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中国北京市公办高校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一分钟了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01:10

旅游界的黄埔军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02:38

2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硕考研初试导学课

16:09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2届就业毕业生中,67.69%选择在北京工作

03:54

2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硕考研6月答疑课

21:13

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差不多的分数,不能看名字选

01:47

上线啦!北二外校友小程序(系统)欢迎你来体验!

02:2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党委书记顾晓园接受审查调查

00:29

每日一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02:03

北二外:外语旅游名校,全国排名揭晓,属于何档学府?

02:5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好不好?二外学子获大奖,好老师是底气!

02:39

收藏

2154

18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二外”或“二外”(BISU),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特色学科,多学科门类发展的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省部共建重点高校,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中央与北京市共建的北京市属重点高校。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旅游局领导。2022年3月,由文化与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建。 [6]学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双万计划、北京市外培双培计划、北京市高等学校菁英奖学金项目,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成员,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课程示范中心、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行业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单位,5G商贸化联盟发起单位,并具有海外招收留学生、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30.24万平方米,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48个;有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有各类在校生近万人,其中本科生63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贯培生1400余人;有在职在编教职工近千人;有藏书121万余册。 

创办时间

1964年10月24日

主管部门

北京市

知名校友

王毅高虎城吴思科张吉龙、山崎敬一、刘洪才徐绿平程国平常振明、江波等

展开

学校官网

http://www.bisu.edu.cn

图集

目录

  1. 1历史沿革

  2. 建校初期

  3. 文革期间

  4. 恢复焕新

  5. 国际合作

  6. 调整拓展

  7. 创新奋进

  8. 深化合作

  9. 多元进取

  10. 2办学条件

  11. 院系设置

  12. 学科建设

  13. 师资力量

  14. 教学建设

  15. 合作交流

  16. 3学术研究

  17. 科研平台

  18. 研究成果

  19. 学术资源

  20. 4校园文化

  21. 学校标志

  22. 精神文化

  23. 社团文化

  24. 5行政管理

  25. 现任领导

  26. 历任领导

  27. 6校友情况

  28. 7所获荣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外文名

  •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 简    称

  • 北二外或二外(BISU)

  • 创办时间

  • 1964年10月24日

  • 办学性质

  • 公办高校

  • 学校类别

  • 语言类

  • 现任领导

  • 常宇 [96] [99](党委书记)计金标(党委副书记、院长)

  • 本科专业

  • 48个 [7](截至2024年3月)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 [7](截至2024年3月)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0个 [7](截至2024年3月)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 [7](截至2024年3月)

  • 博士点

  • 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 [7](截至2024年3月)

  • 博士后

  • 科研工作站2个 [7](截至2024年3月)

  • 院系设置

  • 19个教学单位 [7](截至2024年3月)

  • 校    训

  • 明德、勤学、求是、竞先

  • 校    歌

  • 《梧桐树下》

  • 校庆日

  • 10月24日

  • 地    址

  •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 院校代码

  • 10031

  • 主要奖项

  •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一等奖(2018年6月)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旅游类)三等奖(2019年5月)
    2017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18年7月)
    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18年9月)
    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日语演讲比赛二等奖(2019年9月)展开








  • 占地面积

  • 302400 m² [101](截至2023年12月)

  • 学生人数

  • 8839人 [101](截至2023年12月)

  • 教师人数

  • 935人 [101](截至2023年12月)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办本科名单

共894个词条689.6万阅读

北京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清华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北京交通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下设二级学院

共9个词条503阅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洲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洲学院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二级学院,成立于2018年。根据2020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2个本科专业;拥有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个;根据2020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5名,外国专家3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成立于 2009 年,其前身是 1964年成立的英语系,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最早创建的外语(课程)院系之一。英语学院现有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跨文化系、翻译系和商务英语系。英语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和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在教育部英语本科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8、2009年先后被评 为北京市、教育部特色专业。现设本科、硕士研究生两个办学层次。本科各专业(方向)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本科四年的通才教育改变为“2+2”的“基础加专业”的复合模式。研究生设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国际事务五个培养方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下设的二级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创建于1964年,有教授8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19人(含日籍专任教师1人)、讲师5人(含日籍专任教师 1人)、外聘日籍专家3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是一所拥有厚重历史底蕴、优良教学传统的学院。学院前身为1964年开设的二外阿拉伯语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逐步壮大为一所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希伯来语等外语专业为基础,以中东国别区域学研究为方向,面向全球化交流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外国语学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东学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本科专业设置

