
2007年8月,由东北财经大学与英国萨里大学合作设立的“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
2009年,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的要求,东北财经大学到营口大学园设置教学区,支持营口举办本科教育,奠定营口建设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基础。
2012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学校成为两部一省共建高校。 9月28日,东北财经大学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 12月,东北财经大学与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 INSTITUTE)签约成为中国大陆第七所CFA大学项目合作伙伴。2013年,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辽宁省教育厅的指导与支持下,东北财经大学与美国南缅因大学共建了缅因州首家孔子学院。
2016年3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辽宁财政干部教育中心整体划转东北财经大学。6月经省编委批准,辽宁财政干部教育中心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财经干部教育中心”。
2017年1月,东北财经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月,被认定为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4月,辽宁省金融业校企联盟在东北财经大学成立。 11月,东北财经大学成为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创始成员、副理事长单位。
2018年3月,东北财经大学与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崂山区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东北财经大学青岛金融研究院(落户青岛金家岭金融区)。5月,大连万科与东北财经大学正式签署高校联盟战略合作协议。 6月,东北财经大学海南研究院在三亚揭牌成立。7月,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在北京揭牌成立2019年6月,东北财经大学与浪潮集团战略合作签约。7月,学校与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战略合作签约;同月,学校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11月25日,东北财经大学流通研究院在北京揭牌成立
2021年1月,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同年,学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2023年11月26日,学校牵头成立全国数字商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31个学院(研究院、中心、部),开设43个本科专业。 2022年新增审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2023年新增数字经济、人工智能2个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均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下设4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22个);有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80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25个);有16个类别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会计、工商管理、金融、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3个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及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一级学科入选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均进入全国A类学科行列,1个学科群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500的学科有3个。
2024年12月03日,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6个一级学科全部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其中应用经济学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象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659人,其中专任教师946人(含教授177人、副教授32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50人次,入选省级人才计划、获得省级荣誉称号451人次,以星海讲座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等形式柔性引进高水平人才39人次。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66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25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有6个本科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覆盖率高达75.6%。“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等40余门次,国家级规划教材75部、精品教材3部、优秀教材2部;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等305门次,省级规划教材83部、精品教材15部、优秀教材15部。 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7项。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24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学校是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工信部校企协同数字经济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
2023年,学校获批4个省级示范性虚拟教研室、3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合作交流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已与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的139所高等院校、8个国际机构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其中50余所大学开展着长期稳定的交往合作。设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萨里国际学院,开展“留学不出国”的全日制本科教育。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英国奥斯特大学合作建有4个获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有国内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家参与并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的高校。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开展跨境教育
来华留学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立了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含英文授课项目),长短期汉语、商务汉语进修非学历教育的来华留学和国际中文教育管理体系,共培养了来自五大洲149个国家的国际学生1.4万余名。学校通过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辽宁省政府奖学金生的接收院校及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学校,国家中文水平考试和商务中文考试双考点,是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示范高校。与荷兰、斯洛伐克的两所大学分别合作共建孔子学院,获批建设孔子学院绩效评价与财务管理研修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财政部共建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各1个,有省级重点新型智库5个、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5个、省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基地2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4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0个,牵头成立辽宁省金融业校企联盟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财政部共建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各1个,有省级重点新型智库5个、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5个、省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基地2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4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0个,牵头成立辽宁省金融业校企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