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苏州科技大学

  • 区域:江苏苏州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学府路99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2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苏州科技大学(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苏科大(SUST)”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所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的,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该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亦是CDIO工程教育联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 成员单位。 

学校前身为苏州科技学院,于2001年9月由苏州城建环保学院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2003年苏州科技学院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高校; 2016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 ;2017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石湖、江枫、天平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开办67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含国际硕士研究生)。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19个教学机构 


历史沿革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

1980年,成立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为铁道部直属院校(前身苏州铁路中学1951年筹建)。

苏州科技学院

2000年,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划转至江苏省管理,2001年9月正式合并组建苏州科技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1年9月,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正式合并组建苏州科技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3年5月,苏州科技学院成为全国建筑类高校就业联盟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时期

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下达关于2016年教育部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苏州科技学院拟正式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 

2016年3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江苏省政府关于苏州科技学院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的通知》(苏政发[2016]40号),决定将苏州科技学院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同时撤销苏州科技学院建制。该校参与举办的独立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同时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2017年4月10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共建苏州科技大学,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11月,苏州科技大学成为全国建筑类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联盟单位。

2020年8月27日,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 12月26日,加入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

2023年3月1日,苏州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成立。 

2024年6月20日,由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百年职业学院两所高校联合中国、马来西亚两国企业共同成立的中马(苏州)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成立。

2024年7月1日,苏州科技大学成立企业服务团。

2024年8月,入选首批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65个本科专业中,有19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10个专业通过高等学校专业评估(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2人,国家“杰青”获得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0余人次;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在内的各类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00余人次;省部级以上团队13个;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81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1040余人;现有734名硕士生导师,52名教师受聘为双一流等高校博士生导师。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一等奖等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合唱)金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近年来,苏科大学子每年获得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名录赛事奖项600余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连续主持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课题。近五年,获国家级项目25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8项(一等奖18项)。发表Nature等国际顶刊论文13篇,ESI高被引论文91篇。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