共44个词条1005阅读

金融学

院(系):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院(系):经济学院

贸易经济

院(系):经济学院

法学

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总榜

共817个词条7328阅读

清华大学

排名:1

北京大学

排名:2

浙江大学

排名:3

上海交通大学

排名:4

2024软科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

共16个词条6850阅读

1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外”,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由国家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首批“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京港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入选“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肇始于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队,后历经军委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央外事学校等主要阶段,1949年发展成为北京外国语学校;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1年11月,获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199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拥有东、西两个校区,下设30个教学单位,共开设121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8个;拥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300余人,本科在校生5700余人,研究生3900余人,国际学生1300余人。学校图书馆藏有纸质中外文图书近157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1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081种,中外文数据库107个。

2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CUC)”,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造就了大批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传媒艺术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为核心,以新兴交叉学科为重点,文、工、艺、管等多门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拥有CSSCI来源刊物《现代传播》《现代出版》《艺术传播研究》,ESCI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联合主办CSSCI来源刊物《当代电影》《中国电视》。学校总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100余人,教职工1989人;设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含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个直属教学单位;开设91个本科专业;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3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简称“上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注册地址为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和欧盟委员会口译总司合作单位,也是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成员,已开设全部联合国6种官方语文语对组合,获得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姜椿芳、厉麟似、夏仲毅、方重、徐仲年等杰出的名家大师都曾执教于上外。上海外国语大学始于1949年12月创办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俄文专科学校;1956年,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1963年,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94年,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1996年,被确定为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虹口和松江两个校区,占地74.7公顷。学校有教学院系(部)23个,有56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2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校在职教职工1473人,各类学生总数14132人。

4

外交学院

外交学院(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简称“外院”(CFAU),位于北京市,是由国家举办,外交部主管,外交部和教育部共建的非营利性事业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曾培养出戴秉国、厉声教、姜瑜等杰出校友。外交学院经周恩来同志倡议,由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批准,于1955年9月1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1958年8月1日,外交学院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1960年10月22日,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1961年10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校名恢复为外交学院。2013年7月,外交部、教育部决定共建外交学院。2017年9月21日,外交学院跻身首批全国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等。截至2023年9月学校总占地面积34.4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681人,全校教职工486人,其中专任教师234人,教师486人,截至2024年5月,有展览路和沙河两个校区,设立了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等10大教学单位,还有亚洲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等30余个研究中心,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及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11个本科专业。2023年12月,学院拥有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2023软科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

共16个词条3572阅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

第1名 总分:218.5

中国传媒大学

第2名 总分:218.4

上海外国语大学

第3名 总分:208.8

外交学院

第4名 总分:201.2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

共89个词条4.9万阅读

西安交通大学

职位:联盟理事长、联盟永久秘书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位:联盟副理事长

香港理工大学

职位:联盟副理事长

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

职位:联盟副理事长

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总榜

共811个词条88.5万阅读

清华大学

排名:1

北京大学

排名:2

浙江大学

排名:3

上海交通大学

排名:4

2022软科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

共16个词条9.8万阅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

排名:1

中国传媒大学

排名:2

上海外国语大学

排名:3

外交学院

排名:4

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共22个词条2.5万阅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

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

黑龙江大学

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建校初期

1964年春,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深感国内外语外事人才之匮乏,遂提议新建一所外语学院。此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之肇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址,亲自确定校名。

