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江西中医药大学

  • 区域:江西南昌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梅岭大道168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7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江西中医药大学(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资格,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

学校历史溯源于1951年创办的江西药科学校和1953年创办的江西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成立江西中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共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设有教育教学机构18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拥有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个、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个。共有专任教师1257人、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学校图书馆具有馆藏纸本图书181.63万册,电子图书162.41万册。 

创办时间

1959年5月

主管部门

江西省

学校官网

http://www.jxutcm.edu.cn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51年,创办江西药科学校;同年,创办江西实验中医院。

1953年,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批准创办江西中医进修学校,校址设在南昌市应天寺。

1958年7月,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江西中医专科学校,校址设在章江路45号。

1959年5月19日,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江西中医专科学校基础上,江西中医学院正式宣告成立,招收中医本、专科生,学制为五年、三年。

1960年3月,学院中医进修函授部改为中医函授大学。

1969年5月,根据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的要求,江西中医学院与江西医学院合并为江西医科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教职工和全部资产一并划入江西医科大学,校址在原江西医学院内。

1970年2月,江西医科大学搬迁至江西吉安地区青原山办学。

分设复办

1972年2月,迁回南昌市,在江西医学院原校址继续办学;11月14日,省委办公会决定:将江西医科大学改为江西医学院:江西医学院校址,仍为原医学院校址;江西中医学院迁原江西药科学校内,原药科学校并入江西中医学院。

197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同意在江西药科学校基础上恢复江西中医学院,属江西省人民政府领导,校址设在南昌市阳明路校区。恢复后,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开设了中医、药学和中草药三个专业,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学员,还不定期的举办了一些培训班、进修班和短训班。

1974年7月,正式恢复函授教育。 

改革开放

1978年2月,江西中医学院恢复招生,开设了中医、中药和药学三个专业。

1982年1月,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

1984年9月,招收首届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6年12月,学院增设中医骨伤专业和针灸专业;同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93年,获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资格。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

2009年3月,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01年8月,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教育厅同意学院成立“三独立”二级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抚生学院”。

2002年6月,江西中医学院抚生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招收本科学生,校址设地南昌市抚生路。

2003年4月,经省政府同意,将“江西中医药高级技术学校”并入江西中医学院。

2007年6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成绩。

200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证(试点);3月,成为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复函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5年,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5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南昌分别签署《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协议》。 

2019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8月,学校成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21年7月23日,学校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南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2023年12月,当选为全国智慧康养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2024年4月26日,江西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江西中医药大学分会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共有教育教学机构19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设有本科专业33个,学科专业涵盖医、理、工、文、经、管、艺、教育等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具有中医学、中药学等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个、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个。有江西省一流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病)7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资格。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180人、外聘教师27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型”教师32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58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064人。具有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具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其中主持的“双惟实践育人模式”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学生多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夺得金奖。 

  • 队伍建设

2021年9月7日,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有资格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招收留学生博士研究生,在韩国建设了世明大学孔子学院。创办中国首家为外国政要提供中医药体验服务的高端平台——岐黄国医外国政要江中体验中心。与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中集团共同创立中国首家“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南昌)试验区”。学校连续参与援外医疗50年,牵头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相继在葡萄牙、瑞典、突尼斯、加拿大等国开办中医中心或热敏灸分院。学校先后高质量承办或协办世界中医药大会夏季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等国际盛会。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共有省部级科研平台59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重点实验室1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近年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0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其中,“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江西医学领域空白;“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江西药类该奖项零的突破。研发“白头翁皂苷提取物和白头翁皂苷提取物注射液”获批为国家二类新兽药,标志着江西兽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学校主导制定的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发布,是标准化工作突破性成果。 

江西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拥有纸质图书181.63万册,电子期刊6.74万册,学位论文1069.59万册,音视频83787.88小时。

  • 学术期刊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由江西中医药大学主管主办,系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心理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哲学、应用经济学、艺术学、生物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岭杯”第三届中医药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江西省期刊协会颁发的第四届、第五届江西省优秀期刊奖及特色栏目奖

江西中医药》由江西中医药大学主管,江西中医药大学和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系中医药类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曾获得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江西省期刊协会颁发的第四届、第五届江西省优秀期刊奖及特色栏目奖,在江西省第二批科技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中评为优秀。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