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 区域:辽宁大连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2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辽宁省教育厅主管, 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等学科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是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号。 

2000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大连东方信息技术研修学院并成为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连分院,2001年转制为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004年成为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2008年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院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2023年5月学校举办者变更为“大连东软软件园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

截至2024年12月,总占地面积83.3万平方米(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设有13个教学机构,开设35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校内全日制在校生超2万人

历史沿革

  • 大连东方信息技术研修学院

2000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大连东方信息技术研修学院并成为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连分院,开展网络本科教育。 

  • 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2001年7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大连东方信息技术研修学院转制为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开展高职专科教育。9月。辽宁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学校为辽宁省示范性软件学院。12月,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东北大学成为首批全国33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成为东北大学软件学院的分院。

2003年11月,学校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并被推选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联席会主席单位。 

  • 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

2004年3月,东软日语IT人才培训中心正式挂牌成立。4月,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

2005年1月,EMC存储技术授权培训中心落户学院。

2006年9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首次开启东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MSE)研究生培养工作,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教学点)从2006年起开始招收东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008年9月,教育部批准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转设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校成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2012年5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启动了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合作培养项目管理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后由于教育部政策调整,东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和项目管理硕士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招生暂停。7月,学校成为CDIO国际合作组织正式成员。


2015年3月,由学校牵头的“大连市数字媒体职教集团”正式成立。11月,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试点高校之一。

2016年2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审核,成为辽宁省首批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的众创空间。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2017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学校成功入选。12月,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获批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

2018年3月,学校顺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9年12月,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教育厅正式认定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学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2021年,学校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数字校园试点建设项目。11月,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合作院校。 

2022年8月,学校获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辽宁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12月,学校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2023年5月25日,教育部批复同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举办者由“大连东软软件园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亿达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大连东软软件园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办学地址由“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号”变更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号、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博川路8号

2023年9月14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同时正式揭牌。

2024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申报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培育高素质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人才》项目成功获批“工业互联网安全人才培育试点示范项目”。 

2024年3月,获批设置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35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教师折合总数为861人,其中专任教师645人,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46人,比例为7.13%,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有223人,比例为34.5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7.13%,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92.87%;具有行业经历教师所占比例33.02%,高层次人才教师所占比例4.19%;本科生主讲教师中教授有50人,占所有教授比例为83.33%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首批优势特色专业,4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1个省级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3个省级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学校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选中共获批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全国民办高校第一,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6门,6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现代产业学院及2个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建校以来,学校共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2项,其中: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3年获本科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2018年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本科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2020获本科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2021年获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2022年获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本科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23年,再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学、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蒙特克莱尔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韩国建国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等12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出国长短期留学、国(境)外实习就业、长短期来华留学等多种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普基地1个、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1个、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获大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重点实验室3个、科普基地1个、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科基金3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6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国家出版基金4项,校企联合国家级项目9项;获专利108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87项、作品登记证书25项、商标3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有140篇论文获市级以上自然学术论文成果奖。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