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区域:江苏镇江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镇江市句容市文昌东路19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5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城区,是由江苏省管辖,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可追溯到1923年美国人在华开办教会学校——中华三育研究社;1951更名为苏南句容农业技术学校;1953年更名为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1975年更名为镇江地区五七农业大学;1981年更名为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2001更名为江苏省农林学校;2002年6月,升格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曾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本部校区、茅山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000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办46个高职专业,2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2个国家重点专业、19个省重点专业;有专任教师694名,在校生12548人。



历史沿革

1923年,美国文化人士开办教会职业学校中华三育研究社(三育大学)。

1946年,南京政府建立江阴农校。

1951年,两校在桥头镇合并创建为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其后,上海高行农校、江苏省南通农校、江苏省淮阴农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师生并入句容农校。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受“文革”影响,学校于1969年被迫停办。

1975年,镇江地区在现校址创办了“五·七”农业大学。

1981年,经省政府批准在“五·七”农大的基础上恢复了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

2000年5月,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专校。

2001年8月,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农林学校。

2002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江苏省农林学校升格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农林厅,同时接受省教育厅的领导。

2004年,学院牵头组建了江苏省农林职教集团,探索创新办学体制。

2005年,被表彰为全国职教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同年11月,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

2007年,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2015年6月,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7月,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12月,学院被列入教育部、财政部“双高计划”第一轮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

2020年11月13日,加盟成为中国休闲农业产教联盟第一届联盟理事单位。

2021年3月18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按照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转设的有关要求,现将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为省属公办本科学校 6月4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同意将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大学 

2023年10月14日,学院牵头成立中国现代农机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月,学院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办46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94名、院内兼课教师73名、院外兼课教师47名、行业导师380名。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三名计划”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全国农、林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333”培养对象22人,江苏工匠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7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9人,省级大师工作室3个,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1人,特聘产业教授21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6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2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2个国家重点专业,19个省重点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9个,主持建设4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含升级改进项目);有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彩叶树种良种基地等平台5个,国家级现代农林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8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3个;建成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6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6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学院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期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立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3部。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近五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累计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202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6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