1964年3月7日,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申请筹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2日获得批准。5月,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并入。6月19日,建校方案拟定,由国家对外文委主管,主要培养外事干部,全校设立四个系:英语系、法语系、西阿语系、德日语系。7月11日,选定校址,将北京矿业学院东郊分院部分房屋和土地拨付二外使用。8月底,郭沫若先生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题写校名。9月1日,首批新生报到,本科生517人,专修科128人,14日上课。10月22日,陈毅副总理来校作关于外语学院办学方针的重要报告。10月24日,北二外举行成立庆典。

历史照片历史照片历史照片历史照片历史照片

历史照片

1965年,学校设有英语系、法语系、西阿语系、德日语系、东欧语系(阿尔巴尼亚语、捷克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匈牙利语)、干训部五系一部。全校教职工人数人生达到510人,其中教师221人,副教授4人,讲师12人,外籍教师27人。学生人数达到1138人。

文革期间

1966年,学校开始受到“文革”冲击。3月,东欧语系增设塞尔维亚语专业,干训班增设越南语专业。6月7日,全校停课。7月,周恩来总理连续5次来到二外调研。陈毅、李先念副总理也先后来到学校讲话,了解情况。

1968年,对外文委撤销。北二外划归外交部管理。

1969年,大部分师生前往河南五七干校劳动。

恢复焕新

1971年10月,划转北京市领导,北京语言学院整体并入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师生并入学校。11月,学校成为北京地区第一批复课的高校。

1972年1月,学校恢复教学机构建制,设英语系、西欧语系(法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东欧语系(德语、俄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亚非语系(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越南语)、政治理论教研室。10月,北京语言学院恢复建制,并入人员回校。

197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停办,该校外语教师并入二外。

1976年,四五运动爆发。二外汉语教研室16名教师怀念总理恩情,组成“童怀周”,编印多部诗抄。

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实行教育部和北京市双重领导,以教育部为主。

国际合作

1979年2月,筹建二外分院(1983年分院独立,改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同月,成立干训部,受国家旅游局委托培训全国旅行社导游、翻译人员。

1980年6月,外经贸部国际局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正式签署“加强二外项目”文件,二外从此开始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1981年,北二外开始招收留学生。2月,增设导游翻译、旅游经济管理两个专业,7月成立旅游系。7月1日,教育部同意设立外经系,设置对外经济合作专业,由外经贸部共管,9月招收第一批学生,成为全国第一家开设此专业的高校。

1982年1月,国务院确定二外为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校之一。

调整拓展

1983年2月1日,国务院做出批复,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由教育部划归国家旅游局主管。3月29日,二外划归国家旅游局领导;同月,成立旅游科学研究所(现旅游发展研究院)。在成为国家旅游局唯一直属本科院校的这段时期,学校的大门上同时挂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中国旅游学院”两块牌匾。 

1984年4月,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6月,学校招收首批研究生。10月,学校确立要从单科性的外语院校发展成为以外语为基础、以培养旅游业高级人才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1986年7月,二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7年11月,成立旅游教育出版社

1988年6月,全国旅游院校(系)协作会议在二外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全国旅游院校协作会。7月,首届夜大学毕业。

1991年11月,学校调整设置新的教学机构,即酒店管理系、旅游外经系、旅游英语系、旅游日语系、外语系、成人教育部。

1993年,成为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校之一。

1994年5月,二外设立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在对外汉语培训中心基础上成立国际文化交流部(1996年11月更名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995年5月,中文系成立。

1996年5月,成人教育学院成立。6月,学校通过九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建立国内一流的旅游大学。11月,旅游外经系与饭店管理系合并成立旅游经贸学院。

1997年11月,二外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1998年,成立研究生部(现研究生院)。

1999年1月,旅游经贸学院分为旅游管理学院和国际经贸系(次年5月更名为国 际经贸学院)。12月,调整教学管理机构:撤销外语系,成立俄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阿拉伯语和朝鲜语系;成立科研处、体育部。 

创新奋进

2000年2月12日,二外由国家旅游局主管转为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1年3月,成立社会科学部。5月,中外文化研究中心改建为跨文化研究所(后先后更名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跨文化研究院)。9月,阿朝语系分为阿拉伯语系和朝鲜语系。

