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北工大(BJUT) [93],位于中国北京市 [6],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 [93]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6]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建校初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先后划转入学校。20世纪70年代以来,原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等学院陆续并入。 [93]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16]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行列,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93]
截至2024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有校本部和中蓝、管庄、花园村、琉璃井、惠新东街和通州6个校区,占地面积96.1418万平方米; [6]学校设有25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70个;研究生专业覆盖34个学科(含1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9个专业学位类别。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硕士点33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其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有专任教师2196人,在校生25927人。 [6]截至2024年6月,该校图书馆收藏中外文纸质图书两百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杂志一千六百多种。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1960年,北京工业大学在工厂林立的北京东郊九龙山诞生, [115]建校初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先后划转入学校。 [93]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当晚,校党委开会决定,把北京工业大学校庆日定为10月16日。 [118]
1978年至1989年,学校调整系的设置,设机械工程学系、工业自动化系、无线电系、土木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系、应用物理系、计算机科学系、应用数学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热能工程学系、管理工程学系、建筑学系。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16]
1990年,原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入北工大。1993年北京计算机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北京西三环北路原校址办学,1998年迁入校本部与北工大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计算中心合并组建计算机学院。2000年,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分部,均为学校的异地办学机构。
稳步发展
1992年,北京工业大学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3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04年继续教育学院与工大分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后工大分部办学主体为继续教育学院(称为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区)。1993年北工大尝试教育改革成立实验学院,2000年起实验学院由学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2004年7月实验学院终止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的协议,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迁至北京市朝阳区管庄校区,与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调整合并为学校全资直属二级学院性质的实验学院。 [116]
1996年,北京工业大学跻身国家21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行列,成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5年,原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标志着北工大形成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相结合的多学科架构。 [116]同年,北京工业大学举行奥林匹克体育馆暨2008年奥运羽毛球、艺术体操比赛馆开工奠基仪式。 [117]2006年,北京工业大学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124]
2010年,北京工业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122]。2012年2月,北京工业大学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2013-2016年间,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成立,樊恭烋学院成立、信息学部相继成立。 [116]
2017年1月,北京工业大学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3]同年9月,北京工业大学正式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116]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4]同年4月,成为京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125]8月,学校获批2018年度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该校“先进显微学与跨尺度材料创新引智基地”进入立项名单。 [130]
2020年7月6日,北京工业大学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131]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5]2021年,该校获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129]
2023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氢能研究院、北京市大兴区-北京工业大学氢能产业技术验证示范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兴园揭牌。 [18]
2024年10月9日,第十四届北京工业大学科技节开幕式暨学生科技成果展启动仪式举行。 [132]11月,北京市已建设的14个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包括北京工业大学的物质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平台。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设有25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70个,在招专业60个,招生专业(类)4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 ;博士后流动站19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研究生专业覆盖34个学科(含1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9个专业学位类别。10个学科跻身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0,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有教职工3291人,其中,专任教师2196人,包括正高级职称501人、副高级职称867人;博士生导师731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742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中国两院院士10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日本工程院院士(含外籍)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4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卓越人才3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81人。国际及港澳台教师7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2个、北京市品牌专业9个,7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6个专业接受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专业评估,1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专业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0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4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个。
截至2024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7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49项、二等奖68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17项。
科研成果
2012年至2022年7月,北京工业大学先后取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3项,包括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以及和企业合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期刊《Science》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尤其是“十三五”以来,连续获批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实现了北京市属高校“零”的突破,获批了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校“十三五”年均科研经费的投入达到了近10亿,增长了约20%。在专利方面,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每年1000余项,进入全国高校前10名,专利成果转化在全国高校排第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