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江西理工大学

  • 区域:江西赣州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86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9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江西理工大学(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江西理工、江理(JXUST)。校本部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是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学校曾两次面临停学危机,197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继续办学1980年,学院获批为研究生招生单位。1988年,学院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由一个校区拓展为四个校区,办学地点由赣州延伸至南昌。2011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获批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江西理工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同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5月,学校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1月,江西理工大学在赣州、南昌两地办学,四个校区占地面积共2600余亩;设有22个教学学院,72个本科专业;拥有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有教职工20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5万余人,在校研究生5000余人。 

创办时间

1958年 

主管部门

江西省 

知名校友

郭声琨、徐乐江、林武、李德水、陈癸尊、李介车等 

学校官网

http://www.jxust.cn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江西冶金学院

1958年初,为了适应中国国民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冶金工业部和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工科大学——江西冶金学院,江西冶金学院由同年创建的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中南钨矿局干部学校并校而成,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升为江西冶金学院。9月18日,学院领导率领900余名学生、教职工前往铁山垅钨矿参加大炼钢铁;留校500余名学生、教职工参加建校劳动,直至10月25日,参加大炼钢铁的学生、教职工全部返院,首届本科学生及专科、中专学生正式开始上课。 

1962年初,学院因江西省政策因素及国民经济发展实际,面临第一次停办危机。副院长吴锡璋和教务处副处长陈建尝赴冶金工业部请示汇报。冶金工业部批准保留。7月,经中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从1962年8月1日起,将江西冶金学院上收改由冶金工业部直接领导。随后,学院从江西地质学院和赣南工学院调入一部分骨干教师;冶金工业部又从东北工学院、中南矿冶学院、昆明工学院和福州大学选调一批讲师充实师资队伍,调整后教师队伍的素质显著提高。

1966年5月,文革开始,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影响。1970年10月,江西省革委会决定撤销江西冶金学院。同时,赣州专区革委会决定将学院改办为赣南轴承厂等四个工厂,并派人来院摘下大门口学院校牌,但因遭到教职工强烈抵制,未成。1970年10月,学院革委会主任韩峰向冶金工业部请示,向周恩来总理作请示报告。11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抓革命、促生产工作会议期间,周总理总理接见学校与会代表,指出江西冶金学院是冶金工业部在华东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冶金高等院校,不能撤销,还要扩大规模。

1980年,学院获批为研究生招生单位,1983年起,江西冶金学院由冶金工业部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1984年,学院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举办成人高等教育,1996年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南方冶金学院时期

1988年,江西冶金学院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1998年9月起,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南昌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划归南方冶金学院管理,成为南方冶金学院南昌校区。1996年,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1月,原江西省商业技工学校成建制并入南方冶金学院,成为南方冶金学院的西校区。2002年南昌有色金属学校撤销,正式成为南方冶金学院南昌校区。

-蓬勃发展-

2004年,南方冶金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由一个校区拓展为四个校区,办学地点由赣州延伸至南昌,占地面积由500亩扩大到2400余亩。2008年,学校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2011年,学校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同年,江西理工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7月,江西理工大学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被列为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校12月,江西理工大学被工信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部合作共建高校。 

2013年7月,学校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2016年5月,江西理工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在赣州举行,是江西省首个全国性教育类社会团体,也是教育部主管、民政部登记的45个高校校友会之一。2017年,江西理工大学新校区开始建设工作。同年,江西理工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4月,教育部发函决定由中南大学对口支援江西理工大学。此外,江西理工大学还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5月,学校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9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和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共同为江西理工大学承办的孔子学院揭牌。2020年,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江西理工大学在全国名列第174位。2022年10月18日,学校发起成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分会2023年11月,中国锂电新能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江西理工大学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设有5个学术职能学部,22个教学学院,共开设72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月,江西理工大学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江西省研究生工作站、1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学院、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硕士学位点,6个交叉二级学科点,1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冶金工程入选江西省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突击队学科,并入选教育部“高校学科领域优先发展清单”,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学科水平评估居中国22%-32%,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江西理工大学具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770余人,博士生导师180余人,硕士生导师900余人。拥有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入选者、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入选者、国家“863”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双千计划”入选者、“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俊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国家和省级人才共300余人次。学校还聘请了左铁镛、邱定蕃、孙传尧、张文海、赖远明、余艾冰、王运敏、杨春和等院士和130余名中国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学校的特聘或客座教授,并聘有3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江西理工大学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7个、10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评估)、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省级一流课程114门;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5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月,江西理工大学近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 学生成绩