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二外7个语种提前单独招生。9月,国际政治系成立。

2003年6月,撤销社会科学部,组建法政学院;中文系更名国际传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更名为旅游发展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7月11日,二外英文校名改为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04年9月,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在二外挂牌成立,这是首批北京市哲学社科研究基地之一,也是二外首个省部级研究基地。10月,首届中国旅游发展·北京对话在二外举行。

2005年9月,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2006年1月,成立英语教学部。4月,首次与华盛国际联合主办中国酒店投资峰会,此后每年一届。12月,成立翻译学院。

2007年11月,二外首个孔子学院在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成立。200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已连续举办十二届。 

2008年5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9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成立,二外当选为会长单位。

2009年5月28日,学校在英语系、日语系的基础上分别成立英语学院、日语学院。12月,原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名为汉语学院。 

2010年9月,应用英语学院成立。11月,学校与中国外文局签约合作共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2月,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二外依据双方签署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2018年12月改组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同年,成为全国首批旅游管理硕士(MTA)招收单位。 

2001年4月,成立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由二外与中国翻译协会合作共建。

2011年,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UNWTOTEDQUAL)最高年限的认证。

深化合作

2012年4月,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二外举行,该中心是教育部首批设立的三个阿拉伯区域研究基地之一。5月,二外与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共建的“全球舆情与受众研究基地”成立。9月,由教育部国际司批准,从2013—2014学年开始,二外等7所院校共同承接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工作。

2013年5月,二外加入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7月,学校在原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基础上组建新的旅游管理学院,在原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系的基础上成立酒店管理学院,在原旅游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财务管理系的基础上成立国际商学院,在原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原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管理系基础上组建经贸与会展学院。同年,获得饭店管理会展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5年5月,学校先后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非通用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6月,成立中欧语系。7月,在原国际传播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文学院,在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国际传播学院,成立西亚与南亚语系。12月,在阿拉伯语系的基础上成立阿拉伯学院,在德语系、西葡语系、法意语系的基础上成立西欧语学院,在朝鲜语系、西亚与南亚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东方语学院,在中欧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中欧语学院,在法政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国际法学院、党政外交学院,在应用英语学院的基础上成立英语教育学院。

2016年5月,学校成为201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入选团队。 

2017年9月,在法国成立夏斗湖学院,是北二外的海外二级学院,也是中国高校在西方国家的第一个全建制校区。同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为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2018年5月,学校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12月,北二外先后召开全校中层干部会和机构改革大会,正式公布学校机构改革方案。 

2019年5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落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校与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签署协议共建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6月,学校代表出席世界移动大会,成为5G商贸化联盟发起单位。7月,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首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中心)在北二外成立。 

多元进取

2020年1月,学校共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3月,学校增设外交学专业;5月,学校正式被北京市政府确立为“高水平特色大学”;6月,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3个硕士研究生专业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年限(四年)认证的最高等级,获得世界旅游组织的教育质量认证;8月,北二外拉萨附属中学揭牌。 

2021年3月,北二外13个专业入选第二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5月,北二外主办的学术集刊《阿拉伯研究论丛》入选CSSCI来源期刊(集刊)目录;8月,北二外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9月,北二外成立中国冰雪旅游研究中心;12月,北京市翻译协会落户北二外 ;该校举办第四届“一带一路”旅游论坛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泰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三个本科专业 ;3月,学校成为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建重点高校;同年4月,入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名单; 同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6月,商务英语、法语、葡萄牙语、波斯语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印地语等9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7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揭牌成立区域国别学院(研究院),将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目标,着力打造集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为一体的高水平教学、科研机构,培养专业人才,发挥智库作用。 

2023年6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红色旅游研究院揭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人文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人文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教学单位17个,开办本科专业48个(其中有31个语种专业)。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英语学院

英语 [99]商务英语

日语学院

日语

亚洲学院

朝鲜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泰语、越南语

欧洲学院

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拉脱维亚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洛文尼亚语、斯洛伐克语

