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区域:江苏无锡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藕路1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4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2002年8月,原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与原锡山职教中心合并组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藕塘和东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65亩,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拥有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2亿多元;设有13个教学机构,有高职招生专业38个;有注册在校生13000多人,教职工682人。



历史沿革

1953年4月17日,苏南无锡工人技术学校于无锡蠡桥成立。

1960年,学校更名为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电子类中专学校。学校隶属于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

1980年,经原国家教委审批,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7年,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成立。

2002年8月,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与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合并,组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08年,学校被确立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新一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4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验收。 

2022年11月4日,无锡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盟成立,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副理事长单位 

2023年4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友青年创客联盟成立。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有高职招生专业38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682人,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最美职工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获得者1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第六期会计领军人才1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1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9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3人,省“双创人才”1人,省“双创博士”5人,其他省级荣誉获得者53人;入选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电子信息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电子信息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担任学校战略发展顾问,聘请了800多名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骨干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3个,高职本科贯通培养“4+0”“3+2”专业11个,士官生培养专业2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在线精品课程64门;主持建成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牵头制订国家专业教学标准2个。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成精品教材51部,其中包括“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6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7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8项、江苏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3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获奖43项,江苏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23项,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获奖31项。



     科研成果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20余篇;完成院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省级10余项;获得院级及以上奖项3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级10余项;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学院教师参与研发的课题、横向项目、社会培训等金额近200万元,创收80余万元。在2013年获省科技厅产学研面上项目一项,资金50万元。近5年来学院教师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产学研前瞻性项目2项、无锡市物联网扶持资金项目1项,完成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25件。截至2024年3月,学校每年承担企业横向项目150余项,完成各类知识产权近300项;近年来,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部、省级科研项目105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