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该校同时是中国首批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曾荣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2021年10月11日,南京医科大学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2022年2月14日,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南京医科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和常州校区(筹);设有19个学院、,开设25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校本部有教职工2000多人,在校学生总数近2万人。
历史沿革
2009年,南京医科大学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201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与连云港市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以“校府合作”形式共建康达学院。 2012年11月9日,南京医科大学入选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一项改革试点项目。
2015年9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联合发文,决定共建南京医科大学,学校正式列入省部部共建高校。 2018年3月5日,江北新区与南京医科大学举行校地合作签约仪式,将以南京市浦口医院为基础,共建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3月23日,整合该校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南京妇幼保健院及第二附属医院的优质儿科医疗教学资源,在儿科学系基础上成立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 10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成立。
2019年12月14日,南京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联合倡议发起成立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2020年7月8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南京医科大学双方签署《无锡市人民政府—南京医科大学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无锡市人民医院正式纳入南京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系,成为南京医科大学在宁外第一家直属附属医院。 8月31日,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挂牌成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年10月11日,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11月29日,学校“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022年2月9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3年8月18日,学校与常州市签约共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
2024年7月5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揭牌仪式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举行。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设有19个学院(含一个独立设置二级学院),开设2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校本部有教职工2000多人。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7人(含工作站),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次。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校专业总数近八成,建有一大批国家级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其中,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坚持“开门办学”,与各级政府,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地区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6月,承担各类重大、重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近百项;代表性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获得了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