中东学院

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希伯来语

高级翻译学院

翻译

旅游科学学院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商学院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经济学院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政党外交学院

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外交学

文化与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学

汉语学院

汉语言

体育部 [102]

-

基础科学部 [103]

-

国际教育学院 [104]

-

区域国别学院 [105]

-

参考资料: [29-30] [85]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3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 

类别

名称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共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共建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哲学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文化贸易、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硕士、工商管理、会计、旅游管理

联合培养博士点

翻译(美国宾汉姆顿大学)、旅游(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旅游管理、外国语言文学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 [38]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564人、外聘教师110人,折合教师总数为619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20:1。生师比为16.6。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0.71%;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9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2.84%;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51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2.02%。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6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 

优秀教师

类别

名单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林允清、郑承军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王文炯、王兴斌、王志佑、王柯平、王超尘、卢友络、吕国军、朱正、刘兰英、刘廷璋、刘志功、苏琦、李传松、李育良、肖雨潞、肖敏、张永旺、张秀桂、陈喜增、赵桂藩、秦明吾、徐仲历、唐志强、唐晓敏、戚文琴、阎峰、舒雨、邹统钎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周烈、计金标、邱鸣、邹统钎、韩玉灵、司显柱、刘学慧、李焰明、肖凌、张喜华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日语同传课程教学团队、日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团队

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

孟凡哲、王天星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

武光军、李国庆

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旅游管理教师团队

北京市“四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

邹统钎、郑承军、梁昊光、马诗远

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

计金标、王柯平、孟根龙、吴建设、曲茹

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直辖市)级人选

刘大可、司显柱

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人员

王柯平、谷慧敏、邹统钎、周长银、吴建设、程维

北京市属高校创新人才

李小牧、李美霞、谷慧敏、张惠芹、张洪仪、唐晓敏、袁宪军

“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邹统钎、杨玲、谷慧敏

北京市教学名师

马壮寰、王成慧、白远、谷慧敏、杨玲、张洪仪、邹统钎、唐晓敏、李美霞、刘永厚(青年)、张喜华、龙云、魏启荣(青年)、罗立彬、侯宇翔(青年)

北京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张颖、王金伟、侯宇翔、肖洋、李素杰

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马壮寰、李小牧、汪红、邹统钎、范军、修月祯、滑明达、武光军、王成慧

北京市“双百行动计划”优秀团队

北京国际人才吸引力提升对策研究团队、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研究团队 [31-36] [72] [74] [77] [81]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部分)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所属单位

获评年份

日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团队

邱鸣

日语系

2009年

旅游管理教学团队

邹统钎

旅游管理学院

2008年

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教学团队

滑明达

英语系

2008年

参考资料: [37]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北京市级精品课程6项、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5项。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

日语、阿拉伯语、英语、旅游管理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日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英语、日语、阿拉伯语、俄语、旅游管理、德语、西班牙语、朝鲜语、翻译、财务管理、酒店管理、商务英语、法语、葡萄牙语、波斯语

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汉阿高级翻译教程课程虚拟教研室

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饭店管理研究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翻译、财务管理、葡萄牙语、波斯语、市场营销、贸易经济、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印地语、意大利语、匈牙利语、塞尔维亚语、爱沙尼亚语、会展经济与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翻译、旅游管理

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旅游经济学、中国文化概论(俄语)、阅读与写作、微观经济学、中高级汉语视听说

北京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

翻译理论与实践、对象文化研究

北京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

时政文献翻译、红色旅游、国别与区域研究、当代中国外交、英语影视文学 [40-42] [86-87] [92]

北京市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主讲人

所属院系

获评年份

国际金融学

叶春明

经贸与会展学院

2010年

外国人看中国文化

朱小雪

西欧语学院

2010年

翻译基础

汪福祥

翻译学院

2009年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

邹统钎

旅游管理学院

2008年

普通语言学导论

马壮寰

英语学院

2007年

德语语言学导论

王京平

西欧语学院

2006年

基础英语

汪福祥

英语学院

2004年

参考资料: [43]

