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江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75年的江阴职工大学,1982年江阴棉纺织厂职工大学和红星染织厂职工大学合并为江阴纺织职工大学,1984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分校与江阴职工大学合并,1986年江阴县工商学校并入学校,1999年9月江阴商校并入学校,2002年10月,整合江阴职工大学、江阴市卫生学校、江阴交通职业学校、江阴建筑职业学校办学资源建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695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9000万元;设有7系2院2部,开设41个高职专业;在编人员469人,专任教师341人。
历史沿革
1984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分校与江阴职工大学合并,由县经委管理(1987年更名为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阴分校)。
1985年3月,江阴纺织职工大学更名为江阴职工大学。
1986年8月,江阴县工商学校并入学校,实行一套班子领导,挂江阴职工大学、电视大学江阴分校、江阴县工商学校三块牌子。
1990年10月,学校开始承办江阴市第一期企业中青年干部班,干部班课程单独设置,脱产一年(后改为半年),考核合格后由无锡市干部学校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1991年9月,办文宣班,当年招到16人;同年11月,学校首届董事会成立。
1995年10月后,先后与江南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纺织大学(无锡教学区)联合举办本科班。
1997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
1998年2月,招收计划单列的高职生(职前生),当年招收机电一体化、装潢美术两个专业60人,报到58人。
1999年9月,江阴商校并入学校。
2002年10月,整合江阴职工大学、江阴市卫生学校、江阴交通职业学校、江阴建筑职业学校办学资源,建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6月,与培尔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实行资源共享,培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和学生工作委托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管理。
2008年11月,被评为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院系设置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7系2院2部,开设41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在编人员469人。专任教师341人,其中博士10人,教授24人。另有兼职教师156人,其中江苏省产业教授5人。建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1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8人次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4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技术能手4人,江苏紫金文化优青1人,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在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0.7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70.08%,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骨干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业互联与先进智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服装实训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实训基地。
教学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来,学校教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协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参加省级以上微课比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0项;获批省级以上教改课题12项、“1+X”项目14项。
科研成果
2020至2021学年,学校发表论文313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18篇,获评省级论文奖1篇、地市级论文奖15篇、县市级论文奖61篇,校级论文奖37篇;立项无锡市软课题6项、企会合作项目1个,立项江阴市科协软课题6项,科普项目1个,企会合作项目3项、学术交流项目1项;结项无锡科协软课题6项、企会合作项目2项,无锡市哲社联哲社招标项目3项,江阴市科协软课题6项、科普项目1项、学术交流项目1项、企会合作项目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