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英文名称为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为 JCET),简称“江苏工院” ,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中国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12年张謇创办的南通纺织染传习所,1913年更名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1928年合并为南通大学设纺织科,后称南通学院纺织科;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纺织科并迁上海;1957年,在原址复办南通纺织企业纺织专科学校,1979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纺织工业学校,1999年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1066亩,建筑面积393541平方米;设有7个二级学院,设置48个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5万名,专任教师584人。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南通纺织染传习所创办。
民国2年(1913年),定名为南通私立纺织专门学院。
民国17年(1928年),合并至南通大学纺织科。
民国19年(1930年),为私立南通学院纺织科。
民国26年(1937年),学校停办。
民国27年(1938年),学校复办。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迁往上海组建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
1957年8月至9月,在私立南通学院纺织科原址继续举办纺织教育,在唐闸职工子弟学校中招收两个棉纺专业班。
1958年,南通纺织企业纺织专科学校正式挂牌。
1959年,学校由厂办改为省办,并更名为南通纺织工业学校。
1961年,学校停止招生。
1964年,学校复办,校名为江苏省纺织技工学校;后更名为江苏省南通纺织技术学校。
1979年1月,学校更名为江苏省南通纺织工业学校,隶属于江苏省纺工局。
1999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
2006年,学校取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
2007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08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
2011年6月,学校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2014年5月,学校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9年,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2021年3月18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按照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转设的有关要求,现将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为省属公办本科学校。
2021年6月8日凌晨,南通大学通过官网发出公告: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权威发布,江苏省暂停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终止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与高职院校的合并转设工作,不再转设为职教本科。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办48个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584人,其中博士9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36%,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约占84.3%,“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9.8%。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7人,江苏省“双创博士”3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6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0人,南通市教学名师10人,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22人;另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工程师、技术员、能工巧匠430多人作为兼职教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一期建设项目2个、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双证书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5项;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5门;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家纺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职业院校分中心、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基地、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9部,获评江苏省重点教材15部、江苏省规划教材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