  •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最近一届);2021年,学校获评教育部首届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获评2020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一般项目4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学成果一览表

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类别)

获奖时间

日语学习与研究

二等奖

2004年

21世纪英语专业改造的模式建构与实践

一等奖

2008年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

2008年

口译理论研究

二等奖

2008年

与国际接轨的德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二等奖

2008年

外语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建设

二等奖

2008年

日语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

2012年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二等奖

2012年

国际化与社会多元协同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2012年

实施“十百千”工程,创建“三结合”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体系

二等奖

2012年

对外汉语专业国内外教学实践平台构建

二等奖

2012年

新文科背景下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2021年

新文科背景下复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线课程群建设研究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年

多语种融媒传播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年

新媒体视听译制在汉语国际推广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年

《汉语视听说“新时代中国故事”》模拟仿真实验课程设计与应用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年

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1年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育人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1年

“两区”建设背景下北京高校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1年

抓住课堂、丰富课外、朋辈促进、文化传承——北二外体育课程模式创新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1年

税收筹划

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2021年

美国环境文学经典

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2021年

新编日语会话教材

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2021年

新经典法语

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2021年

参考资料: [44-46] [84]

  • 比赛成绩

2016-2017学年,学校学生参加第五届“CRI”杯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演讲比赛,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优胜奖1人;参加“朔日杯”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北京市三等奖1人;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获华北赛区特等奖1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参加第七届“视友杯”中国高校电视奖,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参加2017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特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参加第十八屈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三等奖1人;参加第十二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获北京赛区三等奖1人;参加2017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获三等奖1项;参加2017全国高校联合国知识竞赛,获三等奖6人。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2017-2018学年,学校学生参加“CRI”杯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演讲比赛,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优胜奖1人;参加全国西班牙语配音大赛,获团体三等奖1项;参加“法大杯”2017未来国际商务谈判精英全国赛,获团体一等奖1项;参加“森滕杯”京津冀高校俄语大赛,获低年级组二等奖1项;参加2017“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三等奖1人;参加2018(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获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参加2018M0DELAPEC华北地区大会,获二等奖1人;参加北京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获团体三等奖1项;参加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获一等奖1人。 

2018-2019学年,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93人次。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截至2022年5月,学校与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合作科研,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等,年均赴外留学学生500余人,年均接收外国留学生1500余人次。 

  • 孔子学院

截至2022年5月,学校与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市、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巴拿马大学合作共建了6所孔子学院 

学校校门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科研机构19个,其中有省部级科研基地8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7个。 [7]

类别

名称

省部级科研基地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首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 [50]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 [76]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白俄罗斯研究中心、秘鲁研究中心、丹麦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奥地利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 [51]

其他科研机构(部分)

中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中华文化研究院、思想教育研究院、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党政政治与党政外交研究院、中国动漫文创研究院、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中国冰雪旅游研究中心、国家“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数字资源与知识服务实验室 [52-53] [73]

研究成果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2013年至2018年,学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5个,获省部级立项212个。 2019年度,学校获立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7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其中一般项目5项、青年项目2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010年至2021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年份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时期海外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2021年

移民对中国对外旅游投资的影响研究

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2021年

我国旅游企业管理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下的情境化理论构建

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2021年

旅游市场失范行为的法律调控机制研究

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饭店业服务与安全管理规范

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2021年

汉文佛经文体影响下的日本上古文学(全三卷)

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20年

地名的秘密——汉语地名外译研究

2020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20年

生态旅游与市场化生态补偿研究

2020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20年

网络时代的服务全球化——新引擎、加速度和大国竞争力

2020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2020年

***对策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特等奖

2020年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投资风险

2018/2019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9年

旅游业跨国投资与经营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9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9年

中国减税的经济效应评估——基于所得税分享改革“准自然试验”

2018/2019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优秀奖

2019年

中国在线旅游研究报告2018

2019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19年

大数据视野下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报告

2018/2019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19年

南平市文旅生态银行试点方案

2019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9年

寄宿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基于两省5县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经验证据

