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南京林业大学

  • 区域:江苏南京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159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3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南京林业大学(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南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15],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有南京新庄校区、淮安校区和正在建设中的白马新校区,总面积10244.15亩,馆藏纸质文献总量238多万册,电子图书430多万册;设有21个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69个;拥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员工242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8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历史沿革

2014年9月,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同年,加入江苏省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1年7月18日,为充分发挥南京林业大学在碳汇计量与监测及森林固碳增汇领域的学科专业以及人才智力优势,南京林业大学在图书馆8B116报告厅举行碳中和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10月,南京林业大学与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南京林业大学金埔研究院正式签约成立。 2022年11月15日下午,南京林业大学“云峰莫干山家居设计院”成立。 2022年11月17日下午,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瑞华经济林研究院”揭牌暨校庆捐赠签约仪式在南京林业大学举行。 2023年7月23日,南京林业大学数字林业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成立。 

2024年1月,南京林业大学竹业研究院成立 ;8月20日,南京林业大学与南京市溧水区政府全面合作签约仪式暨白马校区启用活动举行;11月15日,南京林业大学瑞华经济林研究院成立 12月1日,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暨林业工程学科产教融合联盟成立。 

2025年1月9日,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福马林业机械研究院成立。 3月10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管理局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并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研究院揭牌。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73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林业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点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8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1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0个。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2项。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3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7个,江苏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2.0专业建设点2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2个,江苏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1个,江苏省首批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建有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9门。“十四五”以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金奖24项,银奖10项,铜奖12项,高校集体奖2项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十四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课题29项,国家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审(认)定国家、省部级良种40个,获国家级植物新品种权79个,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62项,授权发明专利2274项。学校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