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中国药科大学

  • 区域:江苏南京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童家巷24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2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简称:CPU),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药学高等学府 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 ,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全球药学发展联盟牵头单位。 

学校前身为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建校初期,学校初迁汉口,复迁重庆,1946年回迁南京。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学校,成立华东药学院。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高校行列。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整体并入学校,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2100余亩,建筑面积70.2万平方米,馆藏书118.9万余册;设有16个院部,31个本科专业(类);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839人,专任教师1102人;全日制在校生19730人,其中本专科生11156人、研究生8067人、留学生448人。



历史沿革

1986年10月,学校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 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高校行列。 

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并入,作为中国药科大学的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层次),同时撤销江苏省药科学校的建制。 

2007年,学校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2011年,学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同年,中国药科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3年4月,由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共同发起和组建的“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在中国药科大学挂牌成立。 

2015年,南京鼓楼医院成为中国药科大学临床学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加盟中国药科大学,正式挂牌中国药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

2016年11月,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三方携手合作共建的“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举行挂牌仪式。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同年,学校郝海平教授牵头申报的“抗肿瘤与抗感染药物发现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新建基地批准,是学校继“药物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的创新引智基地”和“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的创新引智基地”之后第3个获批的“111计划”基地。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年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1年4月,学校与南京市六合区共建中国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约仪式举行。11月,中国药科大学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3年10月13日,由中国药科大学发起并成立的全球药学发展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在第二届全球药学院校发展论坛上成立。12月22日,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揭牌启用。

2024年1月30日上午,中国药科大学、浦口区人民政府、浦口区中医院合作共建附属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浦口举行。在与会领导的见证下,中国药科大学、浦口区人民政府、浦口区中医院合作共建三方完成现场签约,并共同为“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市浦口中医院”揭牌。 2月19日,中国药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在南京揭牌。 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首批获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的高校之一,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 学校具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同时也是中美药学院校联盟牵头单位。 

2025年1月9日,基本科学指标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位列全球第13位,标志着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科迈入世界顶尖学科行列 。1月21日,中国药科大学江北创新中心成立,面向全球发布兴药行动计划。 2月28日下午,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东院区举行。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设有16个院部,开设31个本科专业(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月,在职教职工1904人,其中专任教师114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8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68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人次,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61人次,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4人次,以及一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项目入选者。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团队7个,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9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7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1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评为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3个专业获评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其中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评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5个,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别5个 ,7个江苏省品牌专业,6个江苏省特色专业。 学校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团队7个,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9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7个。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门、线下一流课程5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6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10门(其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3门、江苏省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90门次、江苏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研室、药学课程教研室、中药分析学课程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


  • 教学成果

2000年以来,实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覆盖,已4次获得中国教育领域政府类最高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四年一届)一等奖。 

学校持续深化改革,构建学术学位“拔尖人才”及专业学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研究生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自2021年开始有9门研究生慕课在“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上线;5门线上课程及1门教材上线国家研究生智慧教育平台。2022年,《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荣膺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牵头组织推动设置中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和药学博士专业学位,开展“项目制”“订单制”研究生培养,形成“实验室-企业-临床”深度融合的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路径,建设海内外基地152家,打造了覆盖企业、医院、监管部门全产业链的多层次国际化实践基地群。2023年各类优秀学位论文获奖篇数和推荐优秀率均创造历史新高。 

截至2024年5月,获首届全中国优秀教材奖4种,获全中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人。编著全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种,入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41种。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在顶尖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50余篇,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数为全国高校之首。获批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5项,其中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8项,直接立项经费达5.77亿元,重大、重点和杰出人才项目43项。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先后建立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135个,构建了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地方研究院等有机结合的成果转化协同体系。学校先后为22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药物研发关键技术服务6300余项,项目总金额超49亿元,其中单项合同经费超过百万元的技术合同696项;获国家新药证书 2本、新药临床批件23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848件,专利转化210件,总金额达21.72亿元,其中单项合同经费突破1亿元的专利转化11项,单项合同经费超千万元的专利转化36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等荣誉。研发出包括盐酸关附甲素、爱普列特、依达拉奉、银杏内酯注射剂、伊立替康、长春瑞滨以及英太青等在内的新药及仿制药1000余个,成果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4000亿元。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