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井冈山大学

  • 区域:江西吉安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学苑路2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11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井冈山大学(Jinggangshan University),简称“井大”(JGSU)位于江西省吉安市由江西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会商支持建设高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全国高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 

井冈山大学始建于1958年,由四所院校合并而成,1977年在原井冈山大学基础上,成立江西师范学院井冈山分院,后发展成井冈山师范学院。1978年设立江西医学院吉安分院,1993年改为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建立吉安地区工业职工大学,后更名职工大学,2002年成立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三校合并为井冈山学院,2007年更名为井冈山大学。2011年,学校开始举办研究生教育202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井冈山大学在江西省2022年度、2023年度综合考核工作中取得应用型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的成绩。

截至2024年5月22日,井冈山大学有青原、吉福、长岗3个校区,校园面积2458.7亩,校舍建筑面积77.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5余亿元;设有18个教学学院(部)和3个管理型学院,“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开设本科招生专业50个,职教本科招生专业3个;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有教职工16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43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2万5千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万余人。 

创办时间

1958年 

主管部门

江西省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官网

http://www.jgsu.edu.cn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创校之始

1958年,中共吉安地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江西省委的指示,在吉安市创办了吉安工学院、吉安农学院、吉安医学院和吉安师范学院四所高等学校。同年12月,地委决定四所学校合并,成立井冈山大学。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1959年7月1日正式命名为井冈山大学。1963年7月,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而停办。 

规模扩大

  • 井冈山师范学院

1977年10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井冈山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西师范学院井冈山分院。198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吉安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和吉安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井冈山师范学院。 [10]

  • 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8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原井冈山大学医学院为基础,建立了江西医学院吉安分院。1993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

1984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备案,创办吉安地区工业职工大学,1986年改名为吉安地区职工大学。与此同时,成立吉安地区工交干部学校。2002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 

三校合并

2003年7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井冈山师范学院、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井冈山学院,同时筹建井冈山大学。2004年5月18日,中共江西省委宣布了井冈山学院的领导班子。2007年8月和9月,国家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分别批准井冈山学院更名为井冈山大学。2007年10月28日,举行了井冈山大学挂牌暨省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签约仪式。 [10]

欣欣向荣

2011年,井冈山大学开展研究生教育。2019年,学校因春晚分会场排演工作获表彰,获“2019年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排演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1年,井冈山大学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5月,井冈山大学分别与江西普正制药和北京龙誉教育科技共建生物与医药以及数字经济现代产业学院。2024年12月,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实验室在井冈山大学正式揭牌。 

2025年2月28日,井冈山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交叉学科实验室正式成立。3月31日,苏州市江西商会与井冈山大学签约合作共建框架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22日,井冈山大学设18个教学学院(部)和3个管理型学院,有普通本科招生专业50个,职教本科招生专业3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井冈山大学现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22日,井冈山大学有有教职工16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43人(教授122人,副教授447人),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职工1168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385人。现有二级教授12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省“双千计划”39人(含柔性引进)、赣鄱英才555工程4人、江西省教学名师4人、江西省金牌教师(教学名师)9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5人、入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3人、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3人、江西省文化名家暨“四一个批”人才1人。先后聘请了中科院院士肖伟、欧阳自远等55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或荣誉教授。 

截至2023年11月8日,井冈山大学罗旭彪教授、刘冬生教授、叶子飘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该榜单分为《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22日,井冈山大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首届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4星级专业8个、教育部师范类和医学类专业认证专业7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

截至2024年5月22日,井冈山大学与美英俄韩日德等20个国家(地区)51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印度曼格拉姆大学共建首个汉语教学中心,江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了印度研究中心(筹)、井冈山大学印度研究所。 

  • 国内合作

2024年5月10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预备队副总裁李俊维一行前往井冈山大学进行交流,共同推进“50+50”合作项目。井冈山大学校党委书记胡春晓主持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旭彪,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冷明,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景宏出席,学校有关部门和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截至2024年5月22日,井冈山大学持续深化同济大学与学校对口支援合作,围绕“四点一线一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对口支援四个显著提升”,开展师资培训、干部培养,至今已举办14届“同济学术周”活动;与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6所国内著名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并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22日,井冈山大学设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5个,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1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旅游局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研究中心4个;学校另有内设科研平台35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22日,2015年以来,井冈山大学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8项,江西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4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底,井冈山大学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21.46万册,2023年新增32823册,生均纸质图书81.67册。2022年图书流通量量达到2.883万本次。 

  • 电子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底,井冈山大学图书馆拥有电子期刊5.684万册,学位论文1041.89万册,音视频113898.6小时。2022年电子资源访问量3101.84万次,电子资源下载量160.7万篇次。 

  • 学术期刊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入选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该刊创于1980年,双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每期13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政治、经济、文学、法律、历史、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学术文章,并开设“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与“庐陵文化研究”两个特色栏目。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入选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该刊创于1980年,双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每期13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刊登政治、哲学、经济、法律、文学、语言、历史、教育、管理等方面文章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开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等重点栏目,以及“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庐陵文化研究”等特色栏目。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