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DPU),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辽宁省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是辽宁省“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辽宁省转型示范高校、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国家级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建校之初的地址是沈阳,校名为沈阳轻工业学院 。1970年,迁往辽宁省宽甸县,同年迁入大连市,更名为大连轻工业学院 。1973年12月,学校由辽宁省第一轻工业局领导。1978年8月,由轻工业部和辽宁省双重领导,以轻工业部为主。1998年,划转辽宁省管理。2007年,学校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2016年,获批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8年,获得“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23年,获批辽宁省众创空间、辽宁省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部),42个在招本科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截至2024年5月,校园占地面积5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381.9万元
历史沿革
沈阳轻工业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决定成立沈阳轻工业学院,1958年7月22日开始筹建,同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 。
1958年12月,辽宁省委决定停办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并入沈阳轻工业学院。1959年2月,全国总工会沈阳干部学校并入沈阳轻工业学院。1959年春,学院转隶属于辽宁省轻工业厅。1961年10月,营口海水化工专科学校并入沈阳轻工业学院,称营口分院。1962年8月,辽宁纺织专科学校停办,学生和部分教师并入沈阳轻工业学院。1969年12月,辽宁纺织工业职业学校撒消,部分教职工并入沈阳轻工业学院。1970月,沈阳轻工业学院搬迁到宽甸县
大连轻工业学院
1970年末,由省市革委会领导,以旅大为主。同年12月,大连轻工业学校并入,更名为大连轻工业学院。1973年12月起,由辽宁省第一轻工业局领导。1978年8月,由轻工业部和辽宁省双重领导,以轻工业部为主。1998年由轻工业部划转辽宁省管理。1999年10月25日,辽宁省纺织工业学校、辽宁省纺织工业学校中日服装艺术分校并入大连轻工业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
2007年3月16日,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2017年1月,大连工业大学入选辽宁省“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21年6月23日,学校加入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 。2024年11月26日,大连工业大学现代化工产业学院揭牌
大连工业大学
2007年3月16日,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2017年1月,大连工业大学入选辽宁省“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21年6月23日,学校加入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 。2024年11月26日,大连工业大学现代化工产业学院揭牌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大连工业大学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学科。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22、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此学科全国第3名,在辽宁省高校首轮“双一流”建设结项验收中获得“优秀”等次,牵头“食品与健康”学科群获批“2023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大连工业大学有教职工1328人,其中专任教师874人,教授、副教授53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00余人(含外聘)。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1人,各类国家级人才称号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近百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7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4月,大连工业大学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学校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辽宁省转型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4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2个。学校还拥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200余门,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首批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3门,省级一流课程18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13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大连工业大学承担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立项46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91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大连工业大学共拥有80个市级以上研究平台,其中包括4个国家级平台,7个相关部委研究平台,34个辽宁省研究平台及35个大连市研究平台
研究成果
成果奖励
截至2024年4月,大连工业大学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87项。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奖192项 ,其中“酶转化法生产RH2等人参稀有皂苷”项目和“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分别获得2003年和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以桂枝茯苓胶囊为示范的中成药功效相关质量控制体系创立及应用”“特色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三个项目依次于2010年、2015年、2018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获得大连市科学技术功勋奖,2021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3年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
专利技术
截至2024年4月,大连工业大学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4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