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9年,与常熟职业大学合并,成立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2023年12月,拟更名为苏州工学院;2025年1月,教育部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其中包括由常熟理工学院更名的苏州工学院。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开设51个招生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5700多人。
历史沿革
苏州师范专科学校阶段(1958-1962)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争取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做到使全国的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自1958年1月至8月,全国新办的高等学校达800余所。苏州师范专科学校是同期创办的高等学校。1958年6月,苏州地委召开筹建地区高等学校会议,研究决定苏州地区新办若干高等学校,包括新办苏州师范专科学校。8月18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明确苏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建校基础是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领导单位是苏州专署。
1962年6月2日,根据中央的重大决策,江苏省人民委员会下发《关于停办的高等学校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苏州地区停办高等学校五所,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列入停办名单。
苏州地区师范学校(1971-1982)
1970年6月10日,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工作组明确利用原常熟师范学校的校舍设备,创办苏州专区五·七师训班。8月初,苏州专区五七师训班在常熟曾园和赵园内开办。
苏州师范专科学校(1983-1989)
1971年12月30日,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苏州地区师范学校一九七二年春季招生的通知》(苏地革〔1971〕48号),决定在苏州地区“五·七”师训班基础上建立江苏省苏州地区师范学校,地点在常熟县虞山镇,从1972年春季开始招生,4月份开学,学制2年,培养目标为中学师资。
1978年春季起学校以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地区专科班名义招收师范专科学生。1982年3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苏州地区师范学校和苏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合并建立苏州师范专科学校筹建处。
1983年2月19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增设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等四所高等院校的通知》(〔83〕教计字023号),同意增设苏州师范专科学校。12月12日,市政府决定,苏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定名为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最终没有合并入恢复设立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常熟职业大学(1984-1989)
1984年8月18日,江苏省成立常熟职业大学。成立后市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先后并入,后又与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常熟分校合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85年,常熟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常熟市工业电视大学工科类、经济类教学班并入常熟职业大学。
江苏省人口学校/常熟高等专科学校(1989-2004)
1984年6月2日,常熟市政府向苏州市政府呈送《关于筹建常熟工业专科学校的补充报告》(常政发〔1984〕138号),提出校名初拟为常熟市工业专科学校或常熟大学(职业),后经研究,定名为常熟职业大学。校址暂定农科所,性质为地方性职业大学。成立临时校务委员会,由由15人组成,副市长李椿同志任主任,徐本坚、龚祖荫、袁振东为副主任。1984年拟招电子、纺织、建筑3个专业,每个专业40名,共120名。1985年拟招机械专业。6月28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向江苏省人民政府行文,申报举办常熟市工业专科学校或常熟大学(职业),并抄报省高教局。
1986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干部培训中心创建。1987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干部培训中心更名为江苏省计划生育学校。1989年10月18日,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同意常熟市职业大学与省属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建立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为省属普通高校,实行省、市(常熟市)双重领导。
1995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学校更名为江苏省人口学校。2001年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将江苏省人口学校成建制地并入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同时撤销江苏省人口学校建制。合并建校
1989年6月1日,江苏省教委、常熟市政府在常熟中巷招待所举行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常熟职业大学联合办学协议签字仪式,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3年1月24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向江苏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同意筹建常熟理工学院的通知》,同意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申办本科学院的请示,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常熟理工学院。 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2018年,获评201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2021年3月,常熟理工学院未来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院揭牌。 2020年,获评苏州市技术转移工作先进集体。 2022年,获评全省高校招生考试宣传工作优秀单位。
2023年4月6日,常熟理工学院官网发布了《关于“常熟理工学院更名为苏州工学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根据《公示》,常熟理工学院就“拟更名为苏州工学院”一事向公众征求意见、建议。
2023年12月11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按照高校设置有关规定及要求,常熟理工学院拟更名为苏州工学院事项向社会公示。
2025年1月13日,教育部网站公示拟同意常熟理工学院更名为苏州工学院,公示时间为2025年1月13日至1月17日。
2025年2月21日,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常熟理工学院更名为苏州工学院,学校标识码为4132010333;同时撤销常熟理工学院的建制。 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苏州工学院为公办普通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研究生教育,由你省领导和管理。
二、学校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学校现有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新专业的增设,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
四、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20000人。
2025年3月,教育部正式发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常熟理工学院更名为苏州工学院。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开设51个招生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750多人,博士近700人。建有省级优秀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4个;拥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突贡”专家、省级“师德标兵”、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省“双创博士”、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省级以上人才及人才项目280多人次。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批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含应急管理学院)4个,应急管理学院获批教育部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厂项目试点单位,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31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7个、省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8个、省重点专业(类)6项、省特色专业8个,1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ACBSP国际商科认证。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5项,承担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0多项。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常熟理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6项。其中参与编写的国家标准有:图书馆研究馆员王雅戈博士领衔起草的国家标准《GB/T41210—2021学位论文内容索引编制规则》等。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