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科技学院(Dal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一所理工类民办高校,为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于2002年7月建校,前身为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学校,2016年获批为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截至2022年6月,学院有教职工667人,其中专任教师419人;有学生12000余人。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土地面积78.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89.97万元,馆藏图书100.67万册;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34个本科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土地面积78.88万㎡,建筑面积29.59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687.25万元,馆藏图书102.56万册;设有7个二级学院及5个教学单位,开设34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
历史沿革
2002年7月,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大连铁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正式成立,时为国有民营二级学院。
2003年12月 ,经教育部批准确认,学院变更为由大连铁道学院与大连阳光世纪教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是按新体制、新模式创办的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颁发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大连交通大学学士学位条件者,同时授予大连交通大学学士学位。
2004年,大连铁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05年9月,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旅顺新校区落成并投入使用。同年,设立学院基础部。
2008年,成立国际合作与交流学院。
2011年4月,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转设,改制为民办普通本科大连科技学院。
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成功获得与美国莱特州立大学合作举办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的许可。
2015年12月,大连科技学院外语系转设为外国语学院。
2016年,学校获批为辽宁省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21年7月,学院党委被中共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2年,学院团委被授予2021年度“辽宁省先进团委”称号。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及5个教学单位,开设34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667人,其中专任教师419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占比36.7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1.65%,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双能型”专业课教师140余人,有30人次分别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占比39.09%,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6.07%,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双能型”专业课教师148人,有29人次分别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兴辽英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大连市青年才俊等荣誉称号。学校已获批辽宁省优秀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省一流专业3个,省一流课程44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03个,校外实习基地118个
教学成果
2016年,学校获省级本科教改立项一般项目7项。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6项、职教8项,省级优秀本科教材7部,省级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实施“国创计划”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奖励1500余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就业创业大数据研发中心1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辽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1个,大连市科普基地1个。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纸质馆藏图书88万册,电子图书1300000册。文献资源覆盖各类学科,基本形成以工科藏书为主体,兼有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与学科专业建设相适应、多种载体的馆藏文献体系。拥有“万方数据”、“超星汇雅电子书”、“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国内重要数据库。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65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组织教职工、学生与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校企合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沈阳铁路局、杭州地铁、沈阳地铁、大连地铁、大连公共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机车厂等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并作为储备干部。
校厂合作
学院通过开展“校中厂”和“厂中校”等多种形式的校厂合作,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专业学生派往校厂合作的工程训练基地,直接参与真实的工程设备的设计和加工,锻炼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加工能力;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相融通,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