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南京艺术学院

  • 区域:江苏南京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4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4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南京艺术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南艺”,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公办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百年高等艺术学府,艺术学科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列,为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首 ,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育部“双万计划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学校发端于刘海粟先生在1912年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上海美专、苏州美专,于江苏无锡社桥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2月8日完成合并工作。1958年华东艺专迁至南京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1967年迁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学校于1978年获准为全国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等院校,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8年以来,学校连续六年名列武书连中国大学学科门类艺术学学科排行榜榜首。 

截至2022年8月,学校总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积约21万平方米。 截至2024年7月,该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43个本科专业,5个专硕授权点,4个专博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硕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校生总数12000余人;教职工1150余人,专任教师760余人。



历史沿革

2009年,南京艺术学院被批准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011年,学校获批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五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2年12月8日,学校举行庆祝南京艺术学院建校100周年大会,成为全国第一所迎来百年校庆的艺术院校,教育部、文化部均发来贺信。 曾任和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回良玉、刘延东、周铁农、蒋树声、孙家正,以及原省委书记罗志军、原省长李学勇等分别以各种形式表示祝贺。 原江苏省委副书记石泰峰,原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以及文化部、教育部和江苏省有关部门代表出席会议。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同意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艺术学院。 

2016年3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投集团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建的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在学校成立。 

2018年,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艺术学院与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国际委员会)签署了《关于成立“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的合作备忘录》与《关于成立“国际艺术博物馆学院”的合作备忘录》,发起成立国际艺术博物馆学院,并在学院框架内成立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同年6月,学校与南京大学出版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艺术学院出版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2019年10月,南京艺术学院与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6月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6月,南京艺术学院溧水校区在石湫街道举行开工仪式。 同年,南京艺术学院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2022年3月,学校与中央编译出版社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 10月,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邮电大学联合共建“元宇宙艺术与设计研究院”签约仪式在南艺美术馆举行; 同月,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理工大学举行数字文创发展中心共建签约仪式。 

2023年5月,由南京艺术学院与中央编译出版社共同建设的全国高校首家“马克思阅读中心”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双方共建的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心”同时揭牌。 

2024年5月,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第二次全体成员大会选举南京艺术学院为副理事长单位。

2024年12月25日,南京艺术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7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含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和体育部),开设43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以艺术学为主,同时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专任教师76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30余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其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召集人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副主任委员2人;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1人。荣获江苏紫金文化奖章2人;江苏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5人;入选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社科英才、优青”“紫金文化创意英才、优青”等百余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2019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万计划”。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2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艺术材料与工艺”“文化创意与综合设计”、8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手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室、数字音频教学实验室、版画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雕塑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传媒艺术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 1个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产品设计;2个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音乐表演、艺术设计学。

  • 教学成果

截止2024年7月,学校教师担任编剧的动画片《大禹治水》获第15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动画节目奖;电视剧《大清盐商》获第30届“飞天奖”和第28届“金鹰奖”荣誉提名奖;电视剧《埃博拉前线》获第33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该校获全国美展金银铜奖8项,“金钟奖”金奖3项,“文华奖”金奖1项;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1项;12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获中国书法兰亭奖3项;2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7月,学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5项(历史累计7项)、一般项目18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项;获批中央其他部门社科项目21项;获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41项。(数据来源于2019年—2024年7月)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