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江苏大学

  • 区域:江苏镇江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8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江苏大学(Jiangsu University),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公办性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亦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该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等校续其弦歌 。1960年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翌年迁址镇江,并更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该校成为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001年8月与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2003年镇江市江滨医院划归学校。 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0年,该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7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学校被列入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截至2024年4月,该校誉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各类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设有34个教学机构,开设98个本科专业;拥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在校生45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60年,为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国家以南京工学院农业机械、汽车拖拉机两专业的全部师资设备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翌年迁址镇江,并更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学校隶属机械工业部 

1963年6月,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的排灌机械专业和排灌机械研究室从长春迁至镇江,并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70年9月,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分院并入。 

1978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1981年,该校成为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82年8月,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系科、专业逐步增加,向多学科方向发展。为了确切反映学校学科内容,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改名为江苏工学院。 1984年11月,江苏工学院农业机械化系划归南京农业大学 1994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 

1998年,由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次年1月,江苏冶金经济管理学校(成立于1958年)并入江苏理工大学。 

  • 镇江医学院

原镇江医学院(江苏大学北固校区)是一所江苏省属医学院校,坐落在素有“控楚负吴,襟山带江”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该校以医学检验专业著称,是中国首批开设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五所院所之一。合并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级培养体系。院校创办于1951年,1984年批准升为本科院校,改称镇江医学院。在学校40多年办学史上,共培养本专科专业生和卫生管理干部万余人。

1953年,原苏南、苏北第一医士学校合并为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1955年-1959年间,镇江医士学校并入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并迁至镇江,更名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随后以该校为基础,成立镇江医学专科学校。从1958年开始,江苏省卫生干部文化补习班、镇江中医专科学校、镇江中医专科学校相继并入该校。

1962年,镇江医学专科学校停办,成立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并于1973年更名为江苏省镇江地区卫生学校,随后在1976年改建为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1979年-1984年,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经历了更名、改建、升格,最终成为镇江医学院。

  •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于1958年7月创建。1978年1月在原镇江师范学校校址兴建南京师范学院镇江分院,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定名为镇江师范专科学校,校址位于镇江市正东路。1985年,学校数学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本科生;中文、英语、物理和化学专业招收3年制专科生;政教、历史、幼儿教育和美术专业招收2年制专科生。 1999年4月,学校与扬州大学联合办学,招收美术本科生。

2024年12月20日,江苏大学于与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金融服务、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培训、科学研究及人才交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并设立“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大学产教融合实践教育基地”,旨在深化银校共建,推动双方资源共享、事业共融、合作共赢。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34个教学机构,开设9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农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拥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比例达43%),实验技术人员29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60.86%,有一年以上(累计)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总数占比为43.01%。在教师队伍中,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外籍院士2名,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7人;入选发达国家外籍院士2人;获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青6人,优青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0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1人、青年人才3人、青年千人3人,第1批博士后海外引才专项1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神农领军英才2人、神农青年英才5人;享受国务院特贴20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青年教师奖”9 人。江苏省“333 工程”一层次9人次,二层次40人次,三层次111人次;江苏特聘教授52人;江苏省双创团队9 个,双创人才25人;江苏省教学名师7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12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81 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创新团队5个,外专百人7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江苏大学已是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1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9月,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形成了以40个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国家虚拟教研室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高位稳定;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全国大学生重大赛事中表现优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连续9届喜捧“优胜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连续4届获得双金奖,校大学生男子排球队屡获全国冠军,女子足球队获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季军。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9月,学校1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4个学科进入前1‰。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拥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6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6项、中国专利奖金奖3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