截至2024年1月,江西理工大学学生在中国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赢得荣誉。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总决赛中获2金,实现金奖历史性突破。近五年来,在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上获得全国一等奖150余项,在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组)中,学生获奖数占江西省高校获奖总数的38%,在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最新排行榜中位列69。学校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冠军百余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啦啦操队选拔赛中,以冠军队的身份进入北京奥运会赛场。学校攀岩队获得国际攀岩大师赛、世界杯攀岩赛、全国攀岩锦标赛等国际国内比赛冠军20余项,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合作交流-

  • 校企合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与中国铝业、中国中钢、中国宝武、中国稀土集团、江西铜业、紫金矿业、铜陵有色、西部矿业等一百余家中国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 国际合作

截至2024年1月,学校与英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泰国、韩国等高校实施学分互认、本硕生互换、合作办学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学校为海外留学生接收院校,共招收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语言、本硕博层次的学习。学校获批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共计举办夏(冬)令营项目和海外教学项目23个,教授3000余名海外学生。2015年获国家汉办批准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孔子学院。2017年获批与旁遮普大学合作举办“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为全省首个境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4年巴基斯坦工程委员会教育认证专家组来校开展电气工程专业教育认证,我校为全省第一所接受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2018年和2019年,学校成功获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和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0年我校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中澳REEM国际研究院、中乌新材料国际研究院、高温过程联合实验室、中德工业4.0科学研究院和人才教育中心,成立德语中心和俄语中心。2024年学校加入“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江西理工大学有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稀有稀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稀土产品检测与溯源)、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培育智库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月,江西理工大学在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11亿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50余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月,江西理工大学拥有图书馆3个,总藏书量309余万册,并拥有包括图书、期刊在内的近百个中外文数字资源库、247余万种图书、2亿多篇电子文献供读者使用。

  • 学术期刊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双月刊,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理工大学主办;开设栏目有:党建思政、环境与资源法学研究、经济管理、教育教学、文化艺术研究、学术探讨等;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剑桥科学文摘》之《工程材料文摘》(CSA/EMA)来源期刊。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双月刊,由江西理工大学和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共同主办;主要刊登有色金属冶炼、材料、采选、节能减排、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原创性学术论文;设有“冶金·材料”“矿业·环境”“稀土专栏”等栏目;2020年被评为“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A级优秀期刊”;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被评为权威期刊(A+等级);多次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等;为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CSTP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色金属在线》等收录期刊。 

钨科技(英文)》创刊于2018年,季刊,由江西理工大学担任主办单位,主管单位为江西省教育厅,主要刊登涉及钨行业的采矿、选矿、冶炼、分析、机电、自动化、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中国内外钨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工程技术实践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原创性论文。其办刊宗旨为广泛交流研究成果,深入研究钨与相关金属及各种合金和化合物。

江西冶金》创刊于1981年,双月刊,该刊主要刊登冶金矿山、焦化、耐材、冶炼、轧钢、理化检测、自动控制、冶金设备、冶金企业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冶金工程技术改造和实践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报道中国内外相关行业学术动态和科研进展。注重刊登冶金工矿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先进成果和经验的原创性文章;刊登对冶金工业技术装备改造、产品结构优化、新产品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化建设等有现实意义的论文。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