第七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8年

国际文化贸易大国的衡量维度与中国文化经济强国路探索

商务部2017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8年

共享经济与新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Airbnb为例

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奖(旅游类)三等奖

2018年

我国参与国际难民事务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2017)二等奖

2018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二等奖

2018年

旅游信息化基础教程

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奖(旅游类)教材类二等奖

2018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三等奖

2018年

大力发展文化贸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三等奖

2018年

我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发展情况报告和相差政策意见研究

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奖(旅游类)三等奖

2018年

国际文化贸易论

商务部2017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

国际化背景下首都文化贸易竞争力提升研究

商务部2017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优秀奖

2017年

旅游企业投资行为研究

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7年

世界遗产地旅游交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分析:以中国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英文)

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

休闲产业经济学(上下册)

2016年度国家旅游局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16年

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2015年

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2015年

度假饭店规划、运营与管理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优秀奖

2015年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与应用研究

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 三等奖

2014年

国际化框架下金砖国家技术创新政策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

——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4年

旅游法前沿问题研究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优秀奖

2013年

中国饭店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2013年

制度压力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基于旅游企业的实证研究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优秀奖

2013年

首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2013年

重庆市旅游人才发展报告

重庆市政府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2013年

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12

商务部学术成果奖优秀奖

2013年

交织混合型战略:一个多案例研究的发现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2012年

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新论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2012年

旅游经济学原理

国家旅游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2011年

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

全国第六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0年

Place attachment,identitycommunity impacts of tourism-the case of a Beijing hutong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0年

参考资料: [56]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有藏书121万余册,年订外文原版报刊127种、中文报刊160种;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113个,其中中文数据库56个(含2个自建数据库)、外文数据库57个。 

  • 学术期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外语类专业期刊。 

《旅游导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旅游管理类学术刊物。《旅游导刊》于2017年1月正式出刊,为双月刊。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编辑部设在该校中东学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编为中国原中东问题特使、中东学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吴思科和中东学院院长、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侯宇翔,李仁龙博士担任执行主编,于2015年创刊,每年两期。2021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集刊)目录。 

此外,还有《跨文化研究》以及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等学术期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 徽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徽以内外圆为主体构型,内圆由“E”形书、“W”形叶和地球标志组成,“E”、“W”来源于汉语拼音“ERWAI”的前两个字母,地球展现学校的国际化特色。内外圆之间为学校的英文名称和创建年份196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徽 [95]

  • 徽章

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印有学校徽志的圆形证章和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旗面为学校标识色深红,旗帜中央自上而下分别是:白色校徽、中文校名全称、校名英译全称。

精神文化

  • 校训

明德、勤学、求是、竞先

  • 学风

融中外,兼知行 

  • 教风

和易以思,人文化成

  • 校歌

《梧桐树下》

校训石

社团文化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18个社团。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留学生传统文化月”系列活动、“善行100”志愿活动、“生涯嘉年华”体验周活动等活动。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名单

党委书记

常宇

党委副书记、校长

计金标

党委副书记

王秀彦李臻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滕继辉

纪委副书记

姚冰

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严程维郑承军

参考资料: [69] [99-100]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校长

李昌

1964.10—“文革”期间

党委书记

张天恩

1975.04—1978.01

罗林

1978.01—1978.10

孙萍

1979.03—1981.02

唐恺

1979.03-1983.09

雷文

1983.09—1984.08

李先辉

1984.08—1989.03

洪福尔

1989.03—1991.08

刘凤魁

1991.08—1996.08

常殿元

1996.08—1999.12

段建国

1999.12—2010.05

冯培

2010.05—2016.06

参考资料: [70]

校友情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部分校友一览表

王毅

吴思科

高虎城

刘春先

张世斌

刘洪才

徐绿平

陈健

程国平

刘世军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18年

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106]

2023年5月

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97]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1张)

历史照片(5张)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5张)

校园风光(8张)


联系方式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联系方式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