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NCHU)位于江西省共青城市,是一所以工管学科为主,工、管、文、经、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
学院于2001年7月经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试办;2002年2月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赣航学院更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科技学院;2003年12月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被确认为独立学院;2007年3月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总占地面积94.90万平方米,产权占地面积为66.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32万平方米;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0.84亿元,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3808台(套),共有33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819人,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5817人。截至2024年6月,学院下设5个教学学部。截至2023年8月,学院有共青校区和上海路校区2个校区。
创办时间
2001年7月
主管部门
江西省教育厅
学校官网
www.stcnchu.edu.cn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2001年8月1日,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举办“三独立”(校区独立、管理独立、财务独立)二级学院,由此,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赣航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前身)诞生。
2002年2月7日,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赣航学院更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2003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文,确认省普通高校举办独立学院的单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被确认为独立学院。
2004年1月8日,江西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对江西高校举办独立学院予以确认的通知;6月9日,江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向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2005年4月19日至20日,江西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科技学院的办学条件进行核查,认为各项指标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合格标准。
2007年3月,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2014年3月,经学校第二届三次教代会投票表决,党委研究决定,科技学院正式入驻共青大学城;4月9日,南昌航空大学、江西中航共青城实业有限公司与共青城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和《合作办学补充协议》,由南昌航空大学和共青城中航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江西中航共青城实业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共同举办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4月25日,科技学院完成办校选址工作;12月26日,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等三所独立学院在共青城市南湖新区大学城举行奠基仪式,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6年9月,科技学院正式入驻共青科教城办学并迎来首批学生来校学习。
2023年11月,科技学院入选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院下设5个教学学部。截至2024年12月,学院共有3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有专任教师81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7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0.10%;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0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8.99%;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61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9.79%;教师有获评“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并入选江西省会计领军人才计划1名,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江西省主要学科与学术带头人(领军人才)和江西省百千万工程1名,入选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名、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1名、浔城英才2名、二级教授2名、江西省省级高层次人才D类获批2人,E类获批2人;有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36个;在江西省普通高校第二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9个专业获评同类高校第一;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5个,其中创业示范基地1个,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大学生创业园1个,创业孵化园1个,众创空间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累计编写并出版校本特色教材5项,1项入选省“十四五”规划教材遴选项目。2023-2024学年,学院共立项建设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1个,其中创新项目20个。
2024年,学院获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1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实践育人精品项目1项;在第六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文科二等奖和工科三等奖。
学生成绩
截至2024年12月,近五年来,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无损检测(超声)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竞赛活动中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达2000多项。2021年和2022年,学院分别获得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
2024年,学院在各类学科专业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09项,高水平竞赛项目获奖248项;获“启润绿城杯”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总决赛(CUADC)全国特等奖1项,全国一等奖5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1项,团体三等奖1项。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每年均有学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格,并与英国、匈牙利、韩国等国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办学协议。
校企合作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先后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等27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机械设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与江西省科学院计算机培训学院、北京万邦易嵌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宝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实施“3+1”合作办学;与思科中国、东莞台达电子有限公司、南昌海立电器公司等企业开展了项目制合作,建立多元主体参与、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有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截至2024年4月,学院与共青公安共建网络空间安全联合实验室。
-研究成果-
2024年,学院获批省厅科技项目立项5项、省高教学会立项1项、九江市科技项目立项7项、横向课题立项4项;3项党建研究课题获批2024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立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9月,学院图书馆总面积达到35288.67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2761个;拥有纸质图书126.55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0.01册;拥有电子期刊15.96万册,学位论文549.49万册,音视频1410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