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Dalian University),简称连大(DLU),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省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 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辽宁省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是全国首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后为大连工学院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独立办学更名为大连大学)、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后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后为大连市卫生学校)。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2008年12月,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并入大连大学。
截至2024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115.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4万平方米;设有26个学院,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67个备案本科专业(55个招生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15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有教职工62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042名;全日制在校生约1.6万人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学校前身
原大连大学
194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同意成立大连大学。3月15日,大连大学成立,将大连工业专门学校、关东电气工程学校、关东医学院和关东俄语专门学校合并,下设工学院、医学院、俄语专修科,并将原“满铁中央试验所”划归大连大学,成为大连大学的科学研究机构。4月15日大连大学在市文化宫举行创校典礼,4月16日正式开学。
1950年7月,按照苏联高等教育的经验,吸收苏联专家的意见,东北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取消大连大学名义,成立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学院(现大连医科大学)、大连俄文专科学校。
1978年10月,国家教委同意,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大连工学院与旅大市革委会合办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为旅大市培养人才。学校实行双重领导,以旅大市为主,面向旅大市招生,主要培养工科高级人才。
1979年7月,省革委会批准改名为大连工学院旅大分院。
1981年11月,随着旅大市更名为大连市,学校更名为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
1983年11月1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划归大连市,更名为大连大学,设立11个本、专科专业。
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1948年3月,大连高级中学改制升级为关东文法专科学校,隶属关东公署,校址位于西岗区五四路82号(今大连教育学院)。共培养450名干部,除少部分随军南下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大部分被分配在市内新闻、文教、财经、政法和党政部门。年底并入刚成立的大连大学。
1949年5月,关东文法专门学校改建为旅大高级师范学校,培养中学教师。10月16日,旅大行政公署决定将旅大高级师范学校与大连市立初级师范学校合并,成立旅大师范学校。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旅大师范学校改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
1981年3月,辽宁省高教局批准旅大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1986年11月29日,国家教委决定大连师范专科学校改为大连大学师范学院。
大连市卫生学校
1950年10月,为解决抗美援朝志愿军伤病员康复治疗问题,东北军区在旅大市设立了12所康复医院,急需大批医护人员,成立旅大市卫生学校,由旅大行政公署领导,同年底接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期学员(军干班)。
1951年3月,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将学校改名为旅大市医士学校,设医士(军干班)、护士专业。
1952年11月,长春东北医士学校、中央化工局大连职工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并入学校。
1954年12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医士学校,由辽宁省卫生厅领导。此时,学校由为抗美援朝战争培训救护人员转为国家中等专业学校。
1956年3月,学校更名辽宁省旅大卫生学校,仍由辽宁省卫生厅领导。同年9月,旅大市第五康复医院划归为学校附属医院,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五康复医院并入旅大市卫生学校。
1958年5月,学校升级为旅大市医学专科学校,学校设有医疗、卫生两个大专专业和医士、护士、助产士、儿童护理等中专专业。同年,旅大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并入。
1962年12月,大连医学院附属卫校并入,开设检验专业。
1963年12月,由于国家调整教育布局学校又调整为中专,更名为旅大市卫生学校,由旅大市人民政府卫生局领导。
1977年,学校全面恢复招生。
1980年,经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批准学校为全国重点卫生学校。
1981年3月,改名为大连市卫生学校。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
1950年11月7日,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创建于哈尔滨,是铁道部创立的第一所卫生专业学校。
1958年,学校南迁大连,升格为大连铁道医学院,同时设有中专部。
1963年,随着国家教育布局调整,更名为大连铁路卫生学校,由铁道部沈阳铁路局管理。
2002年,学校与大连医科大学联合办学,成立了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合并组建
1986年1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复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联合办学,校名定为“大连大学”,采用一校三方四地办学模式。
1988年4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划归为学校附属医院。
1995年,大连大学换建搬迁集中办学,实现实质合并。
1999年4月,国家教委公布大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合格。
2002年6月1,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复大连瓦房店师范学校并入大连大学,增挂“大连大学初等师范学院”校牌,举办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的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学制5年,统计上列入大连大学,其人、财、物隶属关系暂时不变。
2003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4年8月,大连市政府确定学校为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
2005年1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揭牌,大连铁路医院并入大连大学。
2006年4月,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12月,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并入大连大学。
2010年,大连大学决定由原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市卫生学校和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共同组建成新的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高职学生为主,同时保留原有的中专建制。
2014年12月,学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6年1月,学校入选CDIO工程教育联盟。
2017年1月,学校获批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2019年9月,学校获批辽宁省公共文化研究基地。 12月,大连大学附属盘州市人民医院正式揭牌 ,学校入选辽宁省首批“辽宁最美校园”。
2021年,学校获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并成为全国首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
2022年7月,大连大学生命健康学院、大连大学乡村产业振兴研究院成立。
2023年2月,学校获批“111计划”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2024年10月9日,大连大学类脑智能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29个学院,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66个备案本科专业(53个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1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61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700余人,专任教师1058名,具有博士学位占比52.93%。在岗各类高层次人才93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各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各类团队12个,其中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学团队4个、创新团队5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双一流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现有15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一流课程等国家级课程15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育基地、众创空间等4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学生在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银奖1项、铜奖4项及省赛金奖11项、银奖19项、铜奖17项,参赛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数达30%。获国家级竞赛奖励94项、省级771项。其中,按照辽宁省教育厅绩效考核统计认定的高质量学科竞赛标准,学校学生获省级一等奖138项。在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获全国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全国三等奖5项。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具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教材建设奖1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各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各类团队12个,建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42个、市级科研平台38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先后获批7项国家科技奖,覆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获批近百项省部级科技奖。依托连大科技园、“大连大学—西岗科技园”和“连大—金普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学校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授权发明专利1132项,国际专利授权11项。2021年获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并成为全国首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60.60万册,拥有电子期刊54.39万册,学位论文1061.91万册,音视频2590725.0小时。古籍类图书尤其是中国古代重要典籍大都有收藏。《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荟要》《宛委别藏》以及《古今图书集成》等收藏较为完整。在藏书中木刻原版图书有